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最后一次讲演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最后一次讲演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21 19:1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13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一)走近作品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并镇压爱国民主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本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二)重难点点拨
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演讲词,俗称演讲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从而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挚的感情打动人。2.品味本文语言的特色:
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无耻”“光荣”,贬得痛快,褒得正确,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两个“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讴歌了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昆明的无限光荣。
(1)这几天,大家xiǎo de(    ),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bēi liè(    )最wú chǐ(    )的事情!
(2)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dú shǒu(    )?
(3)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wū miè(    )人。
(4)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tú shā(    ),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
(5)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bēi fèn(    )痛恨。晓得卑劣无耻毒手诬蔑屠杀悲愤(6)[chuí jī(    )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kǒng bù(    ),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7)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shì lì(    )不被人民huǐ miè(    )的!
(8)反动派 tiǎo bō lí jiàn(      ),bēi bǐ
(    )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9)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mán hèng(    )下去的!
(10)历史fù yǔ(    )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11)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地来打来杀。
捶击恐怖势力毁灭挑拨离间卑鄙蛮横赋予光明正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英雄模范是人民的榜样,是时代的先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不容抹黑诬蔑。
B.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竟然向WTO蛮横施压,要求改变对“发展中国家”的定义,矛头直指中国。
C.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涉疆言论无疑是对中华民族的挑拨离间,外交部对此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D.CNN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对外宣布英国货车内出现的39具遗体均为中国人,企图光明正大地抹黑中国。D解析: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明目张胆” 3.(2019·东莞市三模)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莞作为宜居城市,少了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喧嚣和拥挤,合理的城市规划,给市民以舒适和便利,让人们内心感到由衷喜悦和惬意。(删去“内心”或“由衷”)
B.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恶性事故,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的措施。(将“提高”改为“完善”)
C.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将“不畏艰险”与“执着追求”互换位置)
D.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删去“面对”或“使”)C解析:句式杂糅,应删去“榜样” 4.(2019·肇庆市三模)根据下面新闻材料拟写一则不超过20字的新闻标题,并简述理由。
新华社广州4月13日电(记者 黄浩苑) 广东省教育厅13日发布《广东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方案》,涵盖学校源头到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终端全链条。方案明确整治对象为两类,一是校外培训机构,包括由教育、民政、人社、工商等行政部门审批的以及无照无证面向中小学生举办教育类培训业务的培训机构、托管机构;二是公办和民办中小学校、教研机构,包括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学校及学校管理层、教职员工,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研究机构。方案要求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语文、 数学等学科类培训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师资情况等,在培训期间全程要向社会公布并保留资料备查。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东省教育厅发文规范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 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新闻主要内容,让读者对新闻事件一目了然。
5.理清课文思路,完成填空。
(一)整体感知对比特务卑劣无耻反动派虚弱本质人民必然胜利昆明青年团结战斗最后一次讲演爱憎分明,立场坚定6.下列对这篇讲演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讲演,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暗杀进步人士的法西斯暴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真理。
B.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坚持正义、视死如归的英勇斗争精神。
C.这篇讲演,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说到李公朴,语气热情,满怀崇敬;谈到人民,语气洋溢着激情;斥责敌人,语气严厉尖锐,充满蔑视。
D.讲演不断变换人称,有力地配合作者感情的表达。对敌人正面痛斥时,用“他们”;向听众揭露敌人罪行时,用“你” “你们”;鼓励人们团结战斗时,用“我们”。(二)细细品味D解析:对敌人正面痛斥时,用“你们”;向听众揭露敌人罪行时,用“他们”7.闻一多先生从三方面层层深入地揭露反动派制造暗杀李公朴先生事件的险恶用心,这三个方面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8.“这成什么话?”是反问句,将其改成陈述句,并与原句做比较,说说原句的表达作用。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实在是不像话。” 原句语气有力,痛斥敌人;改为陈述句后轻描淡写,语气无力。反问句能增强语势,使情感表达更强烈。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艺术特色】本句举了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例子,并通过反问增强语势,引起了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9.请仿照佳句中画线部分,再举两个例子(不局限时代),使之构成排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佳句商纣王隋炀帝不都被人民推翻了暴政吗汪精卫蒋介石不都被人民唾弃了吗
《 <中国诗词大会>大热狂欢背后的思索》
10.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大会》为了体现“全民参与性”,题库的取材范围全部出自于中小学语文课本。
B.《中国诗词大会》单人追逐赛有填空题、选择题,擂主争霸赛有图片线索题和文字线索题。
C.《中国诗词大会》擂主角逐赛中,武亦姝胜出全赖于有学校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阅读》。
D.古代诗词知识包括格律和音韵知识,在当今社会很少人知道,这种文化知识已经断层了。B
解析: A项,文中原句是“参赛作品的选材范围,几乎全部限定在中小学语文课学过的篇目之内”;C项,有校本教材不足以胜出,关键在于多读成诵;D项,由“链接二”可知,是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发生断层,不是“已经断层”1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取材范围过于保守,设计的题目过于简单,不能赛出选手的真实水平。
B.当今古代诗词格律知识的缺失,应该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上安排一些古代诗词格律知识专题。
C.复旦附中黄荣华教研组长认为古诗文的教学,除了强调一定数量外,还要了解诗人的风格。
D.《中国诗词大会》上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的解读,是受众最享受的文化大餐。A解析:题库范围只是忽视必要的提高,题目设计较为乏味,与检验选手的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12.“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下列说法不属于句子所说的“激活诗心”的一项是(  )
                                 
A.大会现场选手们的激烈比拼角逐。
B.大会嘉宾对诗词的精彩介绍解读。
C.学校编制和使用古诗文校本教材。
D.人们本就埋藏着了解古诗的需求。D解析:“诗心”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古代诗词的喜爱,“激活”指通过参与一些活动去感受诗歌的魅力13. 嘉宾王立群说:“背诵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对的。对古诗词应当了解诗词的内涵、诗人的创作背景、风格等,因为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例如俄罗斯留学生大卫因为不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的“送别”背景和句意,纠结于“尽”还是“进”,而止步于赛场。只有真正理解了诗词的内涵,才能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