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8 20:4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包括“尿液的形成”和“尿液的排出”两部分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肾的结构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而安排的。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的三大系统知识紧密联系,因此,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认同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2.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肾单位模型和拼图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及特点。
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三、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前几章知识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探究的能力。从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到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他们之间虽然是独立的但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血液循环把人体中的废物通过肾排出体外。
关于尿液,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泌尿系统中肾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起来却并不容易,尿的形成对于他们来说也显得抽象了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时可以借助图片和引导来帮助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中,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地建构概念。运用生动、风趣、活泼的语言感染学生。充分解读课本上插图的含义。利用模型和多媒体手段,呈现泌尿系统的结构、肾脏及肾单位的结构等。
在教学设计中,播放“捐肾救母”视频故事,渗透德育教育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重点在学习肾单位结构时,通过小组合作制作肾单位模型,帮助学生掌握各部分结构及特点。关于尿的形成过程,采用拼图的形式,使学生在对血液、原尿和尿液中的成分有了直观的认识,进而分析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辅助以动画课件展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了本节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观察图片,说出肾脏的位置
2.结合模型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设计意图:模型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模型展示。通过本环节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泌尿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是肾脏,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地方。)
点拨:观察肾脏解剖图,推测血液是通过哪些血管进出肾脏的?
(教学策略: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推测过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肾脏,肾动脉,肾静脉的颜色,由颜色推测所属的血管的种类,再结合血液循环的知识,推测血液是通过哪些血管进出肾脏。再结合输尿管中的液体也是从肾脏中流出的输尿管中的液体是尿液,引导学生推测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尿液是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的。)
过渡:刚才我们探究的是肾脏的宏观结构,下面我们一起探究肾脏的微观结构。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
对照课本P85图认识肾单位的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
1.每个肾脏中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的。
2.小组合作:阅读课本P85,制作肾单位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模型给学生直观的认识,教师在此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巡视各小组制作模型的进度,给与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肾单位的各个结构及其功能。
小组展示:说出各结构的名称和特点。
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最终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下接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的结构,就像一个“小漏斗”。
点拨:教师及时指出错误,并给与正确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肾单位的各个结构及其功能。
3.提出问题:
(1)肾小球两端的血管及血液成分分别是什么?
(2)哪条血管的两端都连接毛细血管网?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置抓住重点,加深学生对肾单位结构的认识。同时提出疑问:两处毛细血管都发生物质交换了吗?)
血液流经两处毛细血管(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都发生物质交换了吗?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肾单位模型,根据颜色判断有没有发生物质交换。在肾小球处都是红色没有发生物质交换,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红色变为蓝色,发生了物质交换。)
区分血路和尿路
(设计意图:通过标注箭头的方式,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梳理血液的流经路线和尿液的形成路线。)
尿的形成过程
1.小组合作:阅读课本P86~87,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肾小囊中和尿液中的液体成分完成拼图。
(2)与血液相比,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结构特点推测它们的作用。
(3)肾小囊中有葡萄糖而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到哪里去了呢?推测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4)根据拼图回答讨论2、3,尝试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拼图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分析三个部位的液体成分。两个讨论题,在问题的设置上增加足够的提示语,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加深思维的深度。进一步结合肾单位的结构特点,分析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同时渗透生物体的生理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成过程。
学生根据拼图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梳理尿液的形成过程:
第一步: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第二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展示尿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使抽象的生理过程形象化。)
3.学以致用,请你来诊断
如果某人的尿样中检查出了蛋白质和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疾病,可能是哪个部位发生了病变?
一个小男孩在公园撒了一泡尿,过了一会儿,尿的旁边出现了很多的蚂蚁,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实现从理论到生活的过渡。)
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人体内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为什么排尿是间歇的?
排尿的意义
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解释,阅读教材修正完善自己的解释。放手让学生自学,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盘点收获
(设计意图: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这节课内容的整体观。)
(六)课堂练习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