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粤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2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粤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2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5-10 09:1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2 常见的酸和碱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太行山区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的熟石灰在工农业生产上用途很广.下列有关熟石灰用途的叙述中,不切实际的是(  )
A.可做建筑材料 B.可改良酸性土壤
C.可除水壶中的水垢 D.可除硫酸厂废水中的硫酸
2.下列不属于盐酸的性质的是(  )
A.挥发性 B.吸水性 C.腐蚀性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
A.烧碱 B.消石灰 C.纯碱 D.生石灰
4.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浓硫酸和浓盐酸,若将它们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则(  )
A.浓盐酸的溶液的质量增大 B.浓硫酸的溶液的质量增大
C.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5.下列实验操作和处理不正确的是(  )
A.用装浓硫酸的洗气瓶干燥,制备氢气
B.用蘸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纸上写字,观察其脱水性
C.往浓硫酸里慢慢的小心的滴蒸馏水,配置稀硫酸
D.实验时不慎沾浓硫酸在皮肤上,立即用干布抹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8.0分)
6.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口会看见瓶口有______,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______性;浓硫酸具有______性,所以可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小芳结合所学有关酸、碱的知识,用图1总结了盐酸的四条化学性质(即盐酸与这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性质①,小芳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盐酸溶液中,溶液变成______色。
(2)依据性质②,盐酸常用于金属的除锈,用盐酸除去生锈铁钉表面铁锈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性质③反应的发生过程,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从该图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4)为了验证性质④反应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
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
8.了解物质的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请按要求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 ②碳酸钠 ③尿素 ④氯化钠 ⑤氢氧化钙 ⑥磷酸氢二铵
(1)可以用来腌制食物的是______。
(2)农业上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
(3)工业上用来制肥皂的是______。
9.表面生锈的铁片浸入过量的盐酸中,首先观察到______,过一会又观察到______.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10.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现有①硫酸 ②维生素 ③肥皂水 ④石墨 ⑤镁粉,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蔬菜、水果中富含______;
(2)常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
(3)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______;
(4)能用来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是______;
(5)用于制作烟花和照明弹的是______。
11.按要求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其前面的字母填空。
A.烧碱 B.熟石灰 C.稀盐酸 D.浓硫酸
(1)能用来作炉具清洁剂的是______。
(2)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的是______。
(3)能用来除铁锈的是______。
(4)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12.下列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
(2)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氢氧化镁[Mg(OH)2],可以用______来洗涤,写出其与Mg(O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室中含有盐酸的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铸铁管道腐蚀,所以需要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你的处理方法是______.
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的共同原理是______与______发生______ 反应.
13.写出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4.硅酸钠(Na2SiO3)是我国优先发展的精细化学品。用某种石英砂矿石(主要成分是SiO2,还含有少量的CuO、Na2SO4、Na2CO3)制备硅酸钠(Na2SiO3)的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1)“研磨”的目的是______。
(2)流程中,在水浸、酸浸之后都需进行同一操作,该操作是______。
(3)检验“洗涤a”已洗净的方法是取少量洗涤好的a于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后加入氯化钡溶液,______。
(4)“酸浸”的目的为______。
(5)“碱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5.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
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
请设计设计实验方案,分别验证以上假设,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现象,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2 常见的酸和碱

【答案】
1.??C???????2.??B???????3.??B???????4.??B???????5.??C???????
6.??白雾? 挥发? 吸水? 变小???????
7.??红? 6HCl+Fe2O3═2FeCl3+3H2O? HCl+NaOH=NaCl+H2O;?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A???????
8.??④? ⑥? ①???????
9.??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有气泡冒出? 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FeCl2+H2↑???????
10.??②? ④? ①? ③? ⑤???????
11.??A? D? C? B???????
12.??Al(OH)3+3HCl═AlCl3+3H2O? 稀盐酸? Mg(OH)2+2HCl=MgCl2+2H2O? 加适量氢氧化钙中和? 酸? 碱? 中和???????
13.??Fe2O3+6HCl═2FeCl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变黄???????
14.??增大接触面积,使水浸及后续反应更快更充分? 过滤? 无明显现象? 除去氧化铜? SiO2+2NaOH=H2O+Na2SiO3???????
15.??解:取少量溶液样品,向溶液的样品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利用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观察到有沉淀出现可判断变质生成了碳酸钠;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由于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若出现变红则可判断有氢氧化钠;因此既出现沉淀又有溶液变红,则溶液部分变质.
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样品,向溶液的样品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利用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若观察到有沉淀出现可判断变质生成了碳酸钠;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由于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若出现变红则可判断有氢氧化钠;因此既出现沉淀又有溶液变红,则溶液部分变质;CaCl2+Na2CO3=CaCO3↓+2NaCl.???????
【解析】
1.??
解:A、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可以用作建筑材料,故A正确;
B、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B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氢氧化钙不与这两种物质反应,不能用于除去水垢,故C错误;
D、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与硫酸反应,可以除硫酸厂废水中的硫酸,故D正确;
故选:C。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用于除去酸性物质,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可以用于建筑.
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钙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2.??
解:A、盐酸具有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盐酸不能吸水,不具有吸水性;故选项错误;
C、盐酸具有腐蚀性;故选项正确;
D、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B。
根据盐酸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析解答。
要记忆有关盐酸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
解:A、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故选项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氢氧化钙的俗称(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酸、碱、盐的俗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
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不断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液质量变小,故此选项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使溶液质量变大,故此选项正确。
C、由于浓盐酸的挥发,导致溶质的量不断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此选项错误。
D、浓硫酸由于会吸收水分使溶液溶剂变多,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放置时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不断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液质量变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使溶液质量变大;
C、由于浓盐酸的挥发,导致溶质的量不断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D、浓硫酸由于会吸收水分使溶液溶剂变多,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此题是对浓酸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及浓盐酸的挥发性等知识。熟练掌握知识点,使问题迎刃而解。
5.??
解:A、氢气不能与浓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故实验操作和处理正确。
B、用蘸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纸上写字,过一会儿后观察,字迹显黑色,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实验操作和处理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实验操作和处理错误。
D、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故实验操作和处理正确。
故选:C。
A、能用浓H2SO4干燥的气体不能与浓硫酸反应.
B、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万一滴到皮肤上,一定谨慎处理.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稀释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
解: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故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口会看见瓶口有白雾;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浓盐酸和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会变小,故填:白雾;挥发;吸水;变小。
根据酸性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常见的酸的性质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解:(1)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2)铁锈的成分为氧化铁,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
(3)从该图可以看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4)反应④是盐和盐酸反应,而盐酸是酸,所以不符合,氯化钠和硫酸铜与盐酸的反应不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也不符合,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符合要求,故选A。
故答案为:(1)红;(2)6HCl+Fe2O3═2FeCl3+3H2O;
(3)HCl+NaOH=NaCl+H2O;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4)A。
(1)稀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2)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依据方程式书写要求进行解答。
(3)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是OH-和H+反应生成水,Na+、Cl-没有发生变化进行分析;
(4)根据盐的概念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图示所表示的反应的实质,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解答。
8.??
解:(1)氯化钠可用来腌制食品;故选④;
(2)磷酸氢二铵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⑥;
(3)烧碱广泛用于造纸、制肥皂、石油等化学工业;故选①。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最后根据化学式的写法来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9.??
解:把表面生锈的铁片浸入过量的稀盐酸中,你首先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过一会儿,你还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产生气泡.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答案是: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有气泡冒出;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
解:(1)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
(2)石墨具有导电性,常用作电池电极;
(3)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硫酸;
(4)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5)镁在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烟花和照明弹;
故答案为:
(1)②;(2)④;(3)①;(4)③;(5)⑤。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1.??
解:(1)NaOH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以用来作炉具的清洁剂的主要成分;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
(3)盐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能用于除铁锈;
(4)熟石灰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1)A(2)D;(3)C;(4)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2.??
解:(1)氢氧化铝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OH)3+3HCl═AlCl3+3H2O;
(2)热水瓶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则水垢可以用试剂盐酸来洗涤;
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3)盐酸显酸性会腐蚀铁制管道,排放前可以加碱性物质氢氧化钙处理成中性在排放.
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的共同原理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故答案为:(1)Al(OH)3+3HCl═AlCl3+3H2O;
(2)稀盐酸;Mg(OH)2+2HCl=MgCl2+2H2O;
(3)加适量氢氧化钙中和;
酸,碱,中和.
(1)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
(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3)盐酸具有酸性,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管道腐蚀,所以需处理成中性后在排放.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解: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锈溶解,溶液变黄.
故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铁锈溶解,溶液变黄.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解:
(1)由于反应物之间接触越充分反应越快,同时颗粒越小,溶解也就越快,所以“研磨”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水浸及后续反应更快更充分。
(2)流程中,在水浸、酸浸之后都需进行同一操作是过滤;
检验“洗涤a”已洗净就是说固体表面洗涤液中没有生成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所以就是检验是否有残留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所以方法是 取过滤得到的清液滴入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
(4)“酸浸”是除去氧化铜,是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5)“碱浸”是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H2O+Na2SiO3。
故答案为:
(1 )增大接触面积,使水浸及后续反应更快更充分。
(2)过滤;
(3)无明显现象。
(4)除去氧化铜;
(5)SiO2+2NaOH=H2O+Na2SiO3。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15.??

验证溶液部分变质,既要证明有氢氧化钠,又要证明有碳酸钠进行分析:碳酸钠能够和氯化钡等溶液产生沉淀既具有氢氧化钠变质成碳酸钠,又能够除去碳酸钠碱性对氢氧化钠的干扰,再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变色,确定溶液的组成;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此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在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时,先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然后再证明剩余溶液显碱性,才能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初中化学试卷第2页,共2页
初中化学试卷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