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放风筝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8个字。
2.体会引号的不同用法。
3.能按要求写一段内容比较具体的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5.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课余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重点是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课余生活的欢乐。
教学难点
难点是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内容较具体的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端 稳 越 随”的字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你在哪里和谁放的风筝?[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
1.板书课题
2.对照生字表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标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二、学习生字词。
1.看板书,脱离课文和拼音读准生字的发音。
2.齐读,指名带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准确。
3.分析字形。
说说在本课生字中,那些字是利用旧字记住新字的。
说一说那些字易写错。
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争( )( ) 余( )( )
由( )( ) 宗( )( )
尉( )( ) 也( )( )
寸( )( ) 急( )( )
羽( )( ) 曳( )( )
强调:
“鹉”字的左半部斜勾上不要多写一撇。
“嚷”字右边的两个“口”不要丢。
4.对照黑板或生字表把每个生字各打一个字头。
5.处理多音字。
骨
6.理解本课生词。
徐徐上升——慢慢地上升。
各式各样——各种各样。
精致——精美细致。
三、熟读课文。
小组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四、质疑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设计:
写生字,熟读课文,做风筝,放风筝。
板书设计:
2.放风筝
筝 期 朗 端 稳 转 呼 扇 越 徐 棕 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放风筝的步骤和风筝的样子写生动具体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情景,感受课余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放风筝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第4自然段的总分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风筝,说说对风筝的了解。
(可以说如何做风筝,怎样放风筝,还可以说风筝的历史文化)
2.想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写放风筝的吗?如果大家学的好,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放风筝好不好?
二、理解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说说从哪可以看出风筝很多。它们各是什么样的?
(请学生读有关句子)
板书:花花绿绿
有“鹞鹰”“鹦鹉”“仙鹤”“蜈蚣” 数量多、种类多、色彩多
板书:三个一群 两个一伙 有的……有的…… 人多
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能感受到什么?(人们都很喜欢放风筝)
指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评价)
自由朗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我和哥哥是怎样把自己的“大蜻蜓”风筝放上天空的?
(2)同桌同学配合,一边朗读课文,一边合作表演放风筝。
(3)兄弟俩把的“大蜻蜓”风筝放上天空是分几步进行的?可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说一说。
板书:哥哥——拿着(线轴) (飞快地)向前跑 边跑边放线
喊:“放” 跑一阵 收住脚
“我”——(端端正正)举着(“大蜻蜓”)(赶紧)松开手
(4)指导朗读:按放风筝的顺序“接读” 。
例:师:哥哥让我 生:端端正正地举着“大蜻蜓”
师:他拿着线轴 生: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
……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轻声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全段都介绍了什么?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感受?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2)这段话中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为什么?
分析后得出:第1句与2—5句是总分关系,2—5句围绕第1句“天
空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的意思,分别介绍了
“大蝴蝶”“小蜜蜂”“大金鱼”“小卫星”几个风筝。
因此第1句是本段的重点句。
(3)第2—5句是怎样把风筝写具体的?
课件对比:
①既写出了风筝的颜色,有写出了风筝的样子。
②既写出了风筝放飞的情景,有写出了作者的想象。
(4)指导朗读。
采取“引读”的方法:师读第1句,生读2—5句,体会总分的写作方法。
三、总结全文。
在写作方法或文章内容上谈自己的收获。
四、作业。
按课文描写的过程试着去放风筝。
摘录书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板书设计: 2.放风筝
花花绿绿
“鹞鹰”“鹦鹉”“仙鹤”“蜈蚣” 数量多、种类多、色彩多
哥哥——拿 跑 边跑边放线
喊 跑一阵 收住脚
“我”—— 举着 松开手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欢乐的情感。
2.完成课后练习,会用“精致”造句,能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难点
练习仿写。
教学用具
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朗读、背诵。
1.分小组朗读(表演读,练习有语气)
推选小组背的最好的同学参加朗读比赛,评比小小朗诵家。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组内试着背诵,同桌互相提醒,指小组名背诵。
二、按要求摘录词语。
表示颜色的词语:
三、听写。
读读写写自读,同桌互背生词,在桌上写写易错的字,听写。
四、体会引号的用法。
1.哥哥说:“咱们去放风筝吧!”
2.风筝花花绿绿,有“鹞鹰”“鹦鹉”“仙鹤”“蜈蚣”……就是没有“大蜻蜓”。
通过朗读,比较引号的不同用法:
第一句是在对话中用引号。[这叫直接引用]
第二句是表示特殊含义,因为不是真的鹞鹰、鹦鹉,提醒注意。
五、仿照第4 自然段的写法,以“下课了,操场上立刻变得热闹起来”为重点句,写一段内容比较具体的话。
1.课下观察,操场上同学们在干什么?
2.重点句可以放在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自由选择
3.指名说说,按照总分的顺序,说清楚、明白
4.小组内练习后在班中说一说,并写在本上。
六、作业。
完成仿写作业,写在练笔本上
摘抄:从课文中摘抄两种不同的引号的用法
板书设计:
2.放风筝
直接引用
特殊含义
教学小记:学生学习的兴趣较高,在理解第二自然段时理解的很好,特别是引号在课文中起强调的作用,学生掌握得不错。
gǖ (骨碌碌 )
gǘ (骨 骼)
sheng (盛开)
一只“大蝴蝶”徐徐上升。
一只美丽的“大蝴蝶”,橘黄的身子布满墨绿的斑纹,呼扇着翅膀徐徐上升。
那“小蜜蜂”飞来飞去。
那金黄色的“小蜜蜂”,翘着两只绿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