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四章多种多样的动物
第八节 鸟类
实验 家鸽适应飞翔的特点
——体形、羽毛、肌肉、骨骼
杨 裴
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实验 家鸽适应飞翔的特点
——体形、羽毛、肌肉、骨骼
执教者
杨裴
课时
二十分钟
所属教材目录
冀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章第八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家鸽的适应性特征。本内容主要是完成课程标准中关于“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的目标。
学情分析
学生为七年级新生,他们已基本具备生物观察的能力,但由于逻辑思维能力较低,他们还无法将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和生理功能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举例说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完成实验记录单的有关问题;
2.通过分组实验,结合模仿实验等活动提高交流合作能力;
3.学生能够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多种多样的鸟类以及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意义。2.鸟类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家鸽的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
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构建开放、生动的生物课堂,积极创设师生间、学生间以及学生和教材文本间的交流情境,并注意及时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其最大潜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分析家鸽飞行过程中的受力。
倾听,思考
设置悬念,
为整节课铺设线索。
观察实验
1.组织学生进行家鸽活体的观察,注意为学生预设的问题要有梯度。2.由小组代表汇报观察实验结果,讨论家鸽的整体和局部特征。
3. 实验分析:家鸽正羽的实验简单而明显。
观察家鸽活体,如实记录特征、思考问题,完成实验记录单。
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家鸽的特征。
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信息;通过填写实验记录单,无形的运用了生物学基本观点。
.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模仿实验
1.通过模仿家鸽的飞行动作,让学生感受到胸肌的收缩与舒张,这也完成了由外部观察到内部观察的过渡。
2.实验分析:通过展示家鸽胸肌的图片,结合前面的感受,学生能自然的得出结论:发达的胸肌为家鸽飞翔提供动力。
3.骨骼比较:通过三种动物胸骨的比较,引出“龙骨突”的作用。
积极模仿,亲身体会。
观察图片,分析思考。
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课堂气氛空前高涨,难以理解的道理却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中得到诠释。
在比较中找差异,在图片中找信息,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寻找知识。
探究实验
不只是胸骨,家鸽的其它部位的骨也很有特点,通过探究实验来证明这一点。
设计实验:鉴于学生
特点,教师为他们设计了几个填空。
2.完成实验:简单的操作却能看到明显的现象。
3.得出结论:家鸽骨质更轻。进一步观察家鸽长骨,发现家鸽长骨是中空的,内充空气。
小组讨论,完善实验;
大胆动手,仔细观察;
步步跟进,探究真相。
探究实验三原则的应用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在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交流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均得到提高。
形成概念
1.请学生到讲台上贴图,完成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对应关系。
2.概念推广:自然界还有很多其它的鸟类,它们各有特征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极为重要。
梳理知识,形成概念;
概念推广,知识延伸。
巩固知识,归纳总结。
不仅完成了情感目标,而且将学生的兴趣延伸到了课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