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2课时 (教案+课件26张PPT+2份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2课时 (教案+课件26张PPT+2份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8 16:48: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知道计划免疫的意义。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及传播功能。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难点: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三、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免疫功能的相关资料信息及有关艾滋病的相关资料。
四、相关资源
《【知识解析】免疫的功能及其应用(微课)》视频资源、《【生物世界】“四苗”常规预防接种》知识卡片资源、《【生物世界】永远在一起——关爱艾滋病患者》视频资源、《【活动设计】讨论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调查自己出生后的预防接种情况》活动设计资源。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温故知新
1.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什么?
2.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者有什么区别?
3.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二者有什么联系?
讲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共同特点就是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免疫。
【新知讲解】
(二)免疫的功能
1.免疫的功能
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人们生活在含有大量病原体的环境中不会得病是由于人体有三道防线抵抗病原体的侵入,这是免疫的第一个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寿命平均有120天左右,白细胞的寿命为数天、数周或数年,那衰老、死亡的细胞去哪儿了呢?
讲解:吞噬细胞不仅吞噬病原体,还吞噬损伤、衰老、死亡的细胞。这是免疫的第二个功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资料: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有一种天生缺乏胸腺的无毛小鼠,只要将癌细胞甚至异体的癌细胞注入它们的体内,便可诱发产生肿瘤。相反地,若将癌细胞注射到正常小鼠体内,一般是不会长肿瘤的。为什么正常的小鼠不容易长癌细胞呢?
讲解:有免疫器官,其免疫力就强,就不容易产生肿瘤细胞或者能够消灭产生的肿瘤细胞。这就是免疫的第三个功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2.免疫的概念
知道了免疫的功能,那能否总结出免疫的概念呢?
讲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讨论:是不是免疫的功能越强越好呢?免疫对人体一定是有益的吗?
讲解: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当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引起某些疾病。例如,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资料: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蟹等食物后,会发生腹痛、腹泻、呕吐,或者是皮肤奇痒难熬;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出现鼻炎或哮喘;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悔发生休克。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还会导致死亡。
讲解: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被称为过敏原。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就会发生过敏反应。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应当及时去医院治疗。
(三)计划免疫
为什么接种疫苗能够预防某些传染病呢?
讲解: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
我国规定对12岁以下儿童实施“四苗”常规接种。
从1992年1月1日起,我国又把接种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以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
现在可免费接种的疫苗越来越多。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给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婴儿满两个月后,要到户口所在地指定的社区医院保健科办理接种登记,领取预防接种证,医生会按婴儿的月龄安排接种日期。
展示:【教学图片】计划免疫常用疫苗。
计划免疫常用疫苗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展示:【教学图片】引起人类艾滋病的病毒——HIV。
引起人类艾滋病的病毒——HIV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
HIV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也可以通过输入含HIV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传播,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分娩、哺乳等传给胎儿或婴儿。
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目前,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病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不过,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等,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播放视频:【生物世界】永远在一起——关爱艾滋病患者。
(上图为素材库中《【生物世界】永远在一起——关爱艾滋病患者》视频截图)
讲解:要积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关怀艾滋病患者,不应歧视艾滋病病人。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对免疫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B.免疫使人体对任何疾病都能抵抗
C.免疫功能是后天产生的
D.计划免疫是获得免疫力的唯一途径
答案:A
解析:人体的免疫有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属于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对所有的病原体都所有抵抗作用,没有选择性,是生来就有的,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属于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具有选择性,每一种疫苗只能对相应的疾病有免疫作用,而对其他疾病没有免疫保护作用,这种免疫称为特异性免疫,可以自然获得,也可以通过计划免疫获得。通过以上分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说法正确,选项A符合题意;免疫使人体任何疾病都能抵抗,特异性免疫具有选择性,B选项说法不正确;免疫功能既有先天也有后天,C说法不正确;免疫也可以先天获得,如水痘等,所以计划免疫不是获得免疫力的唯一途径,D说法错误。
例2.下列各项中,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儿童发烧时打退烧针
B.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打破伤风针
C.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D.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答案:C
解析:儿童发烧时打退烧针属于对疾病的治疗,不属于计划免疫;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打破伤风针属于预防治疗,不属于计划免疫;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属于计划免疫;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是人自身通过感染病毒,自然产生的抗体,不属于计划免疫。
例3.下列与人体免疫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
B.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C.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人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
D.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
答案:B
解析: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正确;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错误;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人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正确;防御感染的免疫功能过强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正确。
例4.某科学家为检验新研制的流感疫苗的效能,进行了下面的动物实验。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分组:将品种相同、大小一样的健康小白鼠40只,平均分为A、B两组。
②处理:A组:不注射流感疫苗,20天后注射流感病毒;B组:_______________,20天后注射流感病毒;
(2)结果预测:若B组比A组发病率低,则说明该流感疫苗具有免疫效能。
(3)回答问题:
①上述实验中,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该实验还要进行_______________实验。为了测定该疫苗的最有效浓度,对实验的改进可采用增加实验组数的方法,再观察接种_________疫苗小白鼠患病的情况。
②接种疫苗能引起生物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的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免疫。
③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是预防传染病流行三个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
答案:(1)注射流感疫苗 (3)①多次重复或重复 不同浓度 ②特异性 ③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设计实验时要注意设置对照,此题是探究疫苗对预防流感的作用,所以疫苗是此实验的变量,即一组注射疫苗,一组不注射疫苗。进行探究实验时要设置重复组,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靠。注射疫苗防治传染病的免疫具有特异性和后天性,所以是特异性免疫,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六、课堂小结
播放视频:【知识解析】免疫的功能及其应用(微课)。
(上图为素材库中《【知识解析】免疫的功能及其应用(微课)》视频截图)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免疫的功能、概念、计划免疫及艾滋病的内容。
1.免疫的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2.免疫的概念: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3.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4.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七、板书设计
免疫与计划免疫
(二)免疫的功能
1.免疫的功能: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2.免疫的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三)计划免疫
疫苗: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
(四)艾滋病
1.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
2.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第2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2课时)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导入新课
人体的三道防线分别是什么?
什么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者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二者有什么联系?
二、讲授新课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一)免疫的功能
二、讲授新课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寿命平均有120天左右,白细胞的寿命为数天、数周或数年,那衰老、死亡的细胞去哪儿了呢?
(一)免疫的功能
二、讲授新课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一)免疫的功能
二、讲授新课
资料: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有一种天生缺乏胸腺的无毛小鼠,只要将癌细胞甚至异体的癌细胞注入它们的体内,便可诱发产生肿瘤。相反地,若将癌细胞注射到正常小鼠体内,一般是不会长肿瘤的。
为什么正常的小鼠不容易长癌细胞呢?
(一)免疫的功能
二、讲授新课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一)免疫的功能
二、讲授新课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二)免疫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是不是免疫的功能越强越好呢?免疫对人体一定是有益的吗?
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当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引起某些疾病。例如,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二)免疫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资料:
  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蟹等食物后,会发生腹痛、腹泻、呕吐,或者是皮肤奇痒难熬;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出现鼻炎或哮喘;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悔发生休克。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还会导致死亡。
(二)免疫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二)免疫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为什么接种疫苗能够预防某些传染病呢?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三)计划免疫
二、讲授新课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
(三)计划免疫
“四苗” 常规预防接种
计划免疫是依据国家对消灭传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我国规定对12岁以下儿童实行“四苗”常规接种。
疫苗 预防的传染病
卡介苗 结核病
百白破联合疫苗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
麻疹疫苗 麻疹
从1992年1月1日起,我国又把接种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以防止和控制乙型肝炎。在我国,广泛开展的计划免疫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儿童、青少年的关怀。因此,人们应该正确对待并积极进行预防接种。
二、讲授新课
计划免疫常用疫苗
(三)计划免疫
此图片为《【活动设计】调查自己出生后的预防接种情况》,请下载使用此资源。
二、讲授新课
(三)计划免疫
二、讲授新课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四)艾滋病
引起人类艾滋病的病毒——HIV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
此图片为《【活动设计】讨论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缩略图,请下载使用此资源。
二、讲授新课
(四)艾滋病
二、讲授新课
  HIV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也可以通过输入含HIV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传播,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分娩、哺乳等传给胎儿或婴儿。
(四)艾滋病
二、讲授新课
(四)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宣传画
此图片为《【生物世界】永远在一起——关爱艾滋病患者》视频截图,请下载使用此资源。
二、讲授新课
三、课堂反馈
例1.下列对免疫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B.免疫使人体对任何疾病都能抵抗
C.免疫功能是后天产生的
D.计划免疫是获得免疫力的唯一途径
A
三、课堂反馈
例2.下列各项中,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儿童发烧时打退烧针
B.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打破伤风针
C.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D.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C
三、课堂反馈
例3.下列与人体免疫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
B.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C.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人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
D.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
B
四、课堂小结
此图片为《【知识解析】免疫的功能及其应用(微课)》视频截图,请下载使用此资源。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