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有关置换反应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单质参加或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三种并列的基本反应类型
C.在置换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在金属与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进行的置换反应中,作为反应物的金属单质化合价一定升高
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稀硫酸 铜 过滤
B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过量碳酸钙、过滤
C 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铜 过量铁粉、过滤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A.A B.B C.C D.D
3.下图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
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
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
D.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与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4.常见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AgNO3═3Ag+X(NO3)3,有关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溶液会变成浅绿色
C.金属活动性X>Ag D.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一定是由几种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
B.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的溶液都是浅绿色的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6.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都是带电的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原子团一定是酸根离子
C.二氧化锰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催化剂一定加快反应速率
D.置换反应的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所以由单质和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7.在本学期的学习中你一定做过很多化学实验,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B.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C.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溅落瓶底
8.下列各金属投入硝酸汞溶液中,不能置换出汞的是( )
A.Zn B.Fe C.Ag D.Cu
9.La(镧)是一种活动性比锌强的金属元素,其氧化物为La2O3,对应的碱La(OH)3,难溶于水,而LaCl3、La(NO3)3都易溶于水。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直接反应LaCl3的是( )
A.La+HCl B.La2O3+HCl
C.La(OH)3+HCl D.BaCl2+La(NO3)3
10.通常状况下,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 )
A.Fe3O4 B.FeO C.Fe2O3 D.Fe(OH)3
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B.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C.有机物含有碳元素,因此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一定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12.我们通过这一年的化学学习,要学会归纳或发现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下列所给的有关规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都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B.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一定都含有碳元素
C.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D.所有碱中都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3.将一定量的Zn加入含有Cu(NO3)2、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固体和溶液。其中会导致溶液质量减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若反应后溶液呈蓝色,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有______,可能含有的金属离子有______;
14.初中化学实验中,铁钉多次亮相。如图展示了光亮铁钉的一系列变化。
(1)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______。
(2)②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氧气、______发生反应。
(3)③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该反应可用于除锈,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不发生”、“可能发生”或“发生”)变化。
(4)如果用a、b、c分别代表光亮铁钉、锈蚀铁钉、无锈铁钉,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用字母表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15.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点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写出d点时滤渣的成份______。
(3)b点时,滤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是什么______?
16.小美同学打算用金属的置换反应制取氢气。请问:
(1)她绘出如图表示的制取氢气的装置,该图有哪些错误,怎样改进?
(2)她改正装置后,用镁和铝从稀硫酸中置换出氢气。若分别用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制得的氢气的质量比是多少?
(3)请你设计利用锌粒跟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的装置,要求该装置能方便地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画出其装置示意图。
17.某机械零件由主要成分为Zn、Cu及这两种金属的少量氧化物的合金制成,利用该机械零件废弃物制取高纯度的ZnO,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Zn(OH)2溶于强碱形成可溶性盐。
请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起作用是______。
(2)加稀硫酸溶解废弃物的过程中,Zn还可起到除Cu的作用,除Cu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此过程需要注意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______。
(3)调节pH可用NaOH,但不能过量,其原因是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8.铬(Cr)是一种具有良好的金属光泽和抗腐蚀性的重要金属材料,不锈钢中的铬表面生成一薄层致密的钝态氧化物保护膜。某校化学探究小组对Cr(铬)、Al、Cu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探究。
(1)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2)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铬、铝和铜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中,观察现象,记录以下:
金属 Cr Al Cu
分别与硫酸反应,观察 气泡产生缓慢,
金属逐渐溶解 气泡产生激烈,
金属迅速溶解 无气泡产生,
金属无变化
则Cr、Al和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A.Cr>Al>Cu; B.Al>Cr>Cu; C.Al>Cu>Cr。
(3)小鹏先用纱布将铬片和铝片的表面擦光亮,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然后将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写出铬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倩倩同学发现:铝片放入硫酸铜的水溶液中有较多气泡产生,对此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铝片放入硫酸铜的水溶液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提出猜想】
猜想1: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硫;
猜想2:无色气体是氧气;
猜想3:无色气体是______;
【实验探究】收集三支试管的气体样品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步骤一:轻轻在试管口扇动,闻气体气味;
步骤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第二支试管中;
步骤二: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第三支试管中的气体 a.没有刺激性气味; ①该无色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硫
b.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 ; ②猜想2不成立;
c.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③该气体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答案】
1.??C???????2.??D???????3.??D???????4.??B???????5.??C???????
6.??A???????7.??B???????8.??C???????9.??D???????10.??A???????
11.??D???????12.??A???????
13.??Zn+2AgNO3═Zn(NO3)2+2Ag? Al3+、Zn2+、Cu2+? Ag+???????
14.??Fe+CuSO4═FeSO4+Cu? 水? 不发生? b>a>c???????
15.??Fe+2AgNO3=Fe(NO3)2+2Ag? 银、铜? 亚铁离子和铜离子???????
16.??解:
(1)①图中没有用长颈漏斗,且下端没有伸入到锥形瓶内液面以下;为防止气体跑出,应该把长颈漏斗下端伸入到锥形瓶内液面以下,起到液封的目;
②装置左边试管中的导管太长,不能导出气体,应只露出橡皮塞即可;
③导气管伸入集气瓶过短,会影响气体的收集,应伸入集气瓶底部,并且需要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根据“用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假设等质量的镁和铝都为1g,则它们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分别为,故制得的氢气的质量比是3:4;
(3)图中装置通过打开或关闭止水夹能改变装置内的压强,使固体和液体药品接触或分开,从而达到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的目的,。
故答案为:
(1)①图中没有用长颈漏斗,且下端没有伸入到锥形瓶内液面以下;为防止气体跑出,应该把长颈漏斗下端伸入到锥形瓶内液面以下,起到液封的目;
②装置左边试管中的导管太长,不能导出气体,应只露出橡皮塞即可;
③导气管伸入集气瓶过短,会影响气体的收集,应伸入集气瓶底部,并且需要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3:4;
(3)。???????
17.??铜? 引流? Zn+CuSO4=ZnSO4+Cu? 生成的氢气具有可燃性? Zn(OH)2溶于强碱形成可溶性盐???????
18.??置换反应? B? 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 Cr+CuSO4=CrSO4+Cu? 氢气? 不复燃? 2H2+O2=2H2O???????
【解析】
1.??
解:A、有单质参加或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如CH4+2O2=CO2+2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B、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三种并列的基本反应类型,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置换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都发生变化,如Fe+CuSO4═FeSO4+Cu,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金属与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进行的置换反应中,金属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作为反应物的金属单质化合价一定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单化变单化”) 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
解: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溶于稀硫酸,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稀盐酸能与过量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难溶于水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过量的铁粉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
解:A、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反应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水,而使饱和溶液因减少溶剂水而析出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溶剂质量同时减少,所以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错误;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如果一直往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那么会一直产生氧气,氧气的质量会一直增加,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锌先和AgNO3反应析出固体银,当AgNO3反应完后再和Cu(NO3)2反应析出固体铜,析出固体的质量应从原点开始增加,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铁中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至过量,开始时金属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当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则铁和锌全部参加反应,
Zn+H2SO4═ZnSO4+H2↑
65????????????????????????? ?2
Fe+H2SO4═FeSO4+H2↑
56???????????????????????? ?2
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铁生成的氢气大于锌,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D、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多少分析。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4.??
解: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正确;
B、浅绿色的溶液含有亚铁离子,由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生成了X(NO3)3,X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故该金属不可能是铁,溶液不会变成浅绿色,故B错误;
C、由金属X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X的活动性比银强,故C正确;
D、由金属X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X表面有固体银析出即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推断,金属X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R的活动性比银强;由生成了X(NO3)3可知,X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
金属单质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说明组成单质的金属元素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强。
5.??
解:A、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错;
B、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故错;
C、由于亚铁离子的溶液都是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溶于水都会电离出亚铁离子,所以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的溶液都是浅绿色的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而不是四氧化三铁,故错。
故选:C。
A、根据合金的概念分析.
B、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分析.
C、亚铁离子的溶液都是浅绿色的.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
本题重点考查合金概念、置换反应的概念、亚铁离子的溶液的颜色、铁锈的主要成分等相关的知识.
6.??
解:A.单质具备两个特征:①纯净物;②一种元素,故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的说法正确;
B.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都是带电的原子团,但带电的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离子,如NH4+是原子团但不是酸根;
C.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速度,二氧化锰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催化剂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也有可能会减慢反应的进行;
D.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要求是单质和化合物,所以由单质和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A。
依据各选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一般能够找到反例即可判断正确与否;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催化剂的性质、单质和酸根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解:A、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条在盐酸中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条在盐酸中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8.??
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锌、铁、铜位于汞的前面,能置换出硝酸汞溶液中的汞,银位于汞的后面,不能置换出硝酸汞溶液中的汞。
故选:C。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投入硝酸汞溶液中,不能置换出汞的应是位于汞后面的金属。
本题较为简单,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即可分析解答。
9.??
解:A、金属La的活动性比锌强,而锌排在氢之前,所以La可以和HCI反应制得LaCl3;故A不符题意。
B、金属氧化物可以和酸反应,所以La2O3和HCl可以反应制得LaCl3;故B不符题意。
C、碱和酸发生中和反应时,不溶性碱也可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不符题意。
D、盐和盐反应要求反应物都溶于水,BaCl2与La(NO3)3符合该条件,但反应后无沉淀水及气体生成,所以该反应不能发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要制得LaCl3,可以通过金属和酸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也可以通过碱和盐的反应等,但各种反应都要考虑反应能否发生。
此题综合性较强,不仅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还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0.??
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故选:A。
根据铁丝燃烧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金属的化学性质,知道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熟悉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
11.??
解:A、pH<5.6的雨水是酸雨,故A错;
B、铝易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的铝起到保护作用,铝制品比铁制品不容易锈蚀,故B错;
C、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属于无机物,故C错;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一定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酸雨的特点考虑;
B、根据铝易氧化考虑;
C、根据有机物的特点考虑;
D、根据电解水的结论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酸雨的特点,铝的性质,有机物的判断方法,知道水通电的结论。
12.??
解:A、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时,金属必须排在氢的前边,故A说法错误;
B、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一定都含有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故B说法正确;
C、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C说法正确;
D、碱中含有氢氧根,氢氧根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考虑;
B、根据有机物的特点考虑;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考虑;
D、根据碱的特点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知道有机物的特点,复分解反应的适用反应,碱的特点。
13.??
解:由题意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铜>银。向含有一定质量AgNO3、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锌粉,锌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
由方程式: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Zn+Cu(NO3)2═Zn(NO3)2+Cu
65??????????????????????????????????????? 64
可知,会导致溶液质量变小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2AgNO3═Zn(NO3)2+2Ag;
若滤液为蓝色,说明了溶液中有剩余的硝酸铜,锌完全参加了反应,一定含有金属离子是Al3+、Zn2+、Cu2+,可能含有的金属离子Ag+。
故填:Zn+2AgNO3═Zn(NO3)2+2Ag;Al3+、Zn2+、Cu2+;Ag+。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锌>铜>银,所以加入锌粉,首先锌粉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银,如果锌粉足量可以再继续和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根据反应的质量关系分析会导致溶液质量变小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说明溶液中只含有硝酸锌,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银,可能含有锌,据此分析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运用以及半待定量(如一定量、过量、少量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14.??
解:(1)蓝色的溶液可以是硫酸铜等铜的盐溶液,故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填:Fe+CuSO4=Cu+FeSO4;
(2)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答案为:水;
(3))③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该反应可用于除锈,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故答案为:不发生;
(4)铁生锈时铁结合氧气生成的铁锈,质量增加,因此b>a;氧化铁会和盐酸反应是部分铁元素以氯化铁的形式溶解到溶液中了,使剩下的铁质量减轻,因此a>c;
故答案为:b>a>c。
(1)根据铁和蓝色的铜盐发生置换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解答;
(3)根据氧化铁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4)根据铁生锈会结合氧气、氧化铁会和盐酸反应使剩下的铁质量减轻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铁的锈蚀和除锈、铁的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本题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并能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5.??
解: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图中d点时铁与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3种;
(1)a点时,部分硝酸银和铁反应,硝酸银溶液和铁反应生成硝酸盐铁和银,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故填:Fe+2AgNO3=Fe(NO3)2+2Ag;
(2)d点时,铁和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d点时滤渣的成份为银、铜;故填:银、铜;
(3)b点时,硝酸银和铁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滤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和铜离子;故填:亚铁离子和铜离子。
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时,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
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6.??
根据实验中常见装置的注意事项可填空,一般情况下长颈漏斗下端管要浸入酸液中,导气管应刚露出试管塞为宜;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底部,根据“用等质量的镁和铝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则根据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
要熟记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装置示意图及其中仪器的名称、实验注意事项,以及氢气的检验。
17.??
解:
(1)操作I是过滤把滤渣和滤液分开,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作用是引流;
由于铜不和硫酸反应,所以滤渣I中一定有 铜。
(2)此过程中Zn还能起到除铜作用,除铜,是指铜的氧化物和硫酸形成的硫酸铜,所以是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加酸溶解废弃物时,需要通风并远离火源,其原因是锌和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会燃烧甚至爆炸。
(3)调节pH可用NaOH,但不能过量,其原因是Zn(OH)2溶于强碱形成可溶性盐。
故答案为:
(1)过滤;引流。
(2)Zn+CuSO4=ZnSO4+Cu.生成的氢气具有可燃性。
(3)Zn(OH)2溶于强碱形成可溶性盐。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18.??
解:(1)铬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铬,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剩余的氢元素,则形成氢气,所以是金属单质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单质和盐,符合置换反应特点,由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所以反应为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置换反应。
(2)铬、铝与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气体,说明两者金属活动性强于氢,而铜不反应说明铜弱于氢,所以氢>铜,而铝的反应剧烈程度强于铬,因此说明铝金属活动性强于铬,所以金属活动性为铝>铬>氢>铜;
故答案为:B。
(3)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抑制金属单质与酸的反应,所以打磨后去除了氧化物保护膜,使其更利于反应进行;根据置换反应特点,铬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铜,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
故答案为: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Cr+CuSO4=CrSO4+Cu。
【提出猜想】反应前含有铝、氢、硫和氧等元素,所以反应后可以组成的气体,从这几种元素中选择,因此可以为二氧化硫、氢气、氧气,所以猜想3为氢气;
故答案为:氢气;
【实验探究】b猜想2不成立,说明不是氧气,因此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故答案为:不复燃;
c根据实验现象可以推出气体为氢气,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书写方程式注意配平及反应条件;
故答案为:2H2+O2=2H2O。
(1)根据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类型;
(2)根据反应现象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3)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据此回答此题;根据金属活动性书写化学方程式;
【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气体组成;
【实验探究】b根据实验结论推断实验现象;c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此类题难度较大,要细心进行分析解答。
初中化学试卷第2页,共2页
初中化学试卷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