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1. 了解演讲辞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 感受蔡元培先生的真挚情感,探究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
3. 了解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他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学习他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精神。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学习目标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重点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难点
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重点难点
课前预习
一、扫除生字
① 肄( )业 ② 提携( ) ③ 指摘 ( ) ④ 弭 ( )谤
⑤ 造诣( ) ⑥ 冶( )游 ⑦ 敷( )衍 ( ) ⑧ 塞( )责
⑨ 贻( )误 ⑩砥( )砺( )? 矫( )正? 庶( )民
? 訾( )詈( ) ? 切磋( ) ? 相勖( )
答案:
①yì ② xié ③ zhāi ④ m ǐ ⑤ yì ⑥ yě ⑦ fū yǎn ⑧ sè
⑨ yí ⑩ dǐ lì ? jiǎo ? shù ? zǐ lì ? cuō ? xù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二、阅读思考
1.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
2. 请大体梳理本文的结构层次。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 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917— 1928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任职期间,他锐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
蔡元培先生一生著作等身,为海内外学者所敬仰。其演说无数,演讲辞也成为极具阅读价值的文本。作为一个革命家、教育家,他的演说可谓高屋建瓴,他在演说中的教育思想正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色。他在教育、美学、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知识广博,其中,教育方面的演讲辞占很大比重,除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外,他还为北大写了《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演说词》等。《蔡元培讲演集》(马燕编)收集了他的大部分演讲辞。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蔡元培先生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并不仅仅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更在于他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主张和措施并予以实施。从他的演讲辞中,我们能感受到一名学者和思想家包容的襟怀及坦荡无私的崇高境界。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写作背景
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并不彻底,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当时,一些教师浑身上下透着官僚习气,在学术上却无所成就。而不少学生上大学只为混个学历以便将来谋个官职,根本无心读书做学问。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到教育部来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因为当时的北大因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就有许多友人劝他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的名誉毁掉了;但也有少数友人劝他说腐败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取的是这少数人的建议,担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可谓是“奉命于危难之间”,他曾表示:“觉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1917 年1 月9 日,蔡元培到校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知识卡片
演讲辞
演讲辞俗称演说辞、讲话稿,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共场所发表的讲话文辞。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提出号召或倡议。通过它,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从内容上说,演讲辞可分为:政治演讲辞、礼仪演讲辞、学术演讲辞、宗教演讲辞、工作演讲辞和社会问题演讲辞等。在写作格式上,演讲辞主要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知识卡片
演讲辞的特点和结构
1. 演讲辞的特点:
为了增强语势,提高感召力,使感情充沛,语言特点是:多用整句、短句。内容特点是:针对性、逻辑性、思想性。
2. 演讲辞的结构:
演讲辞的结构分为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原则上与一般文章的结构大致一样。但是,由于演讲是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活动,因而演讲辞的结构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它的开头和结尾。
(1)开头要抓住听众,引人入胜。
演讲辞的开头有多种方法,常用的主要有:① 开门见山;② 介绍情况,说明理由;③ 从日常生活或切身体会入题;④ 用提问激发听众的思考。
(2)主体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主体部分在行文过程中要处理好层次、节奏和衔接等问题。
(3)结尾要简洁有力,余音缕缕。
常见的结尾方式主要有:① 把要点作一下总结;② 展望未来,鼓舞斗志;③ 用充满激情的话语作结;④ 用名言、警句等作结。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课文探究
1.这篇演讲辞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开头先简单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借以拉近和听众的距离,便于展开师生对话。然后直奔主题,直截了当提出“更以三事为诸君告”,语言简明扼要,能迅速吸引听众。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在本段中有什么作用?体现了蔡元培怎样的品质?
① 承上启下。前一句承接“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指出北大存在的腐败问题;后一句提出“弭谤”的举措,为下文阐述“抱定宗旨”的观点做铺垫。
② 体现了蔡元培不畏惧流言蜚语、清者自清的高贵品质。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3.蔡元培要求学生抱定什么宗旨?为什么要抱定宗旨?
① 为求学而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研究高深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 因为北大当时存在很多腐败现象,学生多以做官发财为目的,专业多以法科为主,教员水平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作者明确求学的目的,以正学风。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4. “砥砺德行”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作者为何提出这一宗旨?
①“砥砺德行”是从品行的角度提出的,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的。
② 作者希望青年学子洁身自好,担当起为社会匡正流俗的职责。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5.提倡“敬爱师友”有什么好处?
尊敬老师,能使求学更为便利。学生友爱,能相互切磋,促进学习;有时自己做得不好,但又不知道,别人可以指出来,相互提点,共同进步。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6. 如何看待蔡元培先生“改良讲义”和“添购书籍”这两件小事?
“改良讲义”意在改良陈腐的教学方法。“添购书籍”是为了满足学生研究之需要。这两件小事是建构一所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北大学子最迫切的需求。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内容小结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主题归纳
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以改良社会、改造教育的满腔热情,向当年的北大学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殷切期望,表现出他对中国教育和北大前途的关心,反映出其作为教育家的学识、人品及先进的思想。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深入探究
1.在三点要求当中,蔡先生将“抱定宗旨”放在首位。这是为何?
蔡先生的三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了求学的目的。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这种弊端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功利化和庸俗化。
因此,在三点要求当中,蔡先生将“抱定宗旨”放在了首位。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 本文作者在阐述自己的期望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法在演讲中起了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用事实来证明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以确凿的事例说明了当时北大学子做官心热的现实及当时北大不重学术、汲汲于名利的状况。
道理论证。运用道理论证,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如“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作者运用道理论证告诫学子们要“束身自爱”,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重任。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可以使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如“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正反对比,论证了学与不学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3.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提出的三点希望都围绕着一个怎样的核心?为什么?
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提出的三点希望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道德品行。首先,蔡先生批判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劝告学生要抱定明确的宗旨,要以专心求学的态度读书,不可抱有做官发财的梦,以致误己误国。这样才能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型知识分子。其次,蔡先生指出,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道德的沦丧,大学生有责任去扭转这种趋向。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纯洁的道德情操,成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最后,蔡先生希望青年学子要敬爱师友,他尤其指出,道德修行不能仅止于独善其身,更要“道义相勖”,这样方能共同提高,收“切磋之效”。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认为道德教育是国民教育之根本,而人格培养又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健全的人格甚至比一流的研究成果更重要。所以,演讲的主要内容始
终围绕着培养健全的人格与道德品行这个核心。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4.本文作为就职演说,其巨大的现实意义表现在哪里?
本文作为就职演说,阐述了作者的治校纲领,并对青年学子提出要求。这两方面的意思融合在一起,但侧重后者。作者作为新任校长,针对当时社会和教育存在的弊端,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这三点要求正是治疗当时北大沉疴的良方,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作者论证治校抱定“学术”宗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时,先从正面论证,是大学的性质要求把研究学问放在第一位;再从反面论证,如果“志在做官发财”,则会或贻误自己,或危害国家。在论证“砥砺德行”时,先谈必要性,指出“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现状;再说重要性,德行关乎国家兴替;最后说责任,大学生有“力矫颓俗”的责无旁贷的重任。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5. 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这篇演讲辞,你认为蔡元培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观点一:蔡元培先生是一个爱国的有志之士。他清醒地看到了当时人人追求功名利禄、道德失范的社会现实,心中慨叹、忧愤,欲尽一己之力挽救日益颓靡的社会风气。
观点二:蔡元培先生是一个满怀斗志的改良之士。当时北大一些教师浑身透着官僚习气,在学术上却无所成就。而学生也只为混个学历以便将来谋个官职,根本无心读书做学问。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他曾经表示:“觉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
观点三:蔡元培先生是一个对教育有着科学而深刻认识的教育家。在本篇演讲辞中,他指出了大学的性质,即“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告诫学子对待学业不能敷衍,要勤学,又指出要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蔡元培先生科学、民主的教育观念以及对教育的独到认识。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课堂训练
1.根据拼音填汉字。
(lì)訾( ) (yì)( )业
① (ɡānɡ)( )风 ② (sì)店( )
(bà)( )黜(chù) (zhào)( )事
③ (yí)( )笑大方 ④ (dǐ)( )砺
(yí)心旷神( ) (dǐ)官( )
(yí)甘之如( ) (dǐ)( )御
(dài)百战不( ) (dǐ)( )毁
⑤ (pìn)( )请 ⑥ (bì)( )益
(chěng)驰( ) (bì)奴( )
(pīng)( )婷 (bǐ)( )众周知
(pīng)伶( ) (bǎi)纵横( )阖
(bài)( )官野史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答案:
詈/罡/罢 ② 肄/肆/肇 ③ 贻/怡/饴/殆
④ 砥/邸/抵/诋 ⑤ 聘 / 骋 / 娉 / 俜
⑥ 裨 / 婢 / 俾 / 捭 / 稗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 好为人师有时候可以对别人有一些帮助,但是凡事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被人们贻笑大方。( )
② 鲁迅对三味书屋墙角的何首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昆虫、送给他《山海经》的长妈妈等,直到暮年,犹念念不忘,甘之如饴。( )
③ 稗官野史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但可补正史之缺,更可以让人直观了解某个历史阶段的政治、法律、文化和风土人情。( )
④ 这部电视剧人物众多,诸生异相。各色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大小事件纵横捭阖,许多看似无关的事件,又环环相扣,互相渗透。( )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答案:
① × 贻笑大方:让内行笑话。本身含有被动意味,此处与“被人们”语意重复。
② × 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此处语境是指鲁迅的回忆像糖一样甜,不合语境。
③ √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为稗官野史。
④ × 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不合语境。纵横,用游说来联合。捭阖,开合。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3.辨易混词
商榷 / 商量 / 商讨
[选词填空]今日所与诸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 可也。
答案:商榷
辨析:都含有“和别人交换意见”的意思。但三者用法略有不同。“商榷”着重指磋商,互相研究,多指学术问题或其他需要慎重研究的问题,具有尊敬、客气的色彩,常用于书面语,一般不带宾语;“商量”指交换意见,主要用于口语;“商讨”包括交换意见、讨论、研究等,兼指重大的或一般的事情,适用场合较多。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责无旁贷 / 义不容辞
[选词填空]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 ,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
答案:责无旁贷
辨析:都有“不可推辞”的意思。但是, “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偏重于责任上;“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偏重于道义上。语境强调肩负重任,应选“责无旁贷”。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课后作业
1.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我们应该告诉员工怎样参与创新,在哪个阶段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问他们对于产品改进的想法、过程和工作流程,使他们与管理层保持开诚布公的沟通。
② 安于现状是我们的普遍弱点,在微小甜蜜的小屋中将自己的创造天赋束之高阁的人实在难以成为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③ 几经较量,经过雅致化进程以后,网络文学是否也会以“其文直质”“其情慷慨”产生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我们将刮目相看。
④ 相当一部分人对“药驾”的危害性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药驾”不以为然,根本不知道服药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⑤ 某大学招生通知提醒考生,尽管艺术类高考录取分数偏低,但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天赋,文化课还要达到基本要求,广大考生不要把艺考当作终南捷径。
⑥ 当飞机上的乘客和机组人员看到三位中国乘客出手施救的外籍女子苏醒后,大家都拍手称快,用掌声向参与救治的三名中国乘客致敬。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③④⑥ D. ②④⑤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A
解析:本题考查准确使用成语。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不合语境,应改为“拭目以待”。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可改为“不以为意”。拍手称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望文生义。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还明确,旅客逃避安全检查或者殴打辱骂民航安检员,扰乱民航安检工作现场秩序的行为,也将移交公安机关。
B. 最近,各种保健品公司推出的所谓保健产品花样繁多,价格极高。在购买者中,老年人的需求往往是最容易受骗、最容易受伤的人群。
C.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D. 调查表明,我们无论怎样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雾霾天气的治理都将是长期的工作,不可一曝十寒。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 项,“行为”和“移交”搭配不当。B 项,“老年人的需求”与“人群”主宾搭配不当,将“老年人的需求”改为“老年人”。D 项,前后主语不一致,将“我们”调到“无论”后面。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
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朱永新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成就他自己。但在现实中,中国不少的父母却是扬起手、错伸手、不放手,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人性的残缺。莫扬手,① ,让孩子远离各种暴力。莫伸手,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松手,父母抓得越紧,② 。父母只有让家庭教育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孩子才不会在风雨中毁灭,才会在蓝天上翱翔;③ ,才会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3. ① 不要试图体罚孩子 ② 孩子逃得越急 ③ 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准确、连贯。由① 处横线前后的“扬手”和“各种暴力”可知,① 处横线处所填内容与“体罚孩子”有关,而由“莫”字和“远离”二字可知,句中应有“不要”二字;② 处横线前的内容是“父母抓得越紧”,根据文段内容可知,② 处横线可填“孩子逃得越急”;③ 处横线前为分号,分析可知,③ 所填语句与前面的“孩子才不会……,才会……”的句式大致相同,且选取的意象与后面的“参天大树”相对立,故此处内容应为“孩子才不会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4.阅读下面语段,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楚人的三种精神。(不得摘录原文短语)
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最终位列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人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昵”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楚人发明了“楚式鬲”(一种陶器),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并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4.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开放融合(交流融合、兼容并包)、革
故鼎新(技术创新)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语段共三句话,可以各概括出一种精神。可以先摘录,然后做同义词替换。第一句从创业艰难角度说。第二句从融合精神说。第三句从技术革新说。注意答案为四字短语,且不得摘录原文短语。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5. [2019 · 天津卷]某初中学校就“喜欢的榜样类型”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请根据下图的统计结果,就今后的榜样教育向学校提两条建议。要求:不能出现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5. ① 鼓励学生以父母、师长、同学等“身边人”为榜样。② 多宣传英模劳模等杰出人物的事迹。③ 对崇拜影视明星的学生要正面引导。④ 关注榜样缺失的学生群体。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此图表反映的内容是某初中学校学生“喜欢的榜样类型”,其中以父母、师长、同学为榜样的人数最多,之后依次是影视明星、英模劳模、科学家、政商界精英,另外有将近15% 的学生没有榜样。根据以上信息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切入表达建议。积极的角度:第一,抓住图表内容的重点信息——以“父母、师长、同学”为榜样的人数占比最多,这些榜样都是学生身边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人,以这些人为榜样目标更明确,同时能够增进感情,促进关系的和谐,因此要给出支持建议;第二,以“英模劳模”为榜样的人数占比位居第三,英模劳模的事迹能够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因此要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让更多的学生向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人物学习。消极的角度:第一,以影视明星为榜样的学生人数占比较多,要注意提醒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做出正面的积极引导;第二,将近15% 的学生没有榜样,说明学校的榜样教育工作还不够完善,因此要关注这些榜样缺失的学生群体。建议要言简意赅,“不能出现数字”的要求不能忽视。
高中语文-RJ-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