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驱遣我们的想象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8 19:3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了解作者
文学贡献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
教育贡献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理清作者的思路
浏览文章,请你为这篇文章划分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段)展开主题论述前的知识铺垫环节。
第二部分(5-13段)全文论述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4段)结论部分
请你找一找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1)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请你用图示的方法对观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
作者
对人生先有所见所感
做想象的安排
选择最合适的文字
把它们集合起来
文字是一道桥梁
读者
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驱遣想象
借助文字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
作者大量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联系的目的是什么?
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
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
在原始社会里,文字还没有创造出来,却先有了歌谣一类的东西。这也就是文艺。
文字创造出来以后,人就用它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的一切记录下来。一首歌谣,不但口头唱,还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指使用纸和笔以前的时代而言)。这样,文艺和文字就并了家。
后来纸和笔普遍地使用了,而且发明了印刷术。凡是需要记录下来的东西,要多少份就可以有多少份。于是所谓文艺,从外表说,就是一篇稿子,一部书,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
当然,现在还有许多文盲在唱着未经文字记录的歌谣,像原始社会里的人一样。这些歌谣只要记录下来,就是文字的集合体了。文艺的门类很多,不止歌谣一种。古今属于各种门类的文艺,我们所接触到的,可以说,没有一种不是文字的集合体。
文章为什么先从文艺的起源、发展谈起?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借助想象进行的鉴赏活动带给读者怎样的审美体验?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通过静态的画面
获得审美的愉悦
丰富人生的体验


勇猛的海燕
——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通过动态的场景
获得审美的愉悦
感召精神的共鸣




前面说过,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这意思就是: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回不说“言外”而说“言内”。这就是语言文字本身所有的意义和情味。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

叶圣陶《训练语感》

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文艺观,它们或有十分深刻的内涵,或有写作值得借鉴的价值,请阅读下面几句,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1)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
(2)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
(3)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思考:
联系《无言之美》,试着说说为什么鉴赏文学作品需要驱遣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