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构图》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体验,感受构图的形式美,领略不同构图形式为图画带来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形成初步的审美意识。
教学准备:师:课件、优秀作品、绘画工具等生:勾线笔、彩色笔等。
教学重难点:了解构图知识并学会利用构图形式和法则组织画面。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啊彭老师想先考一考大家!嗯,我准备了两组一模一样的苹果,用不同的方式摆在这两幅画面中,大家觉得哪一幅更具有美感更好看?——PPT出示两幅苹果摆放图片,请同学回答问题。
师:嗯,你们同意吗?老师也觉得左边这幅更好看。那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这两幅画面中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点两个同学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日常学习了解了不少的美术知识!是的,我们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的组织起来,构成一幅协调的完整的画面,这称为构图,而在组织画面时,要遵循一定的构图原则才会给人带来美感。这节课请同学们打开美术课本第六页,我们一起来《学构图》。
课程新授
师:大家先来欣赏一些绘画作品,看看画家是怎样组织画面的。
师:好了,图片看完了。这几幅画面中的物体摆放都有什么规律?(有梳有密)再仔细看看?对了!这些物品连接起来就是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左边的水果与中间罐子的最高点连接,再与右边的水果相连。这就是我们构图的基本形式之一-----三角形构图!我们再用同样的方法判断下面的构图形式。
师;大家可以拿起你们的手指对着画面比划比划,这两幅是什么构图?(s形构图)嗯,顺着我们物品摆放的位置画下来,回答正确!再看到这几幅。这几幅物体看起来分布的比较散乱,其实主体物都分布黄金分割线的交叉点上!连起来成了一个井字形。除了有这些基本构图形式,还有一字型,十字形和圆形等等。
师:这些不同的构图形式分别带给你们什么感受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看一看,连一连,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
师:同学们真聪明!有稳定感的三角形构图就有流动的s形。最后剩下的井字形虽方方正正,但是画面也是富有变化和活力!所以我们发现,不同的构图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
那相同的构图形式带给我们的感受就是完全一样的吗?请看这两幅图片。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请两个同学回答)
老师还要补充一点,右边这幅画构图偏上,整体很挤,与背景不协调。老师要请同学来总结一下,我们构图不仅仅是确定好构图形式,还要?(一个一个补充)
三。教师示范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棒!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构图的要点。老师这有一组常见的静物样品。有(学生回答)。现在老师就来给大家示范如何运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构图知识来创作一幅有美感的作品!
构图第一步:确定构图的形式线和基本形。这是形象产生美感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今天想用稳定的三角形构图来呈现这些静物,老师是把它们放置在台面上的,首先居中摆放一个主体物,在三角形的顶点。
构图第二步:把其他几个大一点的物品摆放在左右两个角。左边摆一个盘子,盘子里放一串葡萄!右边放一个高脚杯,还有几个水果该放哪儿呢?你们有想法吗?(学生表达观点并上台来拼摆,教师点评)
构图第三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物品大小疏密是否组合得当,与背景是否协调。嗯,老师觉得这些零散的葡萄有点大,吐出来打破了整体平衡,换个小的。
四.学生作业与点评
师;好了,一副作品就完成了,步骤要点就是这两条,你们觉得这幅构图好看吗?再来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不仅有老师这样比较常规的三角形拼贴作品,还有黑白勾线创造的s形优美花卉,鲜艳的水性油画构图。看了这些作品,你们想不想自己创作一副?现在四人为一小组拿起你们手上的材料,用刚学到的知识尽情发挥吧!注意构图完整,还要和谐具有美感。(小小艺术展)
师:来,一二!现在请完成作品的小组长带着你们的画来到讲台上,我们评一评哪位是小小艺术家。(自评,他评,师评)
看来我们的雅苑同学的作品是最具有美感!恭喜她成为我们的小艺术家!
五。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了。构图的形式与法则不仅会出现在绘画作品中,它还渗透进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建筑设计能看到它的身影,家具装修也越来越有形式的美感。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能运用到这节课的构图知识去创造生活细微处的美感。下课!
六.板书设计:详见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