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力与运动 阶段检测卷(7.1-7.3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力与运动 阶段检测卷(7.1-7.3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5-09 14:0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阶段达标检测卷
第七章 力与运动
[检测内容:7.1~7.3 检测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g取10N/kg。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如图所示的情景,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 悬崖瀑布,飞流直下 B. 紧急刹车,人向前倾
C. 撞击锤柄,套紧锤头 D. 离弦之箭,仍向前飞
2. 一个物体在两个相互平衡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这两个力中的一个力突然消失,则(   )
A. 物体将立即停止运动 B. 物体一定改变运动方向
C. 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3.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下列四种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
A. 奔驰的骏马 B. 漂浮的热气球
C. 树枝上的小鸟 D. 缓慢进站的动车
4. 2019年12月8日,范可新以42秒714的成绩夺得2019至2020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女子500米决赛冠军。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A. 范可新到达终点线后,还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
B. 用力蹬冰面加速,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范可新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范可新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和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5. 一个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桌子受到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B. 桌子受到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C. 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D. 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6. 在平直的路面上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物体,物体静止不动.增大推力使物体开始运动,当推力为30N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推力后,物体运动速度逐渐减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用1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物体时,物体所受摩擦力为零
B. 撤去推力后,物体所受摩擦力逐渐减小
C. 物体运动速度减小的过程中,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
D. 物体在该路面运动时所受摩擦力大小始终不变
7. 关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 B. 合力为零时,两个力的三要素一定相同
C. 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D. 合力一定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力
8. 小明得到一个玩具吹镖(由一个细长筒和金属镖头组成),想试着用它去射地上的目标。他把重为G的小镖头以一定速度正对着目标A点吹出,如图。忽略镖头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下列关于镖头能否射中A点的预测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能够射中A点 B. 一定射在A点左侧
C. 一定射在A点右侧 D. 控制速度大小,以上都有可能
19.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下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 0~2秒,没有推动物体,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 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 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D. 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10. 某同学在科技馆参观时发现,在水平光滑轨道上有一小车,车内有一竖直放置被锁定的压缩弹簧,弹簧上放置一个小钢球(如图所示)。给小车一推力后,小车在光滑轨道上匀速运动,当运动到轨道上的P点时,锁定的弹簧被释放,小钢球相对于小车竖直向上被弹出。关于小钢球的落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   )
A. 小球将落到小车内弹簧上端 B. 小球将落到小车的后方
C. 小球将落到小车的前方 D. 小球将落到轨道的P点处
二、填空题(每空1分,第20题2分,共22分)
11. 一个质量为500g的货物,随“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入太空。与发射前相比较,该货物的惯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 如图所示是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弯道时的情景,这一过程中她们的运动状态   (选填“改变”或“不变”);运动员穿的滑冰鞋的冰刀表面要光滑、平整是为了       。
13. 在平稳行驶的列车车厢里悬挂一重物,若重物突然向列车行驶的反方向摆动,则说明列车正在    ,若重物向左摆动,则说明列车正在      。
14. 小明参加校运动会百米赛跑,站在起跑线上静止时所受重力与    是一对平衡力;鞋底上有许多花纹是为了    摩擦;起跑时用力蹬地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     ;跑完全程用时13.5s,他的平均速度是    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5.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为10N,其中一个力为2N,则另一个力为     。
16. 起重机的钢绳吊着5×103N的重物,先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后静止在空中,再以1m/s的速度匀速下降,在这三个运动状态下,钢绳对重物的拉力分别为F1、F2、F3,则F1   F2   F3(选填“>”“<”或“=”)。
17. 空降员在降落伞打开后的一段时间里将匀速下落,他的体重为650N,伞重200N,则伞和人受到的阻力为    N,空降兵受到的合力是    N。
18. 小明在超市里购物时,用5N的水平力推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是    N;突然,他发现前面有一个小孩,于是急忙用10N的力水平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过程中,小车受到的合力为    N。
19. 雨滴在空中下落时受到重力G和阻力f的作用,则雨滴下落过程中所受合力F合=   (用上述字母表示)。若阻力f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则在雨滴下落越来越快的过程中,G   (选填“<”“=”或“>”)f;当速度逐渐增大到使f    (选填“<”“=”或“>”)G,此后雨滴的运动状态是      状态。
20. 货物如图所示随传送带一起匀速斜向上运动,除图中已画出的力外,货物还受到一个力f的作用,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三、实验探究题(第21题5分,第22题6分,第23题14分,共25分)
21. 小明在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把一根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用尼龙细线固定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每次实验时,都将弹簧由A位置拉伸到B位置。研究过程及实验数据如图a、b、c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及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探究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2)由图a、b中拉力方向及弹簧测力计示数可得出的结论是: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    ,合力的方向跟两力方向    。
(3)由图a、c中拉力方向及弹簧测力计示数可得出的结论是: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    ,合力的方向跟较    力的方向相同。
22.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有棉布的板上。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水平板面
高度h/m
水平距离s/m
1
木板
0.20
1.00
2
木板
0.40
2.00
3
木板
0.60
3.00
4
铺有棉布的板
0.20
0.50
5
铺有棉布的板
0.40
1.00
6
铺有棉布的板
0.60
1.50
(1)分析第1、2、3次实验可得: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与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h的关系式为s=      。
(2)比较第1与4,2与5,3与6次实验可得: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         有关。
(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3.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甲 乙 丙
(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       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    和    的大小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     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       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此方案中,由于           ,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四、简答与计算题(第24题6分,第25题8分、第26题9分,共23分)
24. 洗完手后若没有毛巾,人们通常会用力甩动手,使手尽快变干,请你结合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25. 小明从井中用绳子以0.5m/s的速度匀速向上提水,已知桶的质量是2kg,所盛水的质量是38kg,求:
(1)绳对桶拉力的大小;
(2)若让空桶以1m/s的速度匀速下降,绳对桶拉力的大小。
26.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G=40N,F=10N。
(1)求运动过程中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
(2)我们知道,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是由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FN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的。物理学中用动摩擦因数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则有关系式f=μFN成立。求图中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参 考 答 案
1. A 2. D 3. D 4. D 5. D 6. D 7. C 8. C 9. D 10. A
11. 不变
12. 改变 减小摩擦
13. 加速 向右转弯
14. 支持力 增大 相互的 7.4
15. 8N或12N
16. = =
17. 850 0
18. 5 15
19. G-f > = 匀速直线运动
20. 如图所示。
21. (1)等效替代 (2)和 相同 (3)差 大
22. (1)5h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接触面的材料) (3)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释放的高度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3. (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拉力 重力 拉力 (3)B、A、C 摩擦力 (4)卡片的重力远小于钩码的重力
24. 解:手上的水变干的原因之一是惯性。当手甩动时,手停止运动,而水珠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就会离开人手。
25. 解:(1)水和桶的总重力G=G水+G桶=(m水+m桶)g=(38kg+2kg)×10N/kg=400N,因为水桶匀速上升,所以F=G=400N。 
(2)空桶的重力G桶=m桶g=2kg×10N/kg=20N。因为空桶匀速下降,所以F′=G桶=20N。
26. 解:(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所以f=F=10N。 
(2)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重力,FN=G=40N,μ===0.2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