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对水分的吸收》教案
教材分析
《根对水分的吸收》是冀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的展开都围绕“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这一知识点,它是解释根吸水、失水的关键,是学习根的水分代谢的必备知识,同时也为今后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水分代谢奠定基础。只有明白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才能合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和解释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灌溉问题。因此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课还需要探究根尖成熟区适于吸水的特点,理解根对水分的动态吸收过程,从而印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有助于学生们对抽象的生理过程的认识。
设计理念
由于细胞吸水和是失水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我从一道家常菜——糖拌西红柿引入课题,设计了开放性的探究,让学生们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自由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有:1.为什么细胞失水?2.水从哪里来?3.别的植物可以失水吗?4.植物可以吸水吗?大多数学生会挑选第一个和第四个问题探究,可以得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师出示图片,可以解答第二个问题——水分进出细胞的途径;在实验中采用的材料不同,观察现象能够顺利解决第三个问题。这样的设计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发散性,鼓励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对第三个问题的解答,引导“为什么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通过学生的看图和阅读寻找答案。最后通过游戏,生动有趣的将根吸水的原理、结构特点等融入其中,并动态的演示了根对水分吸收的连续过程,并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植物根尖结构根对水分吸收的原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及过程,理解合理灌溉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在实验观察讨论学习中,让学生增强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对生活实例、实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根毛细胞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初步树立植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根对水分吸收的原理、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以及根吸收水分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根对水分吸收的原理以及根吸收水分的过程又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让我们今天的探究从一道家常菜——糖拌西红柿开始。
看图片
从同学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导入,亲切自然,为开放性的提出探究问题创设情境。
探究
1.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引:西红柿撒糖,有什么现象发生?请你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
引:任选一个问题,小组中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观察:出示提前准备的材料,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的时间较长,所以提前准备好)
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原理和途径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为什么细胞失水?
2.水从哪里来?
3.别的植物可以失水吗?
4.植物可以吸水吗?
观察和汇报和总结。
针对
问题1、4.总结原理
问题2.看图说出水分进出细胞的途径
问题3.分析每组的实验材料,可以解决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层面观察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与合作,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2.阅读分析
引:实验材料胡萝卜、土豆、菠菜、菜花、茄子分别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吸水包含很复杂的生理过程今天不做讨论),它们都能吸水,那么吸水的主要器官是谁?有什么本领承担如此的重任呢?
看学案中的图片和文字,讨论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哪里?有怎样的结构特点适于吸水。
由对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进行探究,顺利过渡到探究根吸水的部位和特征,自然巧妙。让学生看图和阅读,再分析总结,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游戏
出示根尖成熟区细胞图
请4位同学上台分别扮演4个细胞。
引:1号细胞有什么形态特点?它能从土壤中吸水吗?为什么?水的去向?为什么水会由1号细胞流向2号细胞?
介绍4号细胞(导管)
引:1号细胞只完成这一次吸水和失水吗?为什么?
引:我太喜欢这棵花了,所以一次施用了一袋化肥,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4位同学各司其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表演。台上和台下同学互动,共同解释生物学现象和原理。
表演根对水分的连续吸收过程
解释原因,并表演细胞的连续失水过程。
既是对今天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根吸水这一生理现象认识的提升,寓教于乐,台上与台下的同学互动,大家在轻松快乐中完成了知识的理解、识记和应用。
小结
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探究,你有哪些感悟?
小结:这节课开始于一盘家常菜,结束于给植物正确的施肥灌溉,说明生物学来源于生活并指导着生活。请同学们平时常观察,勤思考,多感悟,成为会生活、享受生活的人!
自由发言
感悟生活
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