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12月 地点 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劳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①农民自我解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从实践到理论
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1981年的春天,杜润生主持起草了改变中国农村历史的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概念。
杜润生( 1913-—— )
含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性质:农村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前提
根本目的
目标
实质
特征
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
解放生产力
农村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形式)
意义:极大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我国农农业的发展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从局部到全国
农民:闯一闯(小岗村民)
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赵)紫阳 (安徽、四川)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纪要》
2、乡镇企业的发展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乡镇企业的竹编手工业生产。
广东乡镇企业
1984年,社队企业
政社合一的行政机关附属物
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
乡镇企业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978—1984
1、局部试点阶段
1981—1984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84—1992
至今
2、在国营企业全面推广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1
管理体制
2
3
所有制
分配改革
高低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管理体制
单一公有制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平均主义分配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好还是不好?
积极:
消极:
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下岗职工增加,生活困难
如何看待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利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VS
意见一:
认为改革有方向性错误,应该是计划取向,但是搞了市场取向,所以出了问题。
意见二:
则强调必须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路线,维护市场取向。
1、1990年:计划还是市场,中南海没有结论1990年7月5日下午,在中南海勤政殿,江泽民召开经济问题座谈会。
㈢解放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2年,邓小平一锤定音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
项目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资源配置方式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市场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结合,通过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2
3
3、确立过程
提出:中共“十四大”(1992)
入宪:全国人大修宪(1993)
发展:中共“十五大”(1997)
4
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作用: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进程)
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成就?
弊端?
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