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第9课《对外开放》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2019年距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时间是( )
A.32年 B.35年 C.38年 D.40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下面不属改革开放后的创新举措的是( )
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3、学习历史讲究“图史结合”,也就是说图片对学习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上海浦东 深圳特区 外贸港口
A.对外开放 B.拨乱反正 C.法制建设 D.乡镇企业
4、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发现,泰国至少领先中国总体30年;30年后,中国人再次发现,泰国已至少落后中国上海20年。这一变化主要是由( )
A.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C.中国实科教兴国战略 D.科技革命的推动
5、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所属的省份是( )
①广东②福建③海南④台湾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③④
6、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是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2001年12月,我国加入( )国际组织
A.上海合作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
7、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 )
A.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 B.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 内地的开放
8、有学者认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 开放港口城市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浦东的开发开放 D.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9、邓小平说,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以下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 )
A.厦门 B.大连 C.深圳 D.珠海
10、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下列城市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浦东 B.厦门 C.深圳 D.南京
11、1980年以来,经济特区的稳定发展,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 )
A.增设经济特区 B.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开放14个沿海城市 D.设立浦东开发区
1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小平的这一讲话主要强调了( )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B.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C.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D.追赶先进国家的重要性
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经济特区 D.浦东开发区
14、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15、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
A. 开发开放浦东新区 B.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 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
二、分析解答题:
16、材料分析题:
材料: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所唱到的让我们“当家做主站起来”、“富起来”、“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人物分别是谁?
(2)歌词中的“旗帜”是指什么?“一位老人”是谁?
(3)这面旗帜的指导地位和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哪两次会议上确定的?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 ——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什么变化。
(3)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这最主要反映了邓小平的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 C 3、A 4、B 5、A 6、C
7、A 8、D 9、B 10、C 11、C 12、B
13、D 14、C 15、C
二、分析解答题:
16、(1)毛泽东 邓小平 习近平
(2)邓小平理论(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
(3)指导思想在中共十五大确定。指导地位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
17、(1)原因:生活水平低、政策有问题。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2)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3)特点:敢于创新;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
(4)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品质:以民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