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例1、2)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101页例1,102页例2及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难点:理解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500+500= 100+600= 1500-900= 700+600=
二、情境导入
1、比一比: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哪个重些?
2、学生想办法来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小结。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
三、探讨交流,理解感悟
1、观察、思考
(1、)观察主题挂图。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学生讨论,思考: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交流、展示。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资源,上台交流。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小结: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2、教学例1:克的认识。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教学例2:千克的认识。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出示一些标有千克的物品图片。
讲解什么是“净含量”
(1)出示台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台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介绍几种以“千克”作单位的秤。
三、巩固练习。
1、小组活动:分工完成“做一做”的1、2题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
指名学生读一读。
3、完成练习二十的第2题。
学生独立圈一圈,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二十的第3题。
指名学生回答。
5、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的第5、6题。
先理解题意,再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
克与千克
1000克=1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