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20年小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科学模拟试卷(5)(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 2020年小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科学模拟试卷(5)(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5-08 20:5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小学六年级下册小升初科学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10分)
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小格子构成,这些小格子叫   ,它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2.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   相似,所以是天然的   。
3.北斗七星属于   座,北极星属于   座,发生流星雨特别有名的是   座。
4.月相是   形成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是   。
5.加热蜡块时固态蜡块变成蜡烛油   (“有”或“没有”)新物质产生,但蜡烛燃烧时   (“有”或“没有”)新物质产生,你判断的依据是   。
6.1969年7月,美国的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在月球着陆,人类第一次到达月球表面。月球的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   ,目前公认的观点认为是由于长期的流星、陨石撞击月球表面形成的   痕迹。
7.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垃圾,如何处理这些垃圾成为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
(1)在“简单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中,在瓶中放入细石、纸巾再用细石理住,然后喷水。其中的细石模拟的是   。
A.土层 B.地下水 C.填埋的垃圾
(2)建垃圾填埋场,一定要先铺设了衬垫,是为了   。
A.使填埋场更牢固 B.防止垃圾腐烂后产生大气污染 C.防止产生水污染
(3)垃圾填埋场在库容被填满后,上面的空地可用来   。
A.修建公园 B.种庄稼 C.建筑房屋
(4)垃圾分类和回收可以减少垃圾的数量,节省自然资源。请把下框中的垃圾分类。(填序号)
①雪碧瓶 ②剩饭菜 ③废电池 ④旧铁锅⑤果皮 ⑥过期药品 ⑦啤酒瓶 ⑧废旧报纸 ⑨树叶
可回收垃圾:   
不可回收垃圾:   
有毒垃圾:   
8.通过实验发现,铁在有   、有   以及酸、碱、盐的环境下容易生锈。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分)
9.下列属于小苏打的特点的是(  )
A.白色大颗粒 B.立方体颗粒
C.蓝色晶状颗粒 D.白色粉末状颗粒
10.安全帽承受压力最好的性能是利用 的原理(  )
A.拱形 B.圆顶形 C.塔型
11.为了环保,小区里放置了垃圾分类箱,小明在其中一个垃圾箱上看到标志,它表示的是(  )
A.可回收物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12.下列图形中,(  )是循环利用标志的。
A. B. C.
13.下面不是晶体的是(  )
A.盐 B.玻璃 C.糖
14.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  )分钟。
A.10 B.9 C.8
15.下列不全是正常净化水处理方法的是(  )
A.过滤、格栅 B.投放微生物、消毒
C.沉淀、凝化 D.加热、加盐
16.下列食物中哪些有大量淀粉(  )
A.马铃薯 B.鸡蛋 C.植物油
17.下列活动中,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的是(  )
A.水的三态变化 B.蜡烛融化
C.生鸡蛋煎成荷包蛋
18.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方法是(  )
A.使用一次性用品 B.填埋
C.减少垃圾数量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分)
19.井水非常清澈透明,所以里面什么生物都没有。   (判断对错)
20.菠菜中富含淀粉。   (判断对错)
21.昆虫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   (判断对错)
22.咀嚼米饭会感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和口腔中的唾液混合后产生了麦芽糖   。(判断对错)
23.月球上昼夜温差特别大。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判断对错)   。
24.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所以太阳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判断对错)
25.千万不能用放大镜、望远镜看太阳。   (判断对错)
26.物质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产生了物理变化   。(判断对错)
27.在垃圾堆上种蔬菜,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节省肥料。   (判断对错)
28.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判断对错)
四.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
29.请按照每月月相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30.垃圾通常采用焚烧、填埋的方法来处理。我们来做一个垃圾填埋场的模拟实验。(把实验中各部分代表什么用线连起来)
细石子、河沙 填埋的垃圾
清水 地下水
浸过墨水的纸巾 土层
喷水 地下水被污染了
瓶子底部的水变色了 下雨
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
31.微生物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2.怎样调查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否有酸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10分)
1.【分析】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长方形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表皮细胞,中间的一个小黑点是细胞核。
【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小格子构成,这些小格子叫细胞,它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故答案为:细胞。
【点评】掌握对细胞的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分析】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解答】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放大镜。
故答案为:凸透镜;放大镜。
【点评】掌握放大镜的结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分析】星座是指占星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组合。自从古代以来,人类便把三五成群的恒星与他们神话中的人物或器具联系起来,称之为“星座”。
【解答】大熊座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的形状,这就是著名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借助它辨认方向。有一个星座发生的流星雨特别有名,这个星座就是狮子座。
故答案为:大熊;小熊;狮子。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材料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星座,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4.【分析】有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使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角度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从地球看上去,被太阳照亮的月球面积总是在变化,所以才形成月相。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解答】月相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
故答案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个月。
【点评】本题考查了月相变化规律的知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观察月亮的变化加深理解。
5.【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征解答即可。
【解答】加热蜡块时固态蜡块变成蜡烛油没有新物质产生,但蜡烛燃烧时有新物质产生,你判断的依据是燃烧是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没有;有;燃烧是化学变化。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征。
6.【分析】阿波罗11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路上月球的人类。
【解答】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故答案为:陨石坑;环形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月球表面特征,属于识记内容。
7.【分析】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解答】(1)在“简单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中,在瓶中放入细石、纸巾再用细石理住,然后喷水。其中的细石模拟的是土层。
(2)建垃圾填埋场,一定要先铺设了衬垫,是为了防止产生水污染。
(3)垃圾填埋场在库容被填满后,上面的空地可用来修建公园,不能种庄稼和建筑房屋。
(4)垃圾分类和回收可以减少垃圾的数量,节省自然资源。请把下框中的垃圾分类。
①雪碧瓶 ②剩饭菜 ③废电池 ④旧铁锅⑤果皮 ⑥过期药品 ⑦啤酒瓶 ⑧废旧报纸 ⑨树叶
可回收垃圾:雪碧瓶、旧铁锅、啤酒瓶、废旧报纸。
不可回收垃圾:剩饭菜、果皮、树叶;
有毒垃圾:废电池、过期药品。
故答案为:
(1)A;
(2)C;
(3)A;
(4)①④⑦⑧;②⑤⑨;③⑥。
【点评】本题考查了垃圾分类的掌握和垃圾处理的认识。
8.【分析】铁生锈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铁生锈原因是铁接触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水分以及各种酸碱盐等物质有关。
【解答】根据铁生锈的实验可知,铁在有水、有空气以及酸、碱、盐的环境下容易生锈。
故答案为:水;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生锈的原因。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分)
9.【分析】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白醋是无色透明有酸味的液体,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解答】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固体。
故选:D。
【点评】学生掌握小苏打的特点即可正确解答。
10.【分析】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解答】安全帽承受压力最好的性能是利用圆顶形的原理。
故选:B。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圆顶形的应用。
11.【分析】垃圾的分类回收有利于人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解答】垃圾可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不同的废旧物资用不同的符号标注,这个形成特殊三角形的三箭头标志,就是在这几年在全世界变得十分流行起来的循环再生标志,有人把它简称为回收标志。
故选:A。
【点评】熟练掌握垃圾的分类的相关知识。
12.【分析】垃圾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符号标记。
【解答】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这个形成特殊三角形的三箭头标志,就是在这几年在全世界变得十分流行起来的循环再生标志,有人把它简称为回收标志。
故选:A。
【点评】考查了回收、可再利用资源的相关知识,生活中知道哪种标志是循环利用标志,并知道其他标志。
13.【分析】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解答】根据对晶体的认识,盐、糖都具有一定的结构,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属于晶体。玻璃不符合晶体的特征。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晶体的认识。
14.【分析】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每秒,速度极快,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为8分钟。
【解答】根据对光速的认识,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光速的了解。
15.【分析】水的净化,是通过相应的过滤材料,根据不同的最终用水需求,以物理或化学的方式,去除水中的铁锈、泥沙、余氯、有机物、有害的重金属离子、细菌、病毒等的过程。
【解答】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分析选项可知,过滤、格栅、投放微生物、消毒、沉淀、凝化、加盐是正常净化水处理方法,加热不是正常净化水处理方法。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水的净化,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16.【分析】所谓淀粉类食物,主要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及根茎类蔬菜。
【解答】A、马铃薯中富含淀粉,故选项正确。
B、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植物油中富含脂肪,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含有淀粉的食物与不含淀粉的食物,属于识记内容。
17.【分析】在这些物质的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的变化有把易拉罐压扁、河水结冰、把纸撕碎、把铁丝折弯,都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有把火柴点燃、把蜡点燃、把纸烧掉、铁生锈等,都有新物质的产生。
【解答】根据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水的三态变化、蜡烛融化只是材料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生鸡蛋煎成荷包蛋,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物质变化的认识。
18.【分析】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解答】根据对垃圾处理的认识,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处理垃圾方法的认识。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分)
19.【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解答】微生物是一群形体极其微小的低等生物,大多是单细胞生物,少数是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大多数微生物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它们生存于自然界的每个角落,遍布于土壤、空气和水体中,存在于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井水中含有很多微生物,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该题考查微生物的分布。
20.【分析】食物中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解答】蔬菜中富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不含有或者含有少量的淀粉。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食品的营养成分。
21.【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
【解答】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目前,人类已知的昆虫约有150万种,约占已知生物的3/4,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昆虫的特征,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22.【分析】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解答】咀嚼米饭会感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和口腔中的唾液混合后产生了麦芽糖,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唾液酶与淀粉的反应。
23.【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
【解答】月球上既没有水,大气也极少。由于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地球的引力则是月球的6倍。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月球和地球的关系,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24.【分析】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所以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解答】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所以太阳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这种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
25.【分析】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倍数不等。
【解答】放大镜、望远镜会将太阳光聚焦到一个小范围甚至是一个点,用放大镜、望远镜看太阳会使看到的太阳光度更高,灼伤眼睛甚至失明,所以不能用望远镜、放大镜直接看太阳。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属于重点记忆内容。
26.【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
【解答】物质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产生了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27.【分析】垃圾填埋场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下的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垃圾卫生填埋场因为成本低、卫生程度好在国内被广泛应用,我们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解答】垃圾上有各种各样的细菌,垃圾也会有毒物质,就算能种出蔬菜,也是不能吃的,会损害身体健康。
故答案为:×。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垃圾填埋场。
28.【分析】能量转化是指形式变化,由内能变为机械能,或由机械能变为内能,是能量存在的形式的变化。
【解答】生可以产生波,光能产生热,波、热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好能量的形式,依据课本内容判断即可。
四.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
29.【分析】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的变化。月相的变化是周期性的。
【解答】根据对月相变化的认识,1是下弦月,2是残月,3是蛾眉月,4是满月,5是上弦月,出现的先后顺序是3、5、4、1、2。
故答案为:3、5、4、1、2。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
30.【分析】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解答】这个实验模拟的是垃圾填埋,瓶子中的细石子代表土壤,清水代表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代表垃圾,往上面喷水代表雨水,慢慢地往下喷水后,瓶子里底部的水慢慢变黑,这个现象说明了填埋在地下的垃圾会污染地下水。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垃圾填埋场模拟实验的认识。
五.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
31.【分析】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已经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资源。
【解答】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有:可以肥沃土壤、清洁环境、改善我们的食物、生产药品、很多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对人类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如绿色丝状菌产生青霉素;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由于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点,被用于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有:可以肥沃土壤、清洁环境、改善我们的食物、生产药品、很多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对人类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32.【分析】酸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它的危害是渐进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
【解答】牵牛花细胞中二氧化碳含量会影响其花瓣颜色。比如,有种牵牛花清晨为红色,上午随着光照不断增强,花色慢慢加深,最后变为紫色,由此可推测该种牵牛花花色与细胞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所以可以用牵牛花调查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否有酸雨,观察雨后牵牛花的花瓣儿是否由粉色变成白色,如果变成白色,说明有酸雨,如果没有变白,说明没有酸雨。
故答案为:可以用牵牛花。观察雨后牵牛花的花瓣儿是否由粉色变成白色,如果变成白色,说明有酸雨,如果没有变白,说明没有酸雨。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调查酸雨的方法,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