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阶段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3分)A(原文是“只要……就”,是充分条件;而选项把它表述成了必要条件。)
2.(3分)D(得出的结论错误。)
3.(3分)B(礼也可以用来维持社会秩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3分)A (原文是“暖流可能会进一步破坏冰川的稳定性”。)
5.(3分)B (A项,仅斯韦茨冰川崩塌就会使全球海平面升高约65厘米; C项,“到处”错误,原文是“斯韦茨的‘下腹部’本身就是一片风景”;D项,“阻止该冰川的崩塌”的说法没有根据。)
6.(6分)第一问:三股深海暖流在冰川下混合。第二问:①实地研究;②建模研究。
评分建议:第一问,2分;第二问,4分;意思对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7.(3 分)D(文中的村长并不是英雄人物。)
8.(6分)①村长去世后,人们“多了一份心事”;②村民集合商议,委派代表上村长家询问款项去向;③文书派小学校长到银行查帐;④村民直接到村长家质问。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9.(6分)①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小说主要塑造了一个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村民办事的村长形象。他积极筹款,为村民修桥;他怕集资款丢失,藏得非常隐蔽;他临死一直在念叨着盛集资款的缸。②从情节展开的角度看:小说一直围绕村长筹款建桥、保护村民集资款、最终去世等情节展开。③从作品主旨的角度看:小说塑造村长这一形象,能更好地赞颂基层干部的品质,充满正能量。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10.(3分)B
11.(3分)C (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12.(3分)C (原文是“将拜疏”;“皇帝被他的行为感动”的说法没有依据。)
13.(1)(4分)子厚过去年轻,勇于助人,不知道保重和顾惜自己,以为功名事业可以立见成就, 结果反受其牵连而遭贬黜。
评分建议:“为人”“顾藉”“宾语前置句”“坐”,各1分。
(2)(3分)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致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评分建议:“既 ”“咎”、 第三个“其 ”,各1分。
(3)(3分)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
评分建议:每小句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4.(3分)D (张翰典故是反用的。)
15.(6分)①借楚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意象,营造空寂凄清的意境,来烘托自己的“登临意”;②借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③借张翰、许汜以及桓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6分)(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评分建议:每句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7.(3分)A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错落有致”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文中描写徐先生的朗读,应该用抑扬顿挫。“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沸沸扬扬”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文中形容文章,应该用洋洋洒洒。“引人入胜”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令人神往”指使人非常向往。这两个词区别不大。“迎刃而解”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文中指纠缠不清的论难得到解决,应该用迎刃而解。)
18.(3分)B (括号前的陈述对象是徐先生修改文章的功力及效果,客观上体现了徐先生修改文章的工夫。)
19.(3分)D (第四个分句的主语是“句子”,所以前三个分句残缺主语“我”;“好容易”是形容词性短语,“掏心挖肝”是动词性短语,所以“掏心挖肝”应在前。)
20.(5分) ①“惊闻”改为“欣闻”或“喜闻”;②“兄弟”改为“亲人”;③“倾听”改为“聆听”;④“杏林”改为“杏坛”;⑤“莘莘学子们”去掉“们”或改为“学子们”。
21.(6分)①可以节省地面空间;②又经济;③地铁是最佳公共交通工具。
评分建议: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60分)
22.(60分)
作文题的核心词是“圈子”。从概念上来说,圈子是指一个集体范围,它应该有下列特点:包含时间性,有一定的外在特征,有一定的行动纲领,有一些具体的作品,有一定的规模等。
“我们总是生活在圈子里”,讲出了生活的实情。“圈子或大或小”,揭示的圈子范围与人数的多寡。大到“联合国”,小到一个族姓,甚至班级里几个死党等。“圈子反映生活,圈子映照时代”,说明圈子跟时代密切相关。“告别圈子”“打破圈子”“跳出圈子”是人们改变现状的选择,也是拥抱新生活的选择。这种选择到底怎么样呢?从一个圈子到另外的圈子,是否就肯定意味着变化?变化之后,是不是就是新生活的来临呢?是不是就是新生活的必然呢?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立意时需要根据整体材料作判断,可以选择从某一角度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理性阐述或形象表达。
阅卷时,一要注意学生对“圈子”的定义是否准确,二要注意不能随意改变题目中提供的对“圈子”的几种态度,三要注意从一个圈子到另一个圈子的目的是“拥抱新生活”而不是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