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09 04:4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部编版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

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

新知导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学防治、科研攻关在疫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成就: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闪电般的进步,神话般不可思议。”——西方科学家
1967年6月17日
原子弹到氢弹的研制时间
法国 8年零6个月
美国 7年零3个月
英国 4年零7个月
苏联 约4年
中国 2年零8个月
两弹元勋——邓稼先
钱三强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并且说:“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全靠你了。
——新禾 李宪华《科学家故事文库— 邓稼先》

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
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毛泽东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意义: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有外国评论家指出:“由于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的“两弹一星”提前了20年。
——叶永烈《钱学森传》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学森)》 颁奖词
“两弹一星”精神
艰苦奋斗、爱国敬业、
甘于奉献、严谨细致、
团结协作、敢于创新……
2.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
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神舟一号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翟志刚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影响: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杂交水稻之父
禾下能乘凉、
水稻遍全球、
盐碱荒滩变良田
2.青蒿素
(1)概况: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领奖
1956年,毛泽东提出

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红岩
青春之歌
东方红
茶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学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启示?

(1)原因: ①国家独立
②党和政府的重视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④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富国
②大力发展科技,增强综合国力
③作为学生应好好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课堂小结
研究领域 成就 人物
国防科技

农业
医学
文学
原子弹、氢弹
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邓稼先
钱学森
杂交水稻
袁隆平
青蒿素
屠呦呦
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