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15 最苦与最乐 (一)走近作品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语言典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不但有较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也能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二)重难点点拨
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文章开篇用了一连串的排比设问,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加以否定,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指出责任“未解除”的种种情况和由此产生的痛苦状态。之后再增加“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这一论据来论证“尽责任是最大的快乐”。最后提出人生应当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2.理解本文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的语言风格
本文语言虽凝重,却也轻捷自如,有一股灵动之气,主要表现在多种句式、表达方式、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单就引用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和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轻灵之气何其足也!
本文的语言十分流畅。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行文气势的流畅,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等。本文语言还十分精练简洁。在文中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等成语,形象地表现出责任尽完之后无比放松和快乐的心情。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shī yì( )吗?不是。
(2)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dá guān( )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3)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 yuē( ),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4)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jiān dū( )在后头。
(5)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pái jiě( )得开。失意达观契约监督排解(6)这种苦乐xún huán( ),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7)古语说得好,“rú shì zhòng fù( )”,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8)到责任完了时,hǎi kuò tiān kōng( ),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9)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bēi tiān mǐn rén( ),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循环如释重负海阔天空悲天悯人2.下面语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中国是礼仪之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此,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王凯莉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她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开讲座。见面时,她说:“梁教授,久仰大名!”呈邀请函时,她说:“梁教授,欢迎光临指导!”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她说:“您的大作我一定会认真拜读!”
A.委托 B.久仰 C.欢迎 D.拜读解析:“欢迎”指的是梁教授已经达到学校,与当时正在邀请的情境不符。应改为“敬请”,表示期待光临。C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理想的教育是什么?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将“善于发现”和“善于探索”互换位置)
B.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删去“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还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习语文。(将“课堂外、在生活中”和“课堂上、在教科书中”互换位置)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删去“不要”)解析:应将“水平”改为“能力”。A4.(2019?江门市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 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 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敏捷。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1)请用一句话概括大熊猫的主要特征,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内容,以“熊猫的体形”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喜冬眠、居无定所、爬树高明、听觉灵敏。熊猫的身子圆圆的、胖乎乎的,像个大皮球,真是憨态可掬!(一)整体感知5.阅读课文,完成填空。最苦与最乐人生最苦
的事时时尽责任人应勇于负责(二)细细品味6.按要求摘取原文词句填空。
①贫而不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失意不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老、病、死不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生真正的痛苦源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人生最大的快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足安分达观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应尽的责任尽了7.第④段中所说的“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许多哲人志士写下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名言。请你写出任意两句这样的名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的是应尽的责任尽了之后的快乐心情。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读书是一种“遇见” 赵 畅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是一种“遇见”是比喻的说法,意在告诉人们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读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判断,读书要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B.第⑤段画线句子引用杨绛的观点启发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做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遇见更好的自己。C.本文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说理,事例典型,论据充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第①段点明论点,第②③④段分析说理,结尾段引用杨绛的观点来总结升华读书是一种“遇见”的内涵。解析:B 。引用杨绛的观点是强调本文的中心观点,即读书是一种遇见。10.下列材料可以作为第②段补充论据的一项是( )
A.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B.鲁迅说:“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C.顾颉刚:“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D.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解析:D。
别林斯基的观点符合第②段的中心观点,可以作为补充论据来论证本段论点,即选择经典的书读,不读平庸的甚至庸俗的书。11.请你结合选文的内容,谈谈自己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如何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读书时间非常宝贵。读书不仅要选择复习备考的资料,还要挤出时间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傅雷家书》等,不读那些平庸甚至格调不高的书籍,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