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8 20:1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一节 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教学设计)
东王中学 李玉霞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为以后的植物章节学习打基础。本节通过在实验室里对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的观察活动,一方面进行观察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即让学生知道在实验室里怎样观察植物、观察些什么;另一方面通过对植物各器官的观察,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无论在生理和智力方面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但却处于一个懵懂的阶段,缺乏一定的知识系统性;对于事物尤其是新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和判断能力。这都为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实验室观察植物的一般方法。
2.识别一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
3.举例说出常见的植物的变态茎、变态叶。
4.分析植物的器官与环境的关系
能力目标:运用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识别植物各器官的形态。
情感目标:关注身边的植物,养成爱护花草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区分变态根、茎和叶;
2、尝试说明植物根、茎和叶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1、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增加感性认识;
2、通过让学生自主对比、分析资料,让学生自己渐渐在对比分析中领悟出植物根、茎和叶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3、通过喜羊羊等动漫角色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在快乐合作中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学生理解的难点在于理解说明植物根、茎和叶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教师尽可能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为宜。讲解时安排学生在与喜羊羊等动漫角色合作中结合图文进行独立分析、学以致用等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六、教学设计思路:
这一节课是《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第一课《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本节是本章其他章节的基础,通过大屏幕展示本校校园之中的植物,说明我们身边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研究植物是非常必要的,而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观察,从而导入本节《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我们一般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旨在使学生学会观察植物的方法和通过对植物各器官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会观察》的复习,引入对一个完整植株的观察。再引入学生熟悉、喜爱的喜羊羊等动漫角色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竟1.2.3.4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各部分的特点,对照书本找到相应的名称和分类(大量图片展示),然后思考各个部分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和环境的适应关系(图片展示以及视频结合)。这些环节以讨论、合作的方式进行。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提问引导为辅,体现以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七、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身边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参天的大树,有伏地的小草;有四季常青的松柏,有五彩缤纷的鲜花。即使我们行走在校园当中,也会不时有各种植物映入我们的视野。(屏幕展示校园植物图片)
质疑:你留心观察过你身边的这些植物了吗?
如果没有观察也没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通过实验来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一些植物。(屏幕展示课题)
观看图片,关注自己身边的各种植物
引出教学课题:在实验室观察植物,通过关注身边的植物来提高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讲授新课

当我们面对某一株植物时,我们该如何观察呢?我们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展示植物:具有根、茎、叶和花)
我们今天就要按照一个顺序,观察不同的植物。那就是,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即按照根、茎、叶、花的顺序观察植物。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观察任务。我们今天还请来了一个特殊的嘉宾——青青草原上的喜羊羊同学(出示喜羊羊图片),大家欢迎!(鼓掌)
大家准备好了吗?(大声询问)
好!我们马上出发!
观察任务一:植物的根
1)区别白菜和小麦的根,对照书本上的图找出相对应的种类。(展示不同根系图片)
2)比较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根的差异,这说明植物的器官和环境有怎样的联系?(示干旱环境、潮湿环境下植物——骆驼刺、浮萍及其根系)
慢羊羊出现:“恭喜你们,任务一完成了!(掌声)请做好准备,新的任务马上开始!”(图片展示)
观察图片
回答:观察要有明确目的,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由外到内,从左到右,从表及里观察。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学生根据图片讲述植物的根系分类,教师适时补充。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主根明显、粗大、较长,各级侧根依次较小、较短。须根系主要由不定根组成,无主次之分。
小组讨论
学生发言,组内同学补充发言
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状态,既取决于植物的种类,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过学生熟悉的喜羊羊的介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观察、对比插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深刻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形态。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对动植物的形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条理化、结构化。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任务二:植物的茎
(屏幕展示植物的茎和学生手中旳实物如马铃薯、杨树枝条)
1)茎上都长些什么?
总结归纳:茎特有的形态特征——具有节和节间,
(展示甘蔗、竹子图片)
2)判断马铃薯、萝卜、芋头、藕是不是茎。(图片展示)
讲述变态概念。强调变态茎部分,有的特别发达,有的却格外退化。无论发达或退化,变态的部分都保存着茎的基本特征。
懒羊羊出现:“哇,任务二这么快就完成了!太棒了!加油,下面还有新任务哦!”(图片展示)
认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巩固知识
判断,分析原因
学生听讲,可提出疑问。

观察任务三:植物的叶
(展示完全叶图片)
1)对照图找出完全叶都有哪些组成?
2)简介不完全叶(图片展示)
3)与课本中图2-3几种变态叶进行对比,各有怎样的不同?(展示各种变态叶)
视频:猪笼草捕虫叶捕捉昆虫
思考:为什么它们会出现变态现象?
美羊羊出现:“你们真棒,这个任务也完成了!加把劲儿,还有最后一个任务!” (图片展示)
学生探究讨论
发言
学生观看大屏幕,并置疑讨论。
分析原因: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观察任务四:植物的花
图片 月季花 蒲公英
提供几种植物的花朵图片,如桃花、玫瑰花、菊花、牵牛花、水稻、小麦、玉米、柳树等花朵,分析不同点以及它们如何传播花粉。
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概念,并给出这两个概念的相关资料。
归纳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点,并填写书上的表格。
判断大王花的类型(图片展示)
羊村全家福:“祝贺大家,所有的任务都完成了!你们都是最棒的!”(图片展示)
学生观察、讨论、思考
发言
学生通过讨论完成表格
学以致用
小结与作业
1.总结:今天我们在实验室中,学习了从表面上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等特点,并了解到这些结构与它们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2.作业:判断我们吃的水果和蔬菜是植物的哪一个部分。(图片展示)
学生回忆本节知识点。
通过练习,丰富并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都相对比较熟悉,学生理解起来相对会比较容易,但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大量图片并辅以视频以及一些活动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系统化,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我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能突出重点,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植物的变态现象以及植物器官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通过大量图片以及猪笼草捕虫叶捕捉昆虫的视频让学生对植物的变态现象有一个直接的整体感性认识;并让学生通过对猪笼草、仙人掌、马铃薯、芋头等变态现象进行分析,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植物变态是为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对于不同植物传粉方式不同则以生活中常见的不同类型的花的图片展示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进行讲解,尤其是花粉粒特点,通过谈话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归纳。
2、增加动漫角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更好的完成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的任务,我在教学中加入了时下学生非常熟悉、喜爱的喜羊羊等动漫角色,让他们一起帮助、促进学生积极、充满激情的投入到任务的完成之中。并让学生在分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增强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在本节的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课堂学习激情和学习效率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3、教学设计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