(共43张PPT)
◆3 西游记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你欲超越高山大海,你可想到过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生命的要求。尼采说:“生命企图高树起自己的云梯——它渴求眺望到遥远的地方,渴望着最醉心的美丽——因为它要求向上!”“生命企图升起,升起而超越自己。”生命渴望的远方,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选定的目标和理想。
超越自我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人活在世上,不能只贪图安逸享受。慵懒自私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只有努力创造,全力拼搏,拼命超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使生命的碰撞发出耀眼的火花。
那些视艺术为生命、视科学为灵魂的人,从来不会停步,伟大导师的非凡创造便是超越生命的典范。哥白尼的日心说,拿破仑的赫赫战功,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的传世之作,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他们超越了时空架起的天然屏障,征服和影响着这世界上世世代代的人们。
超越自我意味着不断地追求,顽强地奋斗;意味着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你所从事的工作中开拓新的天地。
你想超越吗?那你就先要认识自身的不足,克服自己的弱点,克服懒惰、虚荣、固执等陋习。这样,你便迈开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要活着,就要奋斗,就要超越。有了这种信念,你就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新的色彩;你会在奋斗中进一步完善自己,更新自己;你会在不断超越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一个高峰跃向另一个高峰,在峰巅之上领略那迷人的风光。
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志怪小说集《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的。
2.写作背景
《西游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有关唐玄奘往天竺取经的逸事及戏曲加以整理和创作完成的。有人认为作者以人间为蓝图去描写天宫,借降妖伏魔的孙悟空反映社会现实的混乱。
牛魔王和孙悟空可以说是渊源颇深,早在孙悟空在花果山做美猴王的时候,两人就已经结成了兄弟。当孙悟空皈依佛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之后,牛魔王及其“家属”却给他制造了很多麻烦——八十一难中,和牛魔王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就有四难,课文节选部分叙述了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给唐僧师徒制造磨难,而孙悟空最终凭借观音菩萨的力量收服了红孩儿的故事,这也成为后文火焰山借芭蕉扇、破儿洞取落胎泉之所以颇费周折的原因。
suì
shuò
sǒnɡ
chè
xùn
fù
ɡū
zuó
ɡuī
jiǎo
jiàn
ɡuàn
juān
dī
tí
jié
jí
chà
shā
mán
mái
chán
shàn
摩
魔
诘
拮
噙
擒
磕
嗑
摄
慑
碣
竭
词语解释
(1)悚惧:恐惧,戒惧。
(2)凶多吉少: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3)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明:点明。执:拿着。仗:兵器。
(4)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5)有始无终: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6)进退两难:前进和后退都不好。形容处境困难。
(7)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了不起的本领。
(8)神通广大: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神通:神奇的法术。
(9)将功折罪:用建立的功绩来抵偿以前的罪过。折:抵偿。
简析本文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情节安排并非平铺直叙,而是跌宕起伏。如文段中有一细节描写,写红孩儿挑三拣四要孙悟空背他行路,并使个神通,使千斤重压在孙悟空背上,孙悟空猴性大发,再加上他对妖魔的痛恨,就将解尸掼在石头上,扯下四肢,丢在路两边,俱粉碎了。这一情节既反映了孙悟空对恶势力的痛恨,又表现了他猴性的急躁,同时还加快了红孩儿纵风摄走唐僧的速度,这样,就避免了情节的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西游记》通过幻想的形式,成功地塑造了神话英雄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歌颂了人民群众对一切邪恶势力的反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并且通过对神魔世界的描写,曲折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及罪恶。另外,《西游记》虽然是一部以佛教取经故事为题材的小说,但整部作品却没有弘扬佛法,宣扬宗教;相反,它通过一些具体的描写和形象的塑造,揭露了佛教的虚伪本质,明显地表现出对宗教的批判。
提示 首先,红孩儿非常精明,会其审时度势。其次,他能抓住唐僧的心理。所谓“君子可欺之以方”,唐僧是一个一心向善的人,平日连蝼蚁都不愿踩死一个。红孩儿变成小孩高呼救命,就是希望以此激起唐僧的同情心和善心,使他能够接近,伺机下手。
课文中唐僧最终被劫走,红孩儿阴谋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结果也正如他所料,唐僧听到“救命”就动了慈悲之心,失去了理性的判断。最后,红孩儿抓住了取经队伍中的矛盾,尤其是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矛盾。孙悟空对红孩儿的伎俩有着清醒的判断,所以三番五次催促唐僧快走,不要管闲事。但红孩儿故弄玄虚,使得唐僧对悟空的警觉失去了耐心,认为他“虚多实少”,是在捉弄他,并以念紧箍咒相威胁,使得悟空“再也不敢回言”。孙悟空虽然是取经队伍中的最强者,却没有发言权,而最弱的唐僧却有着支配权,正是这种错位和矛盾,给了红孩儿可乘之机。
提示 孙悟空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人物,在他的身上,猴性、人性和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首先具有猴的特点,“毛脸雷公嘴”,一副猴子相,喜欢吃桃子,做事总是毛毛糙糙,还有红红的屁股,永远变不去的尾巴等,都体现了猴子的特点。在课文中,他“将身一纵,跳上那巅崄峰头”,则表现了猴子的机灵敏捷。其次,他是一个神,有着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无穷的神通,能够呼风唤雨,随意召唤天神地仙。
从大战红孩儿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再次,他具有一个凡人的性格特征。他很自信,当唐三藏在马上心惊时,他一再表示“只管走路,莫再多心。老孙自有防护”。他时时细心警惕,才使得红孩儿一直没有下手的机会。他还幽默诙谐,当唐僧问道是什么人在叫时,他偷换概念回答说:“师父只管走路,莫缠甚么‘人轿’……也没个人抬你。”既化解了唐僧的紧张,又转移了唐僧的注意力。他也有凡人的一些缺点。容易急躁、冲动,当师父被掳走,心急之下,也赌气说过散伙的话。私下寻找师父却“没个音信”时,也会通过舞动棍棒、随处乱打发泄一通。
提示 孙悟空偕猪八戒与沙悟净保护唐三藏前往西天取经,一路跋山涉水,饱受风霜之苦。但唐僧肉眼凡胎,不识妖神,又给取经增添了难度,讽刺了某些上级官员不学无术、瞎指挥,外行领导内行,颠倒是非的丑恶现实,如本文孙悟空再三劝阻唐僧不要解救红孩儿,唐僧不但不听,反而用师道逼迫悟空背起红孩儿,最终自己被红孩儿掳去。
《西游记》写的是神幻世界,但目的是为了讽刺现实,你认为课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再者,红孩儿的父母分别是牛魔王、罗刹女,有着强大的背景和后盾,《西游记》中其他一些妖精魔怪亦属此类,背后都与天上神仙有瓜葛和牵连,致使悟空最后只能放过他们,讽刺了封建社会中官官相护、以权谋私的黑暗现实。
【考点透视】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既是个性化阅读的要求,也是对考生思维品质、认识水平的考查。黑格尔曾经指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
对接高考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
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小说的意蕴蕴含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以及语言表述中,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评价小说,往往可以发现作品所蕴含的新的思想内容。探讨小说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是对作品传达出的作者情感、作品感染力的深入体会和理解。因为一篇小说中所表现的作家的情感,一般来说不是纯粹个人化的情感,它常常是一种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折射。人文精神还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本身就是对学生阅读的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提升。
阅读作品,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入手,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弄清楚从哪些角度和几个层面设题,然后根据解读加以分析。
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这要求依据文本,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解答,切忌脱离文本,泛泛而谈。一是要结合文本分析人物,探讨人物有个性色彩的性格、思想、品质特点;二是要联系时代,把人物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揭示其性格、思想及精神风貌代表的时代意义。
“且慢,水泥桶中不可能出现盒子。”
他捡起小盒子,投入肚兜的钱袋。盒子很轻。
“这么轻,好像没有装钱。”
他想,不久又要倒光下一桶,秤量下一部分。搅拌器旋即开始空转,水泥已经弄完,终于下班了。他先用引水到搅拌器的橡皮管冲洗手和脸;然后把便当盒缠在脖颈上,一心想先喝一杯再吃饭,一面想一面走回他的大杂院。发电厂已经完成八成。矗立夕阳中的惠那山覆着纯白的雪,满身汗水仿佛突然冰冷起来。在他经过的脚下,木曾川的水泛起白沫而鸣。
“嘿!真受不了,老婆肚子又大了……”他一想到满地爬的孩子,想到即将在这寒冷时分生下来的孩子,想到一再生产的老婆,就觉得泄气之至。
“一元九十钱的日薪,一天要吃两升五十钱的米,衣着住宿又要九十钱,真浑蛋!怎么还能喝酒呢!”他突然想起钱袋里的小盒子。盒子上没有写什么,钉得很牢。
“里头好像有什么东西,钉住了。”
他先把盒子砸在石头上了,可是没有砸坏,于是像要踩碎这个世界似的,拼命践踩。从他捡到的小盒中掉出一块破布包裹的纸片。上面这样写着:
——我是N水泥公司缝水泥袋的女工。我的爱人担任的工作是把石块放进碎石机去。十月七日早上,放进大石块时,跟那石块一起夹在碎石机中。他的伙伴想去救他,但我的爱人已如沉到水中一般,沉落在石下。于是,石块和爱人的躯体互相碾碎,变成红色细石,落到传动带上,又从传动带传入粉碎筒中,发出细细的诅咒声,和着机器的轰鸣声而被粉碎了,就这样被烧制成水泥。骨骼、肌肉和灵魂,都变成粉末。我爱人的一切都变成水泥了,剩下的只是这件工作服的破片。我缝制了装爱人的袋子,我的爱人变成水泥了。
第二天,我写这封信悄悄放进桶子里。你是工人吗?如果你是工人,一定会觉得我很可怜,请回信。这桶中的水泥用来做什么呢?我很想知道。我的爱人会变成几桶水泥?用到哪些地方?你是水泥匠,还是建筑工人?我不忍见我爱人变成剧场的走廊,大宅的围墙。可是,我怎能阻止得了!如果你是工人,请不要把这水泥用在那种地方。唉,算了,用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关系。我的爱人一定认为埋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没关系,他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一定会配合得很好。他温柔善良,而且稳当可靠。他还很年轻,才二十六岁。他如何爱我,我不知道。
但是我已经用水泥袋代替寿衣,让他穿上!他没有入棺,已进入旋转窑了。我如何送他呢?他已葬到东边,也葬到西边;葬在远方,也葬在近处。如果你是工人,请给我回信。我把爱人所穿的工作服破片送给你,包这封信的就是。这破布已沁进石粉和他的汗水。他是穿着这件破工作服紧紧拥抱我的。如果不会给你添麻烦,请把使用这水泥的日月、详细情形、用在什么地方,还有你的名字,都告诉我,务请保重。再见。
松户与三觉得孩子们在身边翻滚嬉闹。他望着信末的住址和名字,一口气把倒在杯里的酒喝光。
“真想喝个烂醉,把一切都砸坏!”他怒吼。
“喝醉乱来怎么行!孩子怎么办?”妻子说。他看着妻子大腹中的第七个孩子。
1925年
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人性在工业社会里已经被异化”的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认同此说法:①人不像人,形如水泥。开篇描写松户与三的劳动过程,人在生产水泥的紧张环境中辛苦劳作,无暇顾及自己。②亲情扭曲。父亲与孩子本是骨肉亲情,但生活的压迫使松户与三一想到即将降生的孩子就感到“泄气之至”。
③被生活吞噬。信中的内容反映了女工的丈夫已经被水泥吞噬,实际上也是被繁重的生活本身吞噬,这也是松户与三虽然活着,但也已经被生活吞噬的写照。④生活的重压使松户与三变得麻木,对生活不满也只能无奈地叹息。
(如不认同,言之成理亦可)
美文赏读
孙悟空的成才之道
说实话,我的先天条件并不比在座各位的孩子好。众所周知,我无父无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本来只是在花果山做王,但是我觉得花果山太小,没有足够的空间,于是我离开了花果山,去寻找更大的世界。之后大家也知道了,我闯天庭,游龙宫,上天堂,入地府,好好地开了眼界,朋友多了,见识多了,最主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但可惜太骄傲,于是败在了如来手下。总结失败的原因,还是见识不够,否则怎么连如来这么强大的对手都敢轻视?所以,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走出去!去外面的世界!在广阔的世界里,认清自己,提高自己,千万不能做一只“井底之蛙”!
等我从五行山下出来,和师父去西天取经便是我最主要的经历了。大家都知道我武艺高强,说句实话,那些妖精们也不
弱呀!重要的是他们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后台强硬。面对这样的对手,不光要有勇气,其实,还需要一点好奇心。喜爱《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师徒四人每遇到一次磨难,战胜对手不仅仅要靠武力,还要靠我们对这些妖魔鬼怪的底细的掌握和熟悉。他们是什么来头?他们的武器有什么法力?用什么方式可以降得住他们?要弄清这许多问题,必须有极大的好奇心。我四处打探,不耻下问,不信的话,各位可以去问问土地公公,我打扰他的时候最多。所以,成功的秘诀之二就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发现世界!这绝对不仅仅适用于科学家们。
不是我吹嘘自己,观音大士经常夸我聪明,我师父也是事事都依靠着我。虽然他们也经常批评教育我,但是,我知道,他们最看重我,而且我更知道,我是大师兄,我有义务也有能力去做好一切!当他们怀疑我、否定我的时候,是我最痛苦的时候。遇到白骨精时,我撂挑子离开就不是因为那妖怪太厉害,而是因为师父不相信我。各位要坚信,你们的孩子都很聪明,都很优秀,你们一定要多多鼓励他们。借此机会,我也感谢观音大士和我的恩师,没有他们的信任和鼓励,我不会走完漫漫的取经之路,虽然他们曾总是让我“头疼”。言归正传,成功的秘诀之三:愉快地接受表扬,正确地对待教育!
好了,我法力尚浅,认识有限,言辞有不周之处,望各位见谅,同时也真诚希望我的这些话能给各位带来帮助!
西游记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③有些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遇到理论的阐发便感到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④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⑤独俏寒枝的梅花曾经触动多少文人墨客的审美心灵,吸引他们诗兴大发,吟风弄月。
⑥恐怖分子多次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致使大量的无辜者死于非命,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⑥
【答案】C [①事半功倍:形容花费的力气小,收到的成效大。②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褒贬不当。③理屈词穷: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不合语境。④扬汤止沸:把锅里烧的沸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叫它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⑤吟风弄月:指喜欢用风花雪月做题材来写作。贬义词。褒贬不当。⑥死于非命:遭受意外的灾祸而死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研究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B.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上百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使机体发生病变,会引发心血管、肺癌等严重疾病。
C.消费者建议,对一次性餐具要采取措施,从生产、消费到流通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从而保证其质量合格,使用安全。
D.针对我国有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我们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
【答案】D [A项,成分残缺,应在“操作者皮下”前面加介词“在”。B项,不合逻辑,“心血管”不是疾病。C项,语序不当,“流通”应在“消费”前面。]
3.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A.辩论会结束后,冠军队队长找到指导老师,激动地说:“多蒙鼎力相助,不胜感谢!”
B.这本《求医不如求自己》是您家母拜托我在北京买的,请您交给她老人家好吗?
C.我们家家教很严,自小令尊就让我读《三字经》《弟子规》,告诫我要规矩做人。
D.这次作文大赛不是当堂写作,你若是参加,可大胆写稿,不妥之处我自会斧正。
【答案】A [B项,“家母”是指自己的母亲,不能用于他人。C项,“令尊”是指别人的父亲,不能用于自己。D项,“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
4.某校在读书节期间举办文学作品讨论会。会上,大家对《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应该怎样展开阐述?(6分)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经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写辩词时观点要鲜明,并且要持之有据,让听众能接受自己的观点。
答案 我方认为,唐僧的仁爱之心是虚伪的,在惩罚为他一路降妖除魔的孙悟空时,他毫不手软;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他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那怪物闻言,那里肯信,举起火尖枪就刺。行者正是那会家不忙,又使了一个身法,闪过枪头,轮起铁棒,骂道:“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那妖精也使身法,让过铁棒道:“泼猢狲,不达时务!看枪!”他两个也不论亲情,一齐变脸,各使神通,跳在云端里,好杀:
行者名声大,魔王手段强。一个横举金箍棒,一个直挺火尖枪。吐雾遮三界,喷云照四方。一天杀气凶声吼,日月星辰不见光。语言无逊让,情意两乖张。那一个欺心失礼仪,这一个变脸没纲常。棒架威风长,枪来野性狂。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二人努力争强胜,只为唐僧拜法王。
那妖魔与孙大圣战经二十合,不分胜败。猪八戒在旁边,看得明白:妖精虽不败阵,却只是遮拦隔架,全无攻杀之能;行者纵不赢他,棒法精强,来往只在那妖精头上,不离了左右。八戒暗想道:“不好啊,行者溜撒,一时间丢个破绽,哄那妖魔钻进来,一铁棒打倒,就没了我的功劳。……”你看他抖擞精神,举着九齿钯,在空里,望妖精劈头就筑。那怪见了心惊,急拖枪败下阵来。行者喝教八戒:“赶上!赶上!”
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八戒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
5.用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
答案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
6.选文对猪八戒的描写极为精彩,试作简要分析。(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人物进行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分析时切忌泛泛而谈,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答案 ①猪八戒贪功。当孙悟空与红孩儿激战时,他唯恐得不到战功,就抖起精神举起九齿钯劈向妖精。②但又是胆小怕死鬼,当红孩儿吐出三昧真火时他就怕了,慌忙逃跑。“把老猪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这些描写极符合猪八戒的性格。
7.当红孩儿放火烧来,猪八戒是“慌忙逃跑”,而孙悟空是“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不愧为英雄本色!请写一段简短的话介绍这位英雄,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其性格。(不超过200字)(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应注意两点:(1)概述主要事迹,反映其性格特点;(2)语言有文采。
答案 孙悟空,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一根如意金箍棒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他曾占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他曾搅乱蟠桃盛会,大闹天宫。后来经观音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他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熄灭火焰山,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疾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四圣试禅心
那呆子拉着马,有草处且不教吃草,嗒嗒嗤嗤的赶着马,转到后门首去。只见那妇人,带了三个女子,在后门外闲立着,看菊花儿耍子。他娘女们看见八戒来时,三个女儿闪将进去,那妇人伫立门首道:“小长老那里去?”这呆子丢了缰绳,上前唱个喏,道声:“娘!我来放马的。”那妇人道:“你师父忒弄精细,在我家招了女婿,却不强似做挂搭僧,往西跄路?”八戒笑道:“他们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违君命,不肯干这件事。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那妇人道:“我也不嫌,只是家下无个家长,招一个倒也罢了,但恐小女儿有些儿嫌丑。”八戒道:“娘,你上复令爱,不要这等拣汉。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有几句口号儿。”妇人道:“你怎的说么?”八戒道:“我——
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若言千顷地,不用使牛耕。只消一顿钯,布种及时生。没雨能求雨,无风会唤风。房舍若嫌矮,起上二三层。地下不扫扫一扫,阴沟不通通一通。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
那妇人道:“既然干得家事,你再去与你师父商量商量看。不尴尬,便招你罢。”八戒道:“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于我。”妇人道:“也罢,也罢,等我与小女说。”看他闪进去,扑的掩上后门。八戒也不放马,将马拉向前来。怎知孙大圣已一一尽知,他转翅飞来,现了本相,先见唐僧道:“师父,悟能牵马来了。”长老道:“马若不牵,恐怕撒欢走了。”行者笑将起来,把那妇人与八戒说的勾当,从头说了一遍,三藏也似信不信的。
少时间,见呆子拉将马来拴下,长老道:“你马放了?”八戒道:“无甚好草,没处放马。”行者道:“没处放马,可有处牵马么?”呆子闻得此言,情知走了消息,也就垂头扭颈,努嘴皱眉,半晌不言。又听得呀的一声,腰门开了,有两对红灯,一副提壶,香云霭霭,环珮叮叮,那妇人带着三个女儿,走将出来,叫真真、爱爱、怜怜,拜见那取经的人物。那女子排立厅中,朝上礼拜。果然也生得标致,但见他——
一个个蛾眉横翠,粉面生春。妖娆倾国色,窈窕动人心。花钿显现多娇态,绣带飘飖迥绝尘。半含笑处樱桃绽,缓步行时兰麝喷。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体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说什么楚娃美貌,西子娇容?真个是九天仙女从天降,月里嫦娥出广寒!
那三藏合掌低头,孙大圣佯佯不睬,这沙僧转背回身。你看那猪八戒,眼不转睛,淫心紊乱,色胆纵横,扭捏出悄语低声道:“有劳仙子下降。娘,请姐姐们去耶。”那三个女子,转入屏风,将一对纱灯留下。妇人道:“四位长老,可肯留心,着那个配我小女么?”悟净道:“我们已商议了,着那个姓猪的招赘门下。”八戒道:“兄弟,不要栽我,还从众计较。”行者道:“还计较什么?你已是在后门首说合的停停当当,娘都叫了,又有什么计较?师父做个男亲家,这婆儿做个女亲家,等老孙做个保亲,沙僧做个媒人。也不必看通书,今朝是个天恩上吉日,你来拜了师父,进去做了女婿罢。”八戒道:“弄不成,弄不成!那里好干这个勾当!”行者道:“呆子,不要者嚣,你那口里娘也不知叫了多少,又是什么弄不成?快快的应成,带携我们吃些喜酒,也是好处。”他一只手揪着八戒,一只手扯住妇人道:“亲家母,带你女婿进去。”那呆子脚儿趄趄的要往那里走,那妇人即唤童子:“展抹桌椅,铺排晚斋,管待三位亲家。我领姑夫房里去也。”一壁厢又吩咐庖丁排筵设宴,明晨会亲,那几个童子,又领命讫。他三众吃了斋,急急铺铺,都在客座里安歇不题。
(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三回)
8.文中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三位“女儿”的美貌?(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此题,在本文中,主要是用了对偶、衬托、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三位“女儿”的美貌。
答案 ①对偶。“妖娆倾国色,窈窕动人心”“花钿显现多娇态,绣带飘飖迥绝尘”“半含笑处樱桃绽,缓步行时兰麝喷”等。②衬托。用美貌的楚娃、娇容的西子来衬托三位“女儿”的美色绝伦。③比喻。把三位“女儿”比喻成下凡的仙女、月宫的嫦娥。
9.见到这么美丽的女子,唐僧师徒四人有什么样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心态?(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结合这四人的性格特征,同时结合唐僧师徒四人的神态,来揣摩他们各自的心态。
答案 见到这么美丽的女子,“三藏合掌低头”“孙大圣佯佯不睬”“沙僧转背回身”“那猪八戒,眼不转睛,淫心紊乱,色胆纵横,扭捏出悄语低声”要跟几个女子去。可见八戒尘心未绝,好色冲动,意志力薄弱。而其他三人意志坚定,尘心已绝。
10.你怎么看待“呆子”八戒的这个人物形象?(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个性化解答时,可以正面作答,也可以反面作答,要结合具体文本,言之成理。
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八戒十分可恶。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舌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好占小便宜,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
(示例二)我认为八戒十分可爱。虽然本事比孙悟空差,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他憨厚老实,有力气,忠勇和善良,能知错改错,也敢与妖魔做斗争,是孙悟空的第一得力助手,也算个英雄。
PAGE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