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学习目标
老人与海
1. 了解作者海明威及其主要作品和创作风格。
2. 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分析内心独白的作用。
3. 分析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分析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4. 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环境中斗争的精神。
海明威
重点
1.梳理小说的脉络,并提炼主题。
2. 学习运用反衬、内心独白等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
3. 掌握内心独白对任务形象塑造的作用。
难点
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一、扫除生字
①鲨(shā)鱼 ② 灰鲭(qīng)鲨 ③ 脊鳍(qí)
④ 嘎(gā)吱(zhī) ⑤ 吞噬(shì) ⑥ 海鳐(yáo)
⑦ 胳(gē)肢窝 ⑧ 嗜(shì)杀 ⑨ 黏(nián)液
⑩ 蹂(róu)躏(lìn) ? 戳(chuō)进 ? 攥(zuàn)住
? 榫(sǔn)头 ? 桅(wéi)杆 ? 残骸(hái)
二、阅读思考
1.本文节选的部分较长,请仔细阅读,简要划分故事情节。
2.节选部分老人进行了几次搏斗,对象是谁?
老人各次搏斗的武器分别是什么?武器使用结果怎样?
3.老人不顾一切地搏斗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是怎么样的?
4.文中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使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
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作家,美国“迷惘的一代”
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年轻时,他曾赴意大利做战地救护工作,
也曾到深海去捕鱼,到非洲去猎猛兽。这些经历使他身上增加
了许多伤痕,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获1954 年诺贝尔文
学奖。1961 年,因不堪病痛折磨,开枪自杀。海明威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输的“硬汉”形象。他用“冰山”作比喻,阐述自己的创作主张: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水面。即留下八分之七的空间让读者思考。他的文体风格以简约含蓄著称。
《老人与海》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根据真人真事写
的。海明威移居古巴后,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 富恩特斯。
1930 年,海明威乘船在暴风雨中遇险,富恩特斯搭救了他,从
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 年,富
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
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
副骨架。当时这件事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使他觉察到这是
很好的小说素材,但他却一直没有机会动笔写它。直到1950
年,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望,才动笔写《老人与海》。
1952 年,海明威发表了《老人与海》,他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老人与海》(整部小说)的故事梗概
渔民桑地亚哥老了,运气也糟透了。接连84 天,他天天出海,却又天天空船而归,连他的帆看上去都像是一面“象征着永久失败的旗帜”。他的老伴死了,以前跟他打鱼的小孩马诺林也在父母的强迫下,到其他船上帮忙去了。但马诺林很尊重老人,每次见老人回来,总要走下岸去,帮他收拾钓丝、鱼钩、鱼叉什么的。
桑地亚哥的茅棚空空如也,他与马诺林说着根本就不存在的饭,谈着喜爱的棒球队,将对话日复一日地继续下去。晚上老人睡着了,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老梦见狂风巨浪、大鱼、搏斗之类的事,而是梦见异域他乡和沙滩上顽皮可爱的狮子。
“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是欧美20 世纪20 — 30 年代的文学流派。20 世纪20 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特鲁德? 斯坦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1.课文是小说的节选,内容较长,请仔细阅读,把握故事情节,划分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 ~ 27),写老人捕到大马林鱼后遭遇鲭鲨,残酷的战斗开始了。
第二部分(28 ~ 47),写老人和铲鼻鲨搏斗的经过及斗死铲鼻鲨后准备继续战斗。
第三部分(48 ~ 53),写老人战胜犁头鲨后的艰难处境——受伤、困乏、天气恶劣。所有的一切都在考验着老人的意志。
第四部分(54 ~ 81),写老人再次与铲鼻鲨搏斗以及与鲨鱼斗争到底的决心。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战斗之后,老人虽然万分疲惫,但始终不停地鼓励自己。
第五部分(82 ~ 96),写老人与群鲨激烈的搏终于结束了,老人出海归来,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2.课文中有老人与鲨鱼的几个回合的较量?对象都是什么?
五个回合,分别是与鲭鲨鱼斗、与星鲨鱼斗、与犁头鲨鱼斗、与星鲨鱼斗、与群鲨鱼斗。
3.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中,老人用到了哪些武器?结果怎样?老人的身体状况怎样?
第1回合 第2回合 第3回合 第4回合 第5回合
鲨鱼数量 一条 两条 一条 两条 成群结队
搏斗武器 鱼叉(丢)绳子(断) 刀子(钝)桨 刀子(断)桨(断) 短棍 短棍(丢)舵把(折)
老人状况 手受伤? 手伤严重 手淌血? 手痛得厉害 极疲乏
结果 鱼被吃掉40磅 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杀死了犁头鲨 鱼的半个身子被咬烂 鱼仅剩残骸
4. 赏析重要语句
(1)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蹿了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浮现在太阳光下。
这段描写没用一个比喻句和过多的形容词,但鲨鱼来势的凶猛、形势的紧迫却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复锤炼的日常用语,使人读来有如临其境之感。
(2)“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句话是对“硬汉”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人生来虽然面临种种来自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毁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
(3)“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斗到死。”
即使孤身一人也要斗争到底,这是老人对强敌的宣战,这句话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极力推崇的人生奋斗过程中极其宝贵的坚忍的意志,对完成老人“硬汉”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是点睛之笔。
灰鲭鲨
铲鼻鲨
犁头鲨
第一次搏斗
第二次搏斗
第三次搏斗
第四次搏斗
第五次搏斗
鲭鲨
老人
星鲨
老人
犁头鲨
老人自言自语(重点)
两条星鲨
老人 棍棒 舵
群鲨 群起而攻
老人 奋力搏斗
反衬手法
智慧
勇敢
充满自信
勇气
豪迈
老人
高大形象
老人回到港口
老
人
与
海
主题归纳
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通过描写老人智斗鲨鱼、勇斗鲨鱼、百折不挠斗鲨鱼的过程,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歌颂了桑地亚哥英勇顽强的精神,体现了人要用顽强斗争夺取胜利,并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1.桑地亚哥是海明威笔下具有浓厚象征性的“硬汉”
典型。请你阅读课文,分析这一形象的特点。
作为“硬汉”形象的典型体现,桑地亚哥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① 他具有一般硬汉所共有的勇敢、倔强、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桑地亚哥在连续84 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的困境中,毫不气馁,再度出海。在远海上为制服大马林鱼,与之周旋了三天两夜;归途中又与蚕食自己劳动果实的凶猛鲨鱼展开殊死搏斗,鱼叉丢了用刀子,刀子折了用船桨,桨把断了再用舵把……
② 超时空的主体情境,赋予了桑地亚哥豪迈的人格力量。
海明威笔下的许多硬汉总是活动于具体的时空里,而桑地亚哥不同,他始终是孤零零地漂泊于浩瀚无际的大海上,先后与大马林鱼和鲨鱼展开搏斗。在这种时空中,老人与大海及与鱼的关系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他与大鱼的较量成了一曲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相抗争的颂歌,老人的失败转化为寓言意义上的胜利,老人由此而获得了豪迈的人格力量。即如他所说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2. 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分无声的心理活动和有声的语言描写两种。这些内心独白有什么作用?
(1)对表现人物的性格起一定作用。
①展示人物心理、信念。文中几次出现“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这要是一场梦多好”类似的话,通过这些心理活动,我们可以看到,老人的心也像大海一样明朗澎湃,他坚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信念支撑着他顽强不屈、无所畏惧地与命运抗争,这也是他不被强敌压倒的决胜因素。
②展示人物信心、意志品质。老人独自在海上,不断地提醒自己与鲨鱼作斗争,不断地鼓励自己,给自己以信心,镇定、从容地一次次击退鲨鱼。“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斗到死”,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倔老头,永不服输。
③展示人物心态、心胸。“你走得太远,把运气给败坏啦。”“别胡说八道啦!”“醒着,掌好舵。也许你的运气还不小呢。”他的消极心态和积极心态总是在斗争,最后总是积极心态占上风,文中这种情况多次出现,足可见其“硬汉”精神。
(2)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另外对揭示小说主题起一定作用。
对老人的心理描写贯串文章始终,这是一条线索,可以把海上所发生的事连接起来。揭示小说主题: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通过内心的独白,可以看出老人与鲨鱼斗争的艰难,可以更好地表现他的“硬汉”性格。
3.海明威的作品,得力于他多年新闻记者的功底,简明、清新、干净,人称“电报式风格”。在本文中,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结构简单。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出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展开可谓单纯而集中。
(2)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使用过多的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词汇准确生动。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海明威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
(3)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海明威善于从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小。他要让对象与读者直接沟通,这也是这篇小说的场景描写如此震撼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4)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藏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
《老人与海》中的各种意象都有自身丰富的象征意义。虽然海明威自己说:“没有什么象征意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不比别的鲨鱼好,也不比别的鲨鱼坏。”那么你认为大海和鲨鱼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观点一:大海是生存环境的象征。
大海是老人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老人抗拒命运、抗拒自然的角斗场。老人对大海既有依赖性,又有征服欲。大海在海明威眼里,绝不仅仅是纯洁的净土,它同时又是人生无休无止的战斗大舞台。在海明威的意识里,人生就是每时每刻同自己作战、向孤独开战的过程,虽然痛苦,但是悲壮。大海在整个故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桑地亚哥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大海为他准备了神秘的大鱼,为他提供了展示其无比的勇气和毅力的场所。从美学角度来讲,大海是一幅“意味着许多东西”的写意画。
观点二:鲨鱼是挫折和磨难的象征。
如果说大马林鱼是海明威心中的那个宏大的目标,那么鲨鱼就是在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遇见的厄运与磨难。鲨鱼代表一切破坏性力量,被人蔑视、忽视以及悲观、失望等。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更体现了作者心中鼓动着的不屈服的顽强的生命力。桑地亚哥希望钓到大鱼的时候,他果然钓到了前所未见的大鱼,他对大鱼的赞美,大鱼身躯的庞大、姿态的优美、威力的巨大、色泽的美丽,可以使人联想到它象征着人们渴望创造的奇迹、要达到的宏伟目标,甚至是要实现的远大理想。而那些不断前来吞吃、咬噬大鱼的鲨鱼,则可视为阻止人们达到理想境地的各种挫折和磨难的象征。
1. 判断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① 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过于圆滑,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方枘圆凿,刚正有气节,这样才能坚守本心,成为独立而有尊严的个体。( )
①× 语境说的是有个性,“方枘圆凿”形容格格不入,不合语境。
② 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面对恐怖分子的危言危行,巴西调动4.7 万名军人参与反恐、关键基础设施的安保、维持治安和接待外国元首等活动。( )
②× 望文生义,“危言危行”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③ 李大钊女儿李星华在写于1943 年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散文中,椎心泣血地记述了父亲被捕、被害的过程,令读者动容。( )
③ √ 椎心泣血:捶打胸膛,哭得眼中出血,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
④ 在20 世纪50 年代,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制片人有了制作基于现实幸福生活的家庭连续剧的想法。( )
④ √ 乳臭未干: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完全退掉,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讥讽意),有时用来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
⑤ 孙院长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慷慨解囊、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 )
⑤×(不合语境,根据语境应该用“扶危济困”,扶助处境危急的人,救济生活困难的人。)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思考分析加红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它咬住鱼尾巴上面一点的地方,牙齿咬得嘎吱嘎吱地响。鲨鱼的头伸在水面上,它的脊背也正在露出来,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见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
这是老渔夫桑地亚哥与来袭的第一条鲨鱼搏斗的情景,作者运用恰当的动词和形容声音的词语,既写出了鲨鱼的凶猛、贪婪,也写出了老人回击鲨鱼时的用力之狠,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写好细节要抓住动词、形容词。
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分析讨论,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想:不过这条鱼给我弄死了,我倒是过意不去。现在倒霉的时刻就要来到,我连鱼叉也给丢啦。“Dentuso”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不吧,他想。也许我只是比它多了个武器吧。
这段内心独白是老人扎死第一条鲨鱼之后的所思所想。有战胜鲨鱼的自豪,有对强大对手的赞美,也有对胜利原因的分析。这时候老人刚经过一场搏斗是疲惫的,而且鱼叉、绳子被鲨鱼带走了,他接下来可能面临更多的鲨鱼,老人的内心独白充分体现了“硬汉”的冷静、不屈等复杂的性格。因此,内心独白要写出人物的复杂心理,反映人物的性格。
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 它以羽毛的 (坚韧/ 坚忍)、翅膀的频繁扑击对付着鹰的嘴爪,打退鹰的进攻。
② 从他那差不多快秃的头顶和打皱的额角看来,他 (十足/ 实足)四十岁光景了。
③ 为改变产品质量低劣、假冒伪劣产品 (猖狂/ 猖獗)、经济环境恶化的严重局面,市领导因势利导,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第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质量立市”活动。
④ 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 (为所欲为/ 随心所欲)的程度。
⑤ 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 (束手无策/ 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大难题。
2. 下面是小说《半张纸》的三个选段,前两处画线句属于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补写第三段相应的内心独白。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被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
3. 如果让你为《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18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1. ① 坚韧。 坚韧/ 坚忍 , 相同点:都和“坚持”有关。
不同点:“坚韧”,坚固有韧性。既可指人,也可指物。“坚忍”,(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重在不动摇,多用来指人(意志)
② 实足。 十足/ 实足, 相同点:都有“足够”的意思。
不同点:“十足”指十分充足,如“十足的理由”。“实足”指确实足数的,如“实足五十人”。
③ 猖獗。 猖狂/ 猖獗, 相同点:都有“放肆”的意思,都是贬义词。
不同点:“猖狂”,狂妄而放肆。常用来形容敌人的进攻、反扑、反对、破坏等行动。“猖獗”,凶猛而放肆。强调“凶猛”,有“横行霸道”或“蔓延、泛滥”的意思。常用来形容黑暗势力、不正之风等的放肆横行。
④ 随心所欲。 为所欲为/ 随心所欲, 相同点:都有“想怎样就怎样”的意思。不同点:“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⑤ 一筹莫展。 束手无策/ 一筹莫展, 相同点:都有“什么办法也想不出来”的意思。
不同点:“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着重指无法应对客观所造成的困境,语义较重。“一筹莫展”,着重指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语义较轻。
2. 悲痛无须延续,幸福存放心底。迎着希望的曙光,前方将是一段崭新的生命旅程。
(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语境,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注意表明对过去的生活态度,紧扣原文“并不是垂头丧气的”作答,表达对未来的憧憬。)
3.[示例]雕像是一位站在渔船上的老渔夫。他头戴渔夫帽,穿着宽松的长裤和布衫,赤着脚,身材不算高大,但显得很健壮。花白的胡须覆盖了他半边脸,额头上深刻着的皱纹诉说着他经历的沧桑岁月。他微屈着双膝,身子前倾,挺着胸脯,双手拿着鱼叉,双臂高高举起,嘴角紧绷,双眼圆睁,用坚毅的目光注视着鱼叉的方向,卷起的衣袖露出古铜色的皮肤和健壮的肌肉。
设计的意图:塑造桑地亚哥和鲨鱼搏斗时英勇、不屈服的硬汉形象,彰显其不屈不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