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09 12:5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
授课人: 迟小明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2018年5月
授课人
迟小明
授课时间
2018年5月
授课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课
课题
第五章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鲁科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四单元 第五章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本节主要有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尿的排出三部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尿液的形成。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泌尿系统的组成,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尿液的形成依靠肾的滤过和重新吸收。因此肾的滤过和重新吸收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肾的滤过和重新吸收都是微观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通过直观手段阐述肾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医学常识明白人体废物排出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养成关注自身健康的良好习惯。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缺乏经验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有限。学生的情感丰富,但是理性思维较缺乏。对生活中的知识更多的是感官上的认识,缺乏科学的认知,生物学素养还比较薄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联系实际生活,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进步。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渐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专业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概述尿的形成过程。
2.通过视频观察,概述尿的排出过程。
3.通过经验感知,概述排泄的概念及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
2.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故事感化,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自主探究,概述尿的形成过程。
2.通过视频观察,概述尿的排出过程。
3.通过故事感化,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学难点
1.通过自主探究,概述滤过和重新吸收作用。
2.通过故事感化,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学策略及教法
主要采用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与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以田世国捐肾救母的感人事迹引发学生思考肾的重要性,导入新课、
倾听故事
从实际事迹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尿的形成
播放视频《肾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复习
【自主学习一】
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题目,请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答案
【自主学习二】
请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在肾小体和肾小管处发生了什么
【自主探究一】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种成分在肾单位中的流径,并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本小组扮演的角色。
对学生的展示加以引导、补充。
请学生简述滤过作用和重新吸收作用。
尿的排出
出示肾的结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尿的排出途径。并对尿的排出受神经系统控制加以讲述。
排泄
抛出问题:人体的废物除了由肾排出体外,还有没有其他的途径?
引导学生总结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观看视频
分析数据
得出答案
个人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简述
根据结构示意图与教师的引导,完成尿的排出的学习。
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完成本知识点的学习。
播放视频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亦能化抽象为具体,复习旧知的同时,预习新知,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
进一步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
运用结构图片,更直观的阐述本知识点,化繁为简,提高课堂效率。
应用知识导图将排泄的途径进行归纳,简单明了。
三、情感升华
提出思考:尿量与什么有关?肾出问题了怎么办?
请同学阅读课后材料
引导学生观看《田世国感动中国事迹》,在感动中引导学生关注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思考问题
阅读材料
观看视频
关注健康
进行情感升华,提升学生关注健康的意识,养生健康生活的习惯,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总结
师生互动,共同总结
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强化。
五、练习巩固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与评价。
进行检测
学以致用,对知识点的进一步强化。
六、课外实践
指导学生课后完成肾单位简易模型的制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板书
尿的形成和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