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情系乡土第13课《小二黑结婚》(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情系乡土第13课《小二黑结婚》(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8 13:57:35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13 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
论信念
许多人喜欢把信念当作人生的太阳、前进的动力。信念,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的精神寄托,是托起人生大厦的支柱。有的人身体可能先天不足或后天病残,但他却成为生活的强者,创造出常人难以创造的奇迹,这靠的就是信念。对一个有志者来说,信念是立身的法宝和希望的长河。
信念,是理想和意志的融合,是精神和品格的交汇;信念,是成功事业的台阶,是战胜艰难的力量;信念,是人生的精华、幸福的源泉。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风帆。
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厄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
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致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生活中有了信念,就像有了冉冉升起的太阳;事业中有了信念,就像有了攀登险峰的拐杖。信念,使你变得心胸宽广,气度非凡。
信念,是人生观的映照,是世界观的反射。理想的光环是信念的根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动力和前提。
信念,是蕴藏在心中的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炬,这把火炬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扑灭的。信念,是保证一生追求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1.作家作品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人民艺术家。早在青年时期,他就提倡文艺通俗化,萌生了为农民服务的志愿。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他是认真实践“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这一方针最有成绩的作家之一。
2.写作背景
节选前的主要情节:第一节,介绍主要人物。引出了本文两个落后典型人物二诸葛和三仙姑,通过“不宜栽种”和“米烂了”两个故事,初步点明他们的愚昧落后。第二节“三仙姑的来历”,突出她好逸恶劳和轻浮浪荡的作风,由此引出小芹。第三节“小芹”,讲述了小芹的故事,并通过她严厉呵斥金旺的流氓行为,引出了金旺兄弟,而且为以后故事高潮的到来做了铺垫。第四节介绍了金旺兄弟投机取巧、横行霸道,同时再次引出好看、惹人喜爱的小二黑。第五节“小二黑”中,正面介绍小二黑的概况以及他与小芹的亲密关系。
如果说前面部分主要是介绍背景引出人物,那么从第六节起,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恋爱关系就开始遇到种种障碍,他们与落后势力、村中恶势力的冲突也由此展开。首先,他们的关系遭到了父亲二诸葛的反对。接着,垂涎于小芹的金旺兄弟在碰壁之后,“每日怀恨,总想设法报一报仇”,“幸而村长脑筋清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小芹和小二黑两人来到一个大窑里商量对付三仙姑的法子,结果给贼心不改的金旺逮着了机会,以捉奸为借口,把小二黑和小芹捆住,送到区武委会要按军法处置。
hóu
duò
chěnɡ

xiānɡ
ɡuī
xīnɡ
xìnɡ

shǎi

bo






(2)庄严·庄重
辨析 都有(言行)不随便,严肃的意思。“庄严”侧重于庄重而严肃,既可指人的神态,也可指重大事物形成的气势、氛围或特定的严肃时刻,范围较广;“庄重”侧重于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与“轻浮”相对,一般只用于人,范围较窄。形容人的神情态度时,“庄严”侧重于严肃而不可侵犯,语意较重;“庄重”侧重于严肃而不随便,语意较轻。
词语解释
(1)晌午:中午。
(2)作践:糟蹋;作弄;侮辱。
(3)恩典:恩惠;给予恩惠。
(4)装神弄鬼:装扮成鬼神(骗人);比喻故弄玄虚。
(5)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
(6)遮人耳目:玩弄手法,掩盖真相。
《小二黑结婚》是怎样表现和歌颂民主改革,人民政权这一主题的?
【答案】 小说通过小二黑和小芹为争取婚姻自由而进行斗争的过程,表现和歌颂了民主改革、人民政权:①小二黑和小芹在与封建家长二诸葛、三仙姑和恶霸金旺、兴旺的斗争中,把人民政权作为坚强后盾,非常勇敢,无所畏惧,终于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胜利。②二诸葛、三仙姑在人民政府的教育下,终于转变了思想,开始了新的生活。③恶霸分子金旺、兴旺弟兄受到了人民政府的惩办,以彻底失败告终,显示了人民政权的巨大威力。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小说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在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中,得到民主政权的支持,斗败了封建势力,获得了胜利,批判了迷信落后的封建思想。
小说在主题思想上的突出意义是,它不仅热情讴歌了自由恋爱的胜利,更重要的是通过歌颂农民进步的新思想战胜愚昧、落后、迷信的封建旧思想和农民反对封建势力的胜利,从而对解放区新建立的民主政权进行了热情的赞颂。
提示 这篇小说的故事性特别强。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而又连贯完整,“从头说起,接上去说”,很吸引人,符合群众的欣赏习惯。全篇分为十二节,每一节都设有小标题,类似章回小说的一回。第一至五节,大致可算作故事情节的开端部分。作者用一个(组)人物,用一个小故事引出另一个小故事,情况交代得既清楚,又有趣。
《小二黑结婚》的情节结构有什么特色?
第六至九节,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部分。小二黑与小芹面对封建落后思想的阻挠和封建恶霸势力的打击陷害,没有屈服,勇敢抗争。最后三节是故事情节的高潮和结局部分。恶霸受到镇压,旧思想受到批评,两位“神仙”有了转变,年轻人追求的自由婚姻获得成功。作者善于组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按时间顺序作叙述,一环扣一环,前后衔接得紧凑严密,读来清晰自然。作品以叙述故事为主,在叙述中突出人物形象,其他描绘(如景物和心理描写)从简,并融入故事叙述之中。
提示 小说第十一节“看看仙姑”是刻画三仙姑最为成功的一节。作者没有客观地评价她是如何懒的,而是写了她在女儿被抓、一夜未归,丈夫非常着急的情况下,照样起得很迟,甚至丈夫于福“把饭菜做成了放在炉边等,直等到她梳妆罢了才开饭”。
本文是怎样在情节发展中刻画三仙姑这个人物形象的?

作者没有定义她是如何“老来俏”,而是写了她在区上的交通员传她的情况下,不紧不慢换上一身新衣,以至于区长误认为她是年轻媳妇,周围的人也议论纷纷,连她半辈子没红过的脸也撑不住了,“恨不得一头碰死”。作者就是这样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来展示其性格,很少有静止的景物与心理描写。
提示 
试结合所选文本分析二诸葛、三仙姑同中有异的性格。
人物 性格
同 异
二诸葛
三仙姑 两人都具有封建思想,都反对儿女自由恋爱,想以家长身份主宰儿女婚姻;两人都迷信阴阳八卦、黄道黑道,规矩颇多。 (1)二诸葛是虔诚的迷信,迷信成了他认识生活、对待生活的唯一标尺;三仙姑则是虚假的迷信,迷信成了她欺骗别人、害人利己的手段。
(2)二诸葛既是一个封建家长制的维护者,同时又是一个善良、厚道的父亲;三仙姑则是一个无情的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她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
提示 (1)人民政府的支持使解放区青年男女冲破旧的婚姻观念的束缚,勇敢地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2)小二黑、小芹为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已不单单是“个性解放”的范畴,而是以高度的革命自觉性为思想指导,是解放区人民反霸除暴的民主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当时整个社会建立新的婚姻观念、清除封建迷信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3)小二黑、小芹婚姻的美满结局说明了人民政府是人民实现自主婚姻的最可靠保证。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深刻的社会变化已经兴起,并且正在继续深入发展。
小二黑、小芹的恋爱结局说明了什么?
【考点透视】
文章的“思路”可以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1)段内的结构层次;(2)全文的结构层次;(3)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4)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5)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对接高考
把握文章思路

概括文章的思路一般可以分四步:
第一步,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
第二步,以段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叙述的脉络。
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全文的结构。具体做法是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段意,也要注意。
第四步,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子之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成段意。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河上柳
废 名
陈老爹向来是最爱热闹的,逢着人便从盘古说到如今,然而这半年,老是蹲在柳树脚下,朝对面的青山望,仿佛船家探望天气一般。问他:“老爹,不舒服了吧?”他又连忙点头,笑着对你打招呼。这原因很容易明白,就是衙门口的禁令,连木头戏①也在禁止之列了,他老爹再也没有法子赚钱买酒,而酒店里的赊欠,又一天一天地催。
清早起来,太阳仿佛是一盏红灯,射到桥这边一棵围抱不住的杨柳,同时惹得你看见的,是“东方朔②日暖”“柳下惠③风和”褪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这就是陈老爹住的茅棚。这红纸自然是一年一换了,而那字,当年亏了卖春联的王茂才特地替老爹选定——老爹得意极了,依例出四十文大钱且加成一条绳串,另外还同上“会贤馆”,席上茂才公满口的“古之贤人也”。
陈老爹也想到典卖他全副的彩衣和锣鼓,免得酒店的小家伙来捣麻烦,然而天下终当有太平之日——老爹又哼哼地踱出茅棚了。
“真正反变!连木头戏——”
太阳正射屋顶,水上柳荫,随波荡漾。初夏天气,河清而浅,老爹直看到沙里去了,但看不出什么来,然而这才听见鸦鹊噪了,树枝倒映,一层层分外浓深。老爹用了平素的声调昂头唱:
“咿呀,我——”
劲太大了,本是蹲着的,跌坐下去。那鸦鹊正笔直地瞥见,绿叶青天,阳光使得眉毛不住地起皱,渐渐地不能耐了,拱着腰,双手抱定膝头。
“三天没有酒,我要斫掉我的杨柳——”
说到这里,老爹又昂一昂头:
“不,你跟我活到九十九,箱子里我还有木头。”
接着是平常的夏午,除了潺潺水流,都消灭在老爹的一双闭眼中。
老爹的心里渐渐又滋长起杨柳来了,然而并非是这屏着声息蓬蓬立在上面蔽荫老爹的杨柳——到现在有了许多许多的岁月。
漆黑的夜里,老爹背着锣鼓回来,一走一窜地唱:
“驼子妈妈不等我上床了,桥头上一柱灯笼,驼子妈妈给我照亮了。”
灯笼就挂在柳树上,是因为老爹有一回险些跌到桥底下去了,驼子妈妈就办了一支烛,忖着时分,点起来朝枝头上挂。
从此老爹更尽量地喝,驼子妈妈手植的杨柳,也不再只是受怨——这以前,一月两遭生意,缺欠不得,否则是黑老鸹清早不该叫,“不是你的杨柳,老鸹哪里会来呢?”
杨柳一年茂盛一年——那灯笼,老爹不是常说,可怜的妈妈最后还要嘱咐,带去而又记得点回吗?
清明时节,家家插柳,住在镇上的,傍晚都走来攀折,老爹坐在门槛:
“密叶就好,不伤那大——”
人散夜静,老爹自己也折一枝下来,明天早起,把桌子抹得干净,一枝劈成两份,挨着驼子妈妈的灵屋放。
老鸹自然是常有的,但生意十分顺遂,门锁却被人偷开了几次——不消说是归家晚了。最使得老爹伤心的,要算那回的大水。
梅雨连绵,河水快要平岸,老爹正在灶里烧柴,远远沙岸倒坍,不觉抬起头来,张耳细听,只听得吼吼的是水声,但又疑心耳朵在作怪;雨住的当儿,踏着木屐,沿茅棚周围四看——沙地被雨打得紧结,柳根凸出,甚是分明,一直盘到岸石的缝里去了。
“还是驼子妈妈想得——”
老爹伸一伸腰,环抱着臂,而眼睛,同天云低处的青山一样,浸在霭里了。
这晚比平常更难熟睡,愈到中夜,愈是清醒,清醒得害怕了!——坝上警锣响——屋背后脚步声——
“陈老爹!赶快!快!”
地保敲门。
第二天,老爹住在祠堂。土坡企眺,一片汪洋,绿茸茸的好像一丛芦草,老爹知道是柳叶:
“我的——”
“老爹!——好睡呵?——今天呢?——老板骂我,说我是混玩一趟!”
下午,老爹从镇上引一个木匠回来。
霹雳一声,杨柳倒了——老爹直望到天上去了,仿佛向来没有见过这样宽敞的晴空。而那褪了色的红纸,顿时也鲜明不少。
1925年4月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短篇小说》,有删改)


【注】①木头戏:俗称木偶戏。②东方朔: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予重用。③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人,《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有“和圣”之称。

小说的叙述看似有些时空错位,但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的。请简要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清早起身,老爹看到茅棚上的对联,十分得意。上午老爹在茅棚外散步,为是否砍柳树矛盾踌躇。午后,老爹朦胧思睡,想起了和柳树有关的事情。下午,老爹找来木匠,砍倒了柳树。
二诸葛刘修德,自从五十多年前被赵树理作为封建迷信的典型写进《小二黑结婚》后,很被乡亲们笑话,因此蔫头蔫脑地过了半辈子。所幸如今虽年过九十,身子骨依然硬朗。
美文赏读
二诸葛状告赵树理
刘 金
近几年,二诸葛耳闻目睹,那些算命、看相、择吉、排八字等迷信行当,又时兴起来,甚至变本加厉,比他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心理不免失去平衡。近日,又闻说阳谷县薛庄一株大杨树,忽然成了树神,四邻八乡,来朝拜祈福的,每天不下百人,还有晚上开小车来的“公家人”!听说,那株杨树的主人,村里每年给740元,他还不满足,硬要见天给他20元。二诸葛听在耳里,热在心里,真想重操旧业,日常给乡亲们择个吉日,排个八字,讨个“签经”,得点小小酬劳。怕只怕,又来个作家,把他拿去再做一回封建迷信的典型,那就太没趣了。
这天,在县城做着什么“食府”总经理的孙子(就是小二黑与小芹的儿子)回家来,一进门就冲着二诸葛说:“爷爷!您老那个‘不宜栽种’的流毒,至今没有肃清,反倒越流越深了。那个劳什子的《宜忌日历》,如今在大城市里满天飞,许多人都把它奉为金科玉律,照此行事,不敢有违。最叫人头痛的是好些个‘诸事不宜’的日子,不仅没人来办喜庆宴席,连平常吃喝也不上‘食府’了。这个迷信啊,真把我们餐饮业搞苦了!”二诸葛立即反击过去:“嫌人家迷信!你自己呢?你那个食府大堂上,不就供着一个大大的财神爷?”孙子尴尬地笑笑,说:“那是……
这天晚上,二诸葛睡不着了。当年被赵作家写进小说,做了封建迷信的典型,他越想越觉得冤。换了今天,再怎么着,也轮不到拿他做典型啊!如今,虽说共产党、人民政府是反对封建迷信的,建设精神文明嘛!可是,算命的、看相的、看风水的、占卜的书,一大套一大套地出,源源不断地出,你争我抢地出,有谁管过?如今搞迷信活动的,不仅有老百姓,还有“公家人”,又有谁管过?我一个平民百姓,当年看看黄历,择个日子,排个八字,有什么要紧?凭什么拿我做典型?想之再三,二诸葛打定主意,决定向法院递个诉状,要求给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第二天,二诸葛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写成一份诉状,录之如下:
“为诉请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事。诉状人刘修德,人称二诸葛。早年无师自通,颇晓命理,尤善择吉选时。不虞(不虞:没想到)五十四年前被著名作家赵树理选作典型,写入《小二黑结婚》,特别把我‘不宜栽种’的隐私大事张扬,惹得天下人笑话我,致令我郁郁不欢五十四年于今。自从开放以来,思想大为活跃,择吉选时之重要,已得社会广泛认同。无论公私企业开张,皆须择吉日良辰。前些年以逢八为吉日。
最近,又从‘海外引进’《宜忌日历》(修德谨按:此日历实系剽窃修德当年所本之老黄历,仅窜入‘宜购黄金日’一项而成),是否开张吉日,悉依此日历所载而定。由是观之,修德当年择吉栽种,有何过错?被选作封建迷信典型,其冤明矣!为此,特请法院判令赵树理先生为修德平反昭雪,并登报道歉。谨诉。”
据说,法院接到二诸葛的诉状后,认为所诉句句是实,但不属于民事诉讼范围,已将诉状移转有关方面酌情处理。






小二黑结婚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受到村霸的破坏,他们会争取到美满________吗?
②第二天天不明就________往区上走,走到半路,远远看见大黑、三个民兵已都回来了,还来了区上一个助理员、一个交通员。
③二诸葛见老婆都不信自己的阴阳,也就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________他那一套了。
A.因缘 起程 施展    B.姻缘 启程 施展
C.因缘 启程 卖弄  D.姻缘 起程 卖弄
【答案】D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缘分。姻缘:指婚姻的缘分。启程:起程,上路。起程:上路,行程开始。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施展:发挥(能力等)。]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的流利自然,①生动活泼,②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③讲故事或做报告,④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⑤不写稿子,⑥应像一篇文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 尽管 可是 ∕ 而 虽然 但
C 尽管 ∕ 而 却 虽然 但
D 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 也
【答案】A [解答此题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语的搭配。第一处不需要关联词;第二处、第三处和第四处之间构成转折关系;第五处和第六处构成假设关系。]
3.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6分)
三仙姑对女儿小芹一直管得很严。小芹长大后,跟小二黑好上了,三仙姑说什么也不同意。她知道后,就一个人悄悄跑到前庄上去找小二黑,恰巧小二黑这时也正要找她。于是两个人就商量对付她的方法。她把小芹娘怎样装神弄鬼的事从头至尾向小二黑细说了一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③⑤⑥用“她”指代不明,⑦用“小芹”语意重复。
答案 ③处的“她”改为“小芹”,⑤处的“她”改为“三仙姑”,⑥处的“她”改为“小芹”,⑦处的“小芹”改为“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三仙姑去寻二诸葛,一来为的是逞逞闹气的本领,二来为的是遮遮外人的耳目,其实让小芹吃一吃亏她很高兴,所以跟二诸葛老婆闹了一阵之后,回去就睡了。第二天早上,她起得很迟,于福虽比她着急,可是自己既没有主意,又不敢叫醒她,只好自己先去做饭;饭快成的时候,三仙姑慢慢起来梳妆。于福问她道:“不去打听打听小芹?”她说:“打听她做甚啦?她的本领多大啦?”于福也再没有敢说什么,把饭菜做成了放在炉边等,直等到她梳妆罢了才开饭。
饭还没有吃罢,区上的交通员来传她。她好像很得意,嗓子拉得长长地说:“闺女大了咱管不了,就去请区长替咱管教管教!”她吃完了饭,换上新衣服、新手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加了几件首饰,然后叫于福给她备上驴,她骑上,于福给她赶上,往区上去。
到了区上,交通员把她引到区长房子里,她趴下就磕头,连声叫道:“区长老爷,你可要给我作主!”区长正伏在桌上写字,见她低着头跪在地下,头上戴了满头银首饰,还以为是前两天跟婆婆生了气的那个年轻媳妇,便说道:“你婆婆不是有保人吗?为什么不找保人?”三仙姑莫名其妙,抬头看了看区长的脸。区长见是个擦着粉的老太婆,才知道是认错人了。交通员道:“认错人了!这就是于小芹的娘!”区长打量了她一眼道:“你就是小芹的娘呀?起来!不要装神做鬼!我什么都清楚!起来!”三仙姑站起来了。区长问:“你今年多大岁数?”三仙姑说:“四十五。”区长说:“你自己看看你打扮得像个人不像?”门边站着一个十来岁的小闺女嘻嘻嘻笑了。交通员说:“到外边耍!”小闺女跑了。区长问:“你会下神是不是?”三仙姑不敢答话。区长问:“你给你闺女找了个婆家?”三仙姑答:“找下了!”问:“使了多少钱?”答:“三千五!”问:“还有些什么?”答:“有些首饰布匹!”问:“跟你闺女商量过没有?”答:“没有!”问:“你闺女愿意不愿意?”答:“不知道!”区长道:“我给你叫来你亲自问问她!”又向交通员道:“去叫于小芹!”
刚才跑出去那个小闺女,跑到外边一宣传,说有个打官司的老婆,四十五了,擦着粉,穿着花鞋。邻近的女人们都跑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看看!四十五了!”“看那裤腿!”“看那鞋!”三仙姑半辈没有脸红过,偏这会撑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交通员领着小芹来了,故意说:“看什么?人家也是个人吧,没有见过?闪开路!”一伙女人们哈哈大笑。
4.为什么三仙姑“第二天早上”“起得很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要把语句放在原文中去落实。还要结合人物的整体形象思考。
答案 一是昨天和二诸葛的老婆吵架累了,二是本来对女儿就不够关心,充分体现了她的自私和对女儿冷酷的本质。
5.“她趴下就磕头,连声叫道:‘区长老爷,你可要给我作主!’”这句话该如何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主要把握语言和动作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答案 磕头的举动表现了三仙姑试图引起区长的同情,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称解放区的区长为老爷,表明她的封建思想意识根深蒂固。这些都表现了三仙姑的狡猾和落后。
6.当区长问话时,能说会道的三仙姑回答问题往往很简单,像“四十五”“找下了”“三千五”,该如何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和前文比较,可以看出三仙姑的性格特点,表面上强硬,实际上胆怯。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性格的立体把握。要学会通过现象发现本质。
答案 本来能说会道的三仙姑,却像不会说话的人一样了,这些话语暗示了她内心的窘迫和底气不足。
7.文章最后写众人看到三仙姑不同寻常的打扮后的哄笑,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道题是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设计的。在组织答案的时候,先点出运用了何种手法,然后再作具体分析。这种烘云托月的写法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
答案 侧面描写。用邻近女人们的嘲笑,写出了三仙姑的落后观念跟时代的格格不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古渡头
叶 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8.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答案】A [B项,“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不对。C项,渡夫“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属无中生有,比照原文中“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可知。D项,“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错,渡夫并不是真的忘记了。]
9.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孩子。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10.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和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PAGE



- 5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