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测试题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测试题 (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09 16:1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测试题
一、 单选题
1、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勇于抗争。下列不属于反抗外来侵略的是
A.岳飞抗金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2、有关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哪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3、岳飞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  )
A.辽的统治者 B.西夏的统治者 C.女真的统治者 D.党项的统治者
4、诗歌有时承载着历史信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这首诗讽刺的对象是
A.南宋统治者 B.北宋统治者 C.西夏统治者 D.金统治者
5、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6、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如下图是某一时期的历史示意图。该示意图中①②代表的两个政权分别应是

A.金、后唐
B.金、辽
C.辽、金
D.金、后晋
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宋夏议和 C.南宋与金对峙 D.北宋与金对峙
9、纸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图纸币最早出现是在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
10、宋朝时期出现一位杰出的抗金名将,他收复了建康,取得了郾城大捷。清人纪晓岚留给他的对联是“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他是
A.韩世忠
B.岳飞
C.文天样
D.陆秀夫
11、位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到奸臣的谋害
C.他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D.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12、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①北宋②金③西夏④南宋⑤元⑥契丹
A.①②③④③ B.①⑥③②④⑤ C.⑥①③②④⑤ D.⑥①③④②⑤
13、12世纪前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族建立金,并且迅速强大起来,于1125年灭掉
A.北宋 B.南宋 C.西夏 D.辽
14、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和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统一 B.民族政权并立
C.三国鼎立 D.和平共处
15、豆浆配油条是一份经典的中国早餐,油条最初并不叫油条而叫“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这一喻意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
A.寇准 B.文天祥 C.岳飞 D.郑成功
16、与南宋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形成对峙局面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吐蕃
B.辽
C.西夏
D.金
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句形象地反映了南宋时期( )
A.文学艺术的繁盛 B.商品经济的发达 C.对外交往的频繁 D.统治者苟且偷安
18、油条是我国分布地域最广、食用频率最大的早点之一,它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此名称反映了百姓对哪一位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岳飞 B.班超 C.秦桧 D.张骞
19、学习历史需要归纳比较。在学习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后归纳总结其共同点,其中不能入选的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要缴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20、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
A.西夏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21、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

A.①③④②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22、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国历史上,灿若群星的英雄辉映着祖国的天空。下列英雄人物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岳飞
②戚继光
③文天祥
④郑成功
A.③①②④
B.④②③①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23、如下图是某一时期的历史示意图。该示意图中①②代表的两个政权分别应是

A.金、后唐
B.金、辽
C.辽、金
D.金、后晋
2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25、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蒙恬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黄巢起义 D.陆秀夫抗元
二、 综合题
26、识读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
(2)金、南宋、西夏对峙时期,宋金之间进行了长期战争,最著名的是“岳飞抗金”,数百年来,人们为什么将岳飞视为民族英雄?
(3)宋金对峙时期,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对中国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7、重视和认真处理民族关系事关国家安定、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杜甫《近闻》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说出与材料一中两首诗词相关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如果从经济方面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实力对峙,契丹之辽、女真之金和党项之西夏,原来主要以畜牧业为经济支撑,其政权形式和生活方式的游牧特征很强。经过向汉人学习耕作技术和水利技术,特别是经过各种改革,其经济形态进入大发展的上升期,生机很旺。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议和的原因。
材料三 明朝晚期,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后来,沙俄向这一带扩张势力,土尔扈特部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1771年,他们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历经艰辛,终于重返祖国……
——《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意义。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为促进我国各民族团结提一个建议。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B.戚继光抗倭反抗的是日本的侵略者;C.郑成功收复台湾反抗的是荷兰的侵略者;D.雅克萨之战反抗的是的沙俄的侵略者,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戚继光抗倭·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开辟荆榛逐荷夷·雅克萨之战
2、【答案】C
【解析】
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错误”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25年金灭辽,1127年南宋建立,因此C项中的辽和南宋并立错误,故选C。
3、【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的抗金英雄。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女真的统治者。故C符合题意;辽的统治者是契丹族,故A不符合题意;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结合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即可解答。
4、【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直把杭州作汴州”,诗句的意思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汴州”是北宋时期的都城,“杭州”是南宋都城;这首诗反映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诗句讽刺的对象是南宋统治者。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四幅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7年,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世纪初,北方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辽)政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北宋位于辽和西夏的南面,辽位于东北部,西夏位于我国的西北,形成了北宋与辽和西夏并立。12世纪初,东北的女真族建立金,后来灭辽,与北宋和西夏并立。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耻”,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即位建立南宋,形成了南宋与西夏、金的政权并立。所以,④②③①项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辽、西夏形成并立之势后,1115年,金建立;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所以与北宋、南宋同时期存在的政权有西夏和金,①②④三项正确;辽与南宋政权不可能并立的,③项示意图错误,需排除含③的ABC三项。故选D。
7、【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西夏、①和北宋同时;西夏、②和南宋同时并立。结合课本所学,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阿保机就是辽太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北宋建立后,辽宋不断的战战合合。西夏的党项族崛起,11世纪前期建立,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故①是辽;12世纪初期,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国,1125年金灭掉了辽,1127年灭亡北宋。同年赵构建立了南宋;1206年蒙古贵族建立蒙古国。蒙古军队先后灭亡了西夏和金,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朝灭亡南宋,逐渐了统一了全国。由此可知南宋、金、西夏同时并立。故②是金。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8、【答案】C
【解析】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这首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苟且偷安,不思国仇家恨的精神状态。杭州、汴州是解题的关键,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继位,史称南宋。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解题的关键,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继位,史称南宋。
9、【答案】B
【解析】
依据图片中的信息“行在会子库”可知,题干中的纸币叫“会子”,出现于南宋时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期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题干无关。故选B。
点睛:抓住信息“行在会子库”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南宋纸币的名称。南宋时期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10、【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由此判断是歌咏岳飞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虽然精忠报国却遭权臣秦桧陷害,因莫须有罪名投入监狱,可他写出词句《满江红》来表达自己忠君报国的情感。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
11、【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140年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大将兀术,取得了郾城大捷,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迫使金军后撤,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人们立庙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他捍卫了人民的利益,故C符合题意;他对皇帝忠心耿耿、他遭到奸臣的谋害、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不是人们纪念他的根本原因,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建立时间是960年,金的建立时间是1115年,西夏的建立时间是1038年,南宋的建立时间是1127年,元的建立时间是1271年,契丹国的建立时间是916年。按照政权的出现时间排列,正确的顺序是⑥①③②④⑤,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前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族建立金,并且迅速强大起来, 于1125年金灭掉辽。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北宋,是1127年被金所灭;选项B南宋,是1276年被元朝灭亡;选项C西夏,是1227年被蒙古所灭。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960年北宋建立,916年,阿保机建立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至此出现了辽、西夏、金并立的局面。1125年金灭辽,出现了金、西夏和北宋并立的局面。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建立,又出现了金、西夏和南宋并立的局面。所以政权并立是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故选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15、【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油条也称油炸烩、油炸鬼。它是南宋时杭州百姓制作的早点食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42年,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被权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京城临安(今杭州市)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后,个个都义愤填膺,对秦桧深恶痛绝。因此“油炸秦桧”与岳飞相关,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题干信息无关,故选C。
16、【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岳飞班师以后,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金朝是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D项符合题意;吐蕃是唐朝时期的少数民族,A项不符合题意;契丹建立辽国,没有与南宋达成和议,B项不符合题意;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是与北宋并立的政权,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政权并立时期的历史知识,南宋时期与金发生战争,签订了协议,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互不侵犯,保持了相对安静和平的环境,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解答问题。
17、【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题干诗句正是这种状况的体现。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苟且偷安。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诗中的“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解题的关键。“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这首诗针对南宋统治阶级苟且偷安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
18、【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油炸桧”指的是油炸秦桧。结合课本所学,南宋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受到人民的尊敬,秦桧以“谋反”罪名杀害岳飞被后人唾弃。岳飞死后,被埋在杭州。因为人民憎恨秦桧夫妇害死了岳飞,把他们两个捏成面人油炸,这就是油条。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反映了百姓对岳飞的同情与肯定。A项符合题意;C项不合题意;班超和张骞是出使西域的人,促进汉朝和西域的往来。B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9、【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岳飞班师回朝,宋金达成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不属于宋辽、宋夏之间“和议”的共同点。C项符合题意;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西夏政权建立之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由此可知ABD三项是共同点,不合题意,故选择C项。
2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靖”、“康”之名源于靖康之耻,该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故选C。
21、【答案】B
【解析】依据四幅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7年,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世纪初,北方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辽)政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北宋位于辽和西夏的南面,辽位于东北部,西夏位于我国的西北,形成了北宋与辽和西夏并立。12世纪初,东北的女真族建立金,后来灭辽,与北宋和西夏并立。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耻”,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即位建立南宋,形成了南宋与西夏、金的政权并立。所以,④②③①项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岳飞抗金属于南宋时期;②戚继光抗倭属于明朝;③文天祥抗元是南宋末年;④郑成功清初收复台湾。他们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故正确答案为D。ABC排列与史实不符,故选D。
23、【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西夏、①和北宋同时;西夏、②和南宋同时并立。结合课本所学,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阿保机就是辽太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北宋建立后,辽宋不断的战战合合。西夏的党项族崛起,11世纪前期建立,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故①是辽;12世纪初期,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国,1125年金灭掉了辽,1127年灭亡北宋。同年赵构建立了南宋;1206年蒙古贵族建立蒙古国。蒙古军队先后灭亡了西夏和金,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朝灭亡南宋,逐渐了统一了全国。由此可知南宋、金、西夏同时并立。故②是金。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4、【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中的诗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题临安邸》。这首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苟且偷安,不思国仇家恨的状态。结合课本顺序偶尔,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宋高宗赵构渡过长江,以临安(杭州)为都城,历史上称赵构重建的朝代为南宋。所以,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南宋与金对峙。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5、【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取得郾城大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知与岳飞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岳飞统帅的“岳家军”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南宋初年,岳飞统帅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 蒙恬北击匈奴,是在秦朝,不符合题意;选项C. 黄巢起义是在唐朝,不符合题意;选项D. 陆秀夫抗元,是在南宋末年,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二、 综合题
26、【答案】(1)A代表的是金朝;B代表的是西夏;C代表的是南宋。
(2)金军南下攻宋,给人民带来很大灾难,岳飞领导抗金斗争,反抗民族压迫,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是当时抗金力量的中坚,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岳飞抗金有功,反而遭到投降派的诬陷而被害,这种冤屈更得到人民的同情。
(3)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中的A代表的是金朝;B代表的是西夏;C代表的是南宋,属于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
(2)依据所学可知,金军南下攻宋,给人民带来很大灾难,岳飞领导抗金斗争,反抗民族压迫,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是当时抗金力量的中坚,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岳飞抗金有功,反而遭到投降派的诬陷而被害,这种冤屈更得到人民的同情,所以数百年来,人们为什么将岳飞视为民族英雄。
(3)结合所学可知,宋金对峙时期,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7、【答案】(1)唐蕃和亲;岳飞抗金。
(2)经济实力的对峙,少数民族经济实力增强。
(3)原因: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意义: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友好相处,加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唐蕃和亲;依据材料一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岳飞抗金。唐蕃和亲、岳飞抗金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都促进了民族融合。
(2)依据材料二“如果从经济方面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实力对峙,契丹之辽、女真之金和党项之西夏,原来主要以畜牧业为经济支撑,其政权形式和生活方式的游牧特征很强。经过向汉人学习耕作技术和水利技术,特别是经过各种改革,其经济形态进入大发展的上升期,生机很旺”可知,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议和的原因是经济实力的对峙,少数民族经济实力增强。
(3)依据材料三“明朝晚期,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后来,沙俄向这一带扩张势力,土尔扈特部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1771年,他们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历经艰辛,终于重返祖国……”可知,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1771年土尔扈特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祖国,受到清政府妥善安置,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爱国篇章。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友好相处,加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等。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