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检测题C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检测题C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09 21:36: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历史试卷(C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 核分人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年甘肃天水)“……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B.依法治国的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2.长期在中国考察的澳大利亚当代学者尼古拉斯?泰善说:“中国的民族政策令人赞赏,值得世界上许多别的国家借鉴。”这里的“民族政策”在我国许多地区成功实施,其中包括(  )
A.宁夏 B.香港 C.台湾 D.澳门
3.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 )
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4.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民族分布的格局是(  )
A.大杂居、大聚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D.小杂居、大聚居
5.(2019年山东枣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外交发展 C.对外开放 D.祖国统一
6.(2019年江苏淮安)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B.实现两岸直接“三通”C.促进两岸文化合作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7.(2019年湖北孝感)据统计,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从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全球化的深入B.“一国两制”的保障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投资环境的优化
8.(2019年湖北恩施州)下列选项中,前后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港——葡萄牙强行割占和租借
B.澳门——董建华任第一任行政长官
C.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全面实现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通商——阻碍了两岸经济的发展
9.(2019年黑龙江大庆)下面对两幅图片表述正确的是( )

A.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中国已经完成了统一大业
10“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两岸关系的发展 D.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1.(2019年湖南邵阳)下图是澳门回归那一年邵阳市某中学初二(九班)的“庆祝澳门回归”黑板报照片。材料中的“那一年”是指( )

A.1979年 B.1989年 C.1997年 D.1999年
12.(2019年广东)下图澳门生产总值增长说明( )

广东与澳门联系加强 B.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C.澳门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D.一国两制助推澳门发展
13.(2019年湖南郴州)“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下列选项中属于成功运用此方针的“典范”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澳门回归
14..(2019年四川乐山)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侵占香港、澳门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西班牙 B.西班牙、葡萄牙 C.英国、葡萄牙 D.英国、法国
15.(2019年江苏苏州)“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16.(2019年山东潍坊)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17.(2019年江苏淮安)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B.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C.促进两岸文化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8.(2019年山西)下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②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③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④都在各自区域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②连战动向中国大陆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④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20.1993年一位台湾有识之士指出:“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B. “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
C. 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D. 世界经济中心开始从美国转移到中国
21.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矛盾,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④?????D.?③④
22.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2016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依然回避“九二共识”,无意与大陆方面确认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拨云见日。下面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20世纪中国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殖民地残痕。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时刻是( )
A.1999年12月20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7年7月1日
24.(2019年安徽)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2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两岸统一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包括( )
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②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与繁荣发展③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④祖国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得 分 评卷人 二、史林释义 (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共3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三: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国殇》
(1)从材料一来看,西藏何时获得“和平解放”?我国的哪一项政策的出台,促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2)材料二中香港回归得益于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在此构想下于1999年回归的“妈港”是哪儿?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它们的回归?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回归后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原本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5)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了海协会和海基会。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的共识叫什么?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6)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得 分 评卷人 三、探究空间 (第28题,共18分)

阅读材料,进行探究:
材料: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指出:“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巩固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请回答:
(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个创造性的伟大构想其出发点是什么?


(2)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并授权哪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一次会谈,称之为“汪辜会谈”。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汪辜会谈”就哪些方面达成共识?


(4)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习马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一点可行性建议即可)




(6)你认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推动和平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1月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历史试卷(C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 核分人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年甘肃天水)“……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B.依法治国的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C符合题意。题意是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是祖国统一的方针、依法治国的政策是治国方略、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是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长期在中国考察的澳大利亚当代学者尼古拉斯?泰善说:“中国的民族政策令人赞赏,值得世界上许多别的国家借鉴。”这里的“民族政策”在我国许多地区成功实施,其中包括(  )
A.宁夏 B.香港 C.台湾 D.澳门
【答案】A
【解析】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题干中的“民族政策”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区。故选:A。
3.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 )
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第二子目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内容中:“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据此可知,故选B。AC选项是我国实施的基本国策。D选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地区的战略。
4.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民族分布的格局是(  )
A.大杂居、大聚居 B.大杂居、小聚居
C.小杂居、小聚居 D.小杂居、大聚居
【答案】B
【解析】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故选:B。
5.(2019年山东枣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外交发展 C.对外开放 D.祖国统一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008年11月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海峡两岸的友好交往,反映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外交发展、对外开放,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6.(2019年江苏淮安)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B.实现两岸直接“三通”C.促进两岸文化合作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故D符合题意。1993年汪辜会谈,达成加强两岸经济交流的协议,故A不合题意;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促进两岸文化合作与题干无关,故B、C不合题意。此题选D。
7.(2019年湖北孝感)据统计,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从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全球化的深入B.“一国两制”的保障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投资环境的优化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1997年”,结合所学可知,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主权,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港人回港发展,故B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投资环境的优化均不是最主要原因,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8.(2019年湖北恩施州)下列选项中,前后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港——葡萄牙强行割占和租借
B.澳门——董建华任第一任行政长官
C.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全面实现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通商——阻碍了两岸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在尊重港澳台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下,邓小平创造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故C符合题意;香港被英国葡萄牙强行割占和租借,故A对应错误,不合题意;董建华任香港第一任行政长官,故B对应错误,不合题意;海峡两岸全面实现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通商,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发展,故D对应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9.(2019年黑龙江大庆)下面对两幅图片表述正确的是( )

A.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中国已经完成了统一大业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中国1997年收回了香港,1990年收回了澳门,图中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建立,正是反映了中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史实。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两岸关系的发展 D.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答案】B
【解析】题目给出的“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澳门回归。在题目给出的四个事件中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发生在1999年,A发生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D发生于1997年;而C直至今天仍在发展中且不属于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全面分析材料灵活运用澳门回归祖国的相关史实。
11.(2019年湖南邵阳)下图是澳门回归那一年邵阳市某中学初二(九班)的“庆祝澳门回归”黑板报照片。材料中的“那一年”是指( )

A.1979年 B.1989年 C.1997年 D.1999年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553年葡萄牙占领澳门,根据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方针,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澳门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2.(2019年广东)下图澳门生产总值增长说明( )

广东与澳门联系加强 B.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C.澳门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D.一国两制助推澳门发展
【答案】D
【解析】依据示意图澳门生产总值增长可看出:从1999—2017年,澳门生产总值在快速增长,说明了一国两制助推澳门发展。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7年中葡谈判完成。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自从澳门回归祖国之后,澳门经济迅速发展,本题图片内容就是显示“一国两制”有利于澳门的发展,促进了澳门经济的发展,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3.(2019年湖南郴州)“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下列选项中属于成功运用此方针的“典范”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澳门回归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体现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属于中国外交方面的成就,不属于祖国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4..(2019年四川乐山)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侵占香港、澳门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西班牙 B.西班牙、葡萄牙 C.英国、葡萄牙 D.英国、法国
【答案】C
【解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为英国,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之后澳门正式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C选项符合题意。西班牙、法国并没有割占中国的领地,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5.(2019年江苏苏州)“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发展了“九二共识” D.彰显了民族亲情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台湾老兵高秉涵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行为彰显了民族亲情,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促成了“一国两制”、消除了两岸隔阂、发展了“九二共识”,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6.(2019年山东潍坊)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答案】B
【解析】依据学习卡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国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马祖,反映了停止对台湾进攻;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故学习卡片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的事实。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B。
17.(2019年江苏淮安)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
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B.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C.促进两岸文化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故D符合题意。1993年汪辜会谈,达成加强两岸经济交流的协议,故A不合题意;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促进两岸文化合作与题干无关,故B、C不合题意。此题选D。
18.(2019年山西)下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②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③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④都在各自区域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制度,这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的制度,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都是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在各自区域内享有高度自治权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项,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共同点”,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结合排除法解答问题。
19.(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②连战动向中国大陆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④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是1987年,连战动向中国大陆是200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2015年,九二共识1992年,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1993年一位台湾有识之士指出:“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B. “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
C. 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D. 世界经济中心开始从美国转移到中国
【答案】A
【解析】据“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及所学知识可知,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近年来,大陆与台湾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经济贸易频繁,到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经济局面。 故选:A。
21.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矛盾,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内容。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联邦制对中国来说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因此①的说法是不对的。民族区域自治只是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言,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如此,因此②不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历史与国情决定的。所以③符合题意。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④也是正确的,故答案应该为D项。
22.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2016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依然回避“九二共识”,无意与大陆方面确认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拨云见日。下面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祖国统一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大陆与台湾双方应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为谋求台湾回归、祖国统一而努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D。
23.(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20世纪中国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殖民地残痕。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时刻是( )
A.1999年12月20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7年7月1日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4.(2019年安徽)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保护蒋介石集团,“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表明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两岸统一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包括( )
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②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与繁荣发展③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④祖国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并且在此“构想”指导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与繁荣发展,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些都是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故①②③④项都符合题意;故选C。

得 分 评卷人 二、史林释义 (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共3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答案】
(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解析】(1)依据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等”可知,这是新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依据材料二“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等知识点的识记能力。了解这些基本史实,有助于我们认识我国在民族方面的基本国情,培养促进民族平等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三: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国殇》
(1)从材料一来看,西藏何时获得“和平解放”?我国的哪一项政策的出台,促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2)材料二中香港回归得益于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在此构想下于1999年回归的“妈港”是哪儿?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它们的回归?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回归后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原本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5)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了海协会和海基会。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的共识叫什么?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6)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答案】
(1)1951年;西部大开发战略.
(2)“一国两制”;澳门;全体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等等.
(3)原因: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民族团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6)可通过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解析】(1)本题考查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据材料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可知,从材料一来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促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2)材料二中香港回归得益于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在此构想下于1999年回归的“妈港”是澳门,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因素还有全体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等等.
(3)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回归后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有,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民族团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4)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原本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5)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其意义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6)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可通过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祖国统一大业,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得 分 评卷人 三、探究空间 (第28题,共18分)

阅读材料,进行探究:
材料: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指出:“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巩固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请回答:
(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个创造性的伟大构想其出发点是什么?


(2)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并授权哪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一次会谈,称之为“汪辜会谈”。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汪辜会谈”就哪些方面达成共识?


(4)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习马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一点可行性建议即可)




(6)你认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推动和平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
(2)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4)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如: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6)有利因素: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国共两党曾经有过成功合作的历史经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党和政府采取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示范作用;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广泛的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答到其中4点即可)启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有利于和平实现祖回统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答到其中1点即可,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这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伟大构想。(2)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但同时也衍生出走私、偷渡、财产继承、婚姻关系、经贸纠纷等诸多问题。1991年,为解决上述问题,台当局主导成立了海基会。在两岸没有直接官方交流渠道的情况下,海基会与大陆对口单位海协充当了两岸官方接触的桥梁。与台湾海基会对应的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成立于1991年12月,其宗旨是“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海基会未表示异议,可以看出,双方的共识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3)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一次会谈,称之为“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4)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可通过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6)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推动和平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国共两党曾经有过成功合作的历史经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党和政府采取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示范作用;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广泛的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有利于和平实现祖回统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1月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