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23 马说 韩愈 (一)走近作品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二)重难点点拨
1.领会本文的主旨:
作者将千里马比作人才,将食马者比作愚妄浅薄的统治者,将伯乐比作圣明的君主,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和根本原因,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2.理解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文章先不点出,而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的说法,突出地表明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绝非那些“食马者”所能知,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千里马。所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原因又基于“不知其能千里而食”这一点上。“不知”正是问题的要害。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 )尽粟一石。食
(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同“衹(只)”,只、仅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有时同“饲”,喂同“现”犹,尚且 策(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
(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用马鞭驱赶才能、才干面对表示加强诘问语气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行千里的马(千里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同“衹(只)”,只、仅同“饲”,喂同“现”用马鞭驱赶3.文言词语梳理。马鞭代词,它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其实表转折表承接日行千里用马鞭驱赶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2019·东莞市模拟)国家发展,人类进步从来都离不开人才的巨大作用,在“千里马”的识与用上,要尽可能避免出现韩愈《马说》中令人痛心的情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2)(2012·深圳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世世代代中国儒家知识分子的终身追求,是欧阳修“与民同乐”的大道践行,是才华被埋没的韩愈借千里马发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愤懑控诉……(一)整体感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马说》中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说》中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组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策之不以其道( )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同“饲”,喂用马鞭驱赶通晓(一)细细品味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和伯乐在数量上形成对比,突出伯乐的重要性。
C.无知的“食马者”不能认识到千里马的特性而导致其“食不饱”,这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文章末尾自问自答,得出“不知马”的结论,强调了发现和重用人才、主动展现才能的重要性。D解析:并未强调主动展现才能的重要性B组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一食或尽粟一石( )
(3)执策而临之( )并列有时面对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充分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千里马比作人才,把伯乐比作懂得赏识人才的人,把“食马者”比喻为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明有才之士受到不公正待遇和其不幸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不平和悲愤之情。
C.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通篇在写马,实际是感慨人才的遭遇,委婉地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之情。
D.本文论述结构精巧,先从反面提出问题,然后从正面展开议论,再写到千里马的遭遇及其原因,最后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D解析: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反面展开议论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故至今不遣/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未得相马之工也/相与步于中庭
C.然则买马善而若恶/陈康肃公善射
D.然而王之买马也/已而之细柳营A解析: A.派;B.观察∕一起;C.好的,强健的∕擅长;D.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到,往1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故 日 月 晖 于 外 其 贼 在 于 内 谨 备 其 所 憎 而 祸 在 于 所 爱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13.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诫赵王治理国家要选用贤臣,防止偏信亲近的人以致误国(不仅要防备自己憎恶的人,更要防备自己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