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溜索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溜索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8 19:3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下 第二单元 第七课
溜 索
阿城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著名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碧罗雪山,西部是中缅边境的高黎贡山,谷底就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怒江,惊涛怒浪,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

小说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
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人,出生于1949 年清明节。1968年,阿城到山西内蒙古插队,后到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1979年,回北京。
1984 年开始创作。主要作品有《棋王》《遍地风流》《常识与通识》《闲话闲说》等。
内容大多是写知青题材和农场生活。

在当代作家中,阿城的作品视角独特,语言传神凝练,节奏舒徐有致,注意层层烘托。

阿城是“作家里的作家”。
毕飞宇

小说想写什么其实是不着数的,对一个作家来说,关键是怎么写。
情节 “我” 牛 首领、马帮汉子 鹰

?
?



溜索前
溜索中
溜索后
腿子抖起来,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战战兢兢
聋了一般
僵着脖颈
手划出血
血溅到唇上鼻子上
腿子抖得站不住
眼珠涩涩的
端着两手
像有尿却不敢撒
嗖地一下小过去
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懒懒说
稳稳坐
笑一笑
一声忽哨 飞到索头,抽身跃下
笑着吃烟


绝壁撒尿
牛们也慢下来

死也不肯再走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
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
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
牛马们还卧在地下,皮肉乱抖,半个钟头立不起来?
?
铃铛朗朗响着
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
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
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
写作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我们玩躲猫猫,作者躲起来,设置重重机关,然后等待最终被读者找到。而阅读,反过来,就是读者寻找作者的过程。读者和作者在作品中彼此寻找,并由此建立起某种美学上的认同,这是阅读最迷人的地方。
情节 “我” 牛 首领、马帮汉子 鹰
溜索前 腿子抖起来,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牛们也慢下来

死也不肯再走 懒懒说
稳稳坐
笑一笑 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溜索中 战战兢兢
聋了一般
僵着脖颈
手划出血
血溅到唇上鼻子上
牛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
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
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 嗖地一下小过去
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


一声忽哨 飞到索头,抽身跃下 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
溜索后 腿子抖得站不住
眼珠涩涩的
端着两手
像有尿却不敢撒 牛马们还卧在地下,皮肉乱抖,半个钟头立不起来?
?
铃铛朗朗响着 笑着吃烟


绝壁撒尿 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
怎样写人?怎样写动物?
怎样写“我”和牛的胆怯、恐惧、惊恐万状、极度恐惧?

怎样写马帮沉着、冷静、从容
以及粗犷豪迈、勇敢无畏?

怎样写怒江天险?
③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时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④山不高,口极窄,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⑤万丈绝壁飞快垂直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时在万丈之处盘桓。
⑥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怒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欲见其形,先绘其声
“生疑”—“捏紧了心”—“大惑”—“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惨叫一声”
层层蓄势,一波三折
回忆:作家写河流,写瀑布怎样写的?是不是先写声音再绘其形?
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梁衡《壶口瀑布》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朱自清《绿》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课外阅读印证:
又西二里,遥闻水声轰轰,从陇隙北望,忽有水自东北山腋泻崖而下,捣入重渊,但见其上横白阔数丈,翻空涌雪,而不见其下截,盖为对崖所隔也。复逾阜下半里,遂临其下流,随之汤汤西去,还望东北悬流,恨不能一抵其下。
——[明]徐霞客《游白水河瀑布日记》
阅读印证:
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曹雪芹《红楼梦》
阅读印证:
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鲁迅《故乡》
结论1.作家写作有时真是有一个套路,一个模式。

阅读是需要才华的,阅读的才华就是写作的才华。
阅读能力越强,写作的能力就越强。

结论2 .学会阅读很重要。
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写“一只大鹰”?
②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首领把裤腰塞紧,曲着眼望那鹰,说:“蛇?”几个汉子也望那鹰,都说:“是呢,蛇。”
?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
衬形象;严结构;控节奏;明主旨
回头望月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实写杨二嫂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虚写闰土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
实写闰土
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
虚写杨二嫂
毕飞宇

经常听人讲,小说的节奏、小说的节奏,“节奏”这个东西谁不知道呢?都知道,问题就在于,该上扬的时候,你要有能力把它扬上去,同样,小说到了往下摁的时候,你要有能力摁到底,你得摁得住。

无论写小说还是读小说,它绝不只是精神的事情,它牵扯到我们的生理感受,某种程度上说,生理感受也是审美的硬道理。
为什么要写马帮撒尿这一情节?
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
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小肚子胀得紧,像有尿,却不敢撒,生怕走了气,再也立不住了。

首领与两个汉子走到绝壁前,扯下裤腰,弯弯地撒出一道尿,落下不到几尺,就被风吹得散开,顺峡向东南飘走。万丈下的怒江,倒像是一股尿水,细细流着。
小结:
语言平中见奇
描写精妙传神
细节前后呼应
结构浑然一体
节奏舒徐有致
烘托丰富多彩
情感波澜起伏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