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教材分析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是中国区域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的第四节内容 。
《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有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以及南方地区的前三节内容,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南方地区的最后一节,为后面继续学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能运用地图说出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2、通过资料认识台湾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明确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地图、图片展示的直观教学法
2、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的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同时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让学生在积极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去感悟、获取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同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事。)
五、教学准备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印发相关资料补充教学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余光中的《乡愁》最后一节内容,从而导入新课。
(创设了情境,从一进入课堂就体会出盼望祖国统一之情,又开门见山,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
2、新课学习
(1)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分为三步:分析《乡愁》的创作背景,体会两岸同胞的相思之苦;
看郑成功塑像,学生来讲故事 ;
读台湾的历史简介,认识台湾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呢?
( 根据中学生特点,让有能力的同学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学生兴趣,体会学习的快乐。通过这几步学习很好的完成情感目标。)
(2)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依据自学提示,读图认识台湾省的组成,台湾岛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台湾的人口分布特点,最后由学生对内容进行总结。
(地理区域的位置是初中地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技能,通过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能力来独立完成这一目标,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美丽富饶的宝岛
首先,出示台湾岛地形图,台湾降水与气候分布图,带领学生认识台湾岛的地形,气候和河流特征。
接着,学生阅读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认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矿产和水产资源及其分布,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农产品和森林资源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观察地理图像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
最后,展示台湾美景图片和物产图片。
(图片作为对课本内容的补充,既充实了课堂内容,又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外向型经济
小组合作探究:认识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及特点
出示提示:台湾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最后由不同小组成员归纳出答案,教师进行总结。
(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相关,这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给出提示,由小组合作完成,让学生有思考的方向,降低难度,突破难点。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课后练习
设计两类练习题,一是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填图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通过这两类题,对学生掌握情况作一个初步了解,及时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以后的课程进行调整。
4、课后小结
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5、板书设计:
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3、美丽富饶的宝岛
4、外向型经济
作业布置:
(1)完成P69活动1
(2)试分析比较香港与台湾经济发展特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