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演戏”的玩具》
执教人:
一、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设定与内容选择
学习目标(结合本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木偶、皮影“演戏”的艺术形式,学会用粘、贴、画等简单的玩偶制作方法,并能制作会“演戏”的玩具。
2:运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有趣的玩具,并能用自己制作的玩具进行表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开阔视野,珍视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体验探究的愉悦及“演戏”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儿童保护民间艺术的责任感。
学习内容
教材内容
融合学科和内容
会“演戏”的玩具
美术与音乐的相融
美术与戏剧的相融
美术与表演的相融
美术与文学的相融合
二、情境与任务
(一)学习情境
情境描述:
欣赏激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让他给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吧!(出示教师制作的手偶玩具)
教具玩具:嗨!大家好,我是青蛙博士,我可是今天的主角,因为今天的课题就是《会“演戏”的玩具》。课件导出课题,别看我个头不高。我的本领可大了。而且我还有一个大家族,个个都会演戏,现在就请王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
探究学习-------
1.结合课件,师生共同了解皮影、掌中木偶等民间艺术形式,感受传统文化的美感。
2.简单总结:这些都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今天我们探讨的知识是这种套在手上的掌上玩具(出示玩偶),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这可需要同学们自己探究。
3.小组发老师做好的纸偶玩具,几条不同外形的大鱼,几只不同表情的青蛙、老虎、牛、以及不同性别的人物、年龄的人物等,让学生自己探究制作方法与步骤。
任务(二)
探究学习目标:
仔细观察手中的玩具,说说所有的装饰元素都是贴在什么形状上的,这些形状你会做吗?
(解决基本型粘贴的问题。)
看看手中的玩具的哪些地方进行了装饰,利用什么方法进行的装饰?(拟人、夸张、添加、变形)
(解决不同形状、不同颜色起到了什么装饰作用的问题。)
假如自己制作,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和老师做的不同?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路,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你们组打算怎样分工?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统筹安排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4.学生发表自己探究学习的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件,强化制作方法,做简单示范,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理解“艺术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巧手制作-------
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动手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而且会演戏的玩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动手制作一两个玩具。同学们在合作过程中互相帮助,科学分工,统筹安排,团结合作。
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会“演戏”的玩具,遇到困难找老师。
任务(三)
晒作品-----
教师:经过同学们共同努力,玩具家族壮大了!来让我们一起来一场精彩的演出吧!
体验表演-----
以制作的玩偶为例,大家一起来演一演。
三、课后延展学习
教师:会演戏的玩具是我国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同学们可以利用这种艺术形式编排节目,丰富我们的生活。
玩具教具:是啊,没准同学们中间还会有民间艺术的传承人呢,哈哈,希望以后能经常看到大家,再见啦!
四、教学特色: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和以往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课在课程设计之前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具体的数据调研,了解儿童的生活经历中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并通过具体的了解能够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
2能够抓住重点问题引领,探究掌中玩偶的艺术特征,教具配合引领学生学会欣赏、制作、探疑、举一反三的去创新设计。
3运用全脑训练,试听体验营造情境,使用VCR,使学生更好感受玩偶带给自己的强烈的舞台效果,感受玩偶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4黑板上画出这节课会“演戏”
的玩具这节课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一目了然的记住美术常识。
五、课后札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以《小猫钓鱼》为剧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选好剧本角色,课堂中引领学生学习制作玩具,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特点是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由玩一玩,自主观察纸偶玩具,找寻玩具制作方法,想到可以做的更好的方法,最后老师演示,予以学习总结。学生表演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在学生都制作好玩具后,每组一名学生代表拿着玩具演一演,大家很开心,这既是晒作品,又是表演才艺,将自己的才艺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学生在制作中获得了锻炼,在表演中获得自信,在学习中获得艺术思维的提升,这节美术课,重点是让儿童认识会演戏的玩具这种独特的民间传统艺术,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皮影
2011年11月27日
形美
拟人
夸张
布偶
纸偶
变形
添加
色美
木偶
2006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