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专题十六 旅游地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全国版知识构建重点梳理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分类、价值、意义重点梳理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分类、价值、意义重点梳理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资源的分类、价值、意义重点梳理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
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在增加国家外汇收入;②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提示:旅游业是“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⑤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⑦促进文化交流。旅游资源的分类、价值、意义重点梳理评价的基本内容全面分析
综合评价地形地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发展潜力、开发远景价值评价经济价值、社会文化价值、
生态环境价值开发条件
评价客源市场主要评价客源群体及其与旅游资源 的关系,客源规模与地区接待能力、 旅游区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等景点的集群状况、市场距离、
交通、基础设施等旅游资源的评价重点梳理旅游开发与规划主要步骤进行旅游发展
的条件分析分析评价旅游资源的交通条件
和社会经济因素设计旅游项目、服务设施制定旅游业发
展的总体规划制定旅游景
区规划分析游客状况从宏观角度对旅游发展进行部署,提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规模、旅游区规划等以旅游资源的评价为基础,以旅游者需求为导向,以审美原理为指导,对游览规划内容、线路、景点、服务设施进行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重点梳理答题模板1.游览价值 资源价值 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集群状况 该旅游线路景点类型多样,共同组成景观群,集群状况好 地域组合 周围无雷同的景点,地域组合好(或景点重复,有相似景观,地域组合差)2.市场交通
经济发展程度 距经济发达地区近,客源市场广阔(或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市场较远) 交通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开发价值大3.基础设施
服务设施 区内食、宿、行、娱、游、购等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或不足)
环境承载力 区内用地广、布局合理和环境承载力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重点梳理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旅游活动设计重点梳理旅游景观的欣赏选择观赏位置重点梳理旅游景观的欣赏把握观赏时机 重点梳理旅游景观的欣赏自然与人文和谐重点梳理旅游景观的欣赏自然与人文和谐重点梳理旅游景观的欣赏了解景观类型、特点、成因重点梳理旅游景观的欣赏了解景观类型、特点、成因重点梳理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环境问题重点梳理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措施①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②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③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
④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
⑤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典例分析【典例1】(2020?陕西省榆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城台儿庄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1938年春,古城化为废墟;2008年台儿庄古城重建。目前融汇八大建筑风格为一体,汇集72座庙宇于一城,保留有53处战争遗迹,拥有18个汪塘和15km的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搖曳、遍游全城。台儿庄是古运河畔唯一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座二战纪念城市,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简述台儿庄古城旅游业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古城开发的社会意义。典例分析【解析】旅游业开发的有利条件可从旅游资源的种类、价值、集群状况及交通、市场和接待能力说明。社会意义包括文化、教育意义。【答案】 有利条件: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非凡性突出;旅游资源地域集群状况好;地处鲁苏两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临近经济发达地区,旅游消费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
社会意义:有利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敦育。典例分析【典例2】(2019?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39千米,距大邑县城8.5千米。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公馆27座、现代博物馆30余座,在全国同类小镇中首屈一指,素有“中国博物馆小镇”之称。近年来,安仁古镇开展了以博物馆为特色的观光旅游,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存在游客很少留宿古镇的现象。 简述游客在安仁古镇很少留宿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古镇提出合理建议。典例分析【解析】 由材料“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39千米,距大邑县城8.5千米”可知,安仁古镇距离城市和县城较近,所以大部分游客很少在安仁古镇留宿。“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公馆27座、现代博物馆30余座”游览项目单一,需要耗费时间短,所以很少游客留宿。要想提高游客留宿数量要从当地拓展旅游项目角度分析,挖掘古镇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开展深度体验游。充分利用古镇周边自然环境,拓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体验游。改善古镇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等,以延长游览时间,促进游客留宿。典例分析【答案】主要原因:安仁古镇离成都市区(和大邑县城)近,大部分游客在观光旅游结束容易返回市区(县城)。古镇旅游主要以参观博物馆和公馆为主,旅游项目相对单一,游客选择余地较少。
合理建议:挖掘古镇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建立各类文创基地,)开展深度体验游。充分利用古镇周边自然环境,拓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体验游。改善古镇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等。典例分析【典例3】2018?全国卷)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典例分析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注意审题,材料从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三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方面分析其对旅游发展的意义。结合材料可知,九寨沟发生地震,地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九寨沟景区接待条件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可促进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降低当地居民收入风险;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可减轻对旅游区的压力,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典例分析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答案】1.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可促进地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有利于增加景区内居民的收入,可减少对旅游收入的过度依赖,优化景区旅游环。
3.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可降低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便于地震发生时游客疏散和安置,有利于保护游客的安全、降低财产损失,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感谢欣赏专题十六 旅游地理强化训练
1.(2020?广东省东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冰洞是指全年都存在冰的洞穴, 是一种神秘的洞穴旅游资源。山西宁武冰洞位于宁武县东寨镇麻地沟村东南约2 km的公路旁,洞口海拔2220 m,洞深38米。该洞中的冰体形成与第四纪冰川时期以来的严寒气候有关,进入宁武冰洞,可直接见到地质时期存有的古冰。下图为冰洞景观图。
说明冰洞景区吸引游客的原因及进入冰洞旅游的注意事项。
2.(2019?全国卷Ⅱ)[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康沃尔郡在一个废弃的矿山上开发了伊甸园项目。该项目主体是温宣,由8个充满未来主义艺术风格的巨大蜂巢式穹顶建筑构成。穹顶建筑内仿造地球上不同的生态环境,汇集了不同种类的植物。作为英国最大的环境保护教育中心,该项目本身就是一个节能环保的典范。2001年开园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英国最佳休闲旅游景区。下图是该项目的景观照片。
分析该项目对旅游者吸引力大的原因。
3.(2018?全国卷Ⅲ)[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格陵兰岛(下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邃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4.(2020?福建省调研试题)[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候鸟游”指老年人冬季外出避寒、夏季外出避暑导致较长时间在外旅游。有专家预言:在未来30年间,每年的老年旅游者将保持7.3%的持续增长。近些年,旅行社针对“候鸟游”开展的旅游活动愈来愈多。
结合材料简述我国“候鸟游”日渐兴旺的原因以及针对旅游者的特点,指出旅行社开展“候鸟游”项目应注意的事项。
5.( 2019?北京卷)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琅勃拉邦自然风光优美、地域文化独特,游客多选择在1月至2月期间前往旅游。
简述游客选择该时段出行的理由。
6.(2018?江苏卷)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流经鲁西南5市,包括8段共180余千米的河道以及15处遗址点,大运河将沿线遗址点及周边景点连接起来,形成纵贯鲁西南的旅游景观带。图24为“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及其周边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旅游资源本质属性划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属于 ,具有突出的 价值。
(2)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 。
(3)分析鲁西南沿运河景观带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意义。
(4)为更好地体现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当地在旅游发展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
7.(2020?陕西西安中学调研)[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高铁旅游”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外出旅游的选择。清明前后,贵州各地繁花似锦,粤港澳等地游客纷纷乘坐贵广高铁入黔赏花。2016年3月25日,香港某旅行社带领1421名游客抵达贵阳北站,通过“高铁赏花”寻找“中国最美的春天”。据贵阳火车站不完全统计,2016年3月初至4月初,超过1.5万名来自粤港澳等地的游客来黔踏青赏花。
分析粤港澳游客乘坐贵广高铁入黔赏花的原因,并为当地发展“高铁旅游”提出合理化建议。
8.(2019?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2为图1中甲、乙、丙、丁四处景点的照片。
据图2概括这四处景点吸引游客的共同原因。
9.(2018?全国卷Ⅰ)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
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10.(2020?湖南省雅礼中学调研)[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内蒙古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拥有现今发现的唯一全新世有喷发的火山群,30余座大小不一、形态独特、类型多样的火山串珠状地分布在广阔的草原上,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结合该景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小明根据徒步科考和自驾观光的不同旅游需求,设计了2条旅游线路(如下图)。
指出线路①、②对应的旅游需求,并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分别简述两条线路的优点。
11.(2019?江苏卷) [旅游地理]黄山市某镇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处,国家5A级和4A级景区各1处,年接待游客量约110万人。图23为“某镇旅游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镇旅游资源的特点有____________。
(2)简述该镇发展旅游业所拥有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
(3)根据该地资源特点,请设计两个旅游主题。____________。
(4)说明发展旅游业对该镇产生的积极影响。____________。
12. (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福建省的武夷山景区有丹霞地貌景观和九曲溪等河流。游客乘筏沿九曲溪可观赏到“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美景。
(1)说明九曲溪适宜游客乘筏观景的主要自然原因。
当地政府按规划将景区内的村落集中安置到甲区,并将旅游服务设施统一建在乙区。
(2)说明此规划的实施对武夷山区的意义。
专题十六 旅游地理强化训练
1.(2020?广东省东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冰洞是指全年都存在冰的洞穴, 是一种神秘的洞穴旅游资源。山西宁武冰洞位于宁武县东寨镇麻地沟村东南约2 km的公路旁,洞口海拔2220 m,洞深38米。该洞中的冰体形成与第四纪冰川时期以来的严寒气候有关,进入宁武冰洞,可直接见到地质时期存有的古冰。下图为冰洞景观图。
说明冰洞景区吸引游客的原因及进入冰洞旅游的注意事项。
【答案】原因:景观独特,美学价值高;古冰保存较好,科学研究价值高;能满足游客探险猎奇的心理需求。注意事项:洞内气温低,准备防寒衣物;按照规定路线行走,保障安全;地面湿滑,谨防摔倒;切勿触碰冰体,以免造成景观破坏。
【解析】分析旅游景观吸引游客的原因主要分析其所存在的价值。冰洞作为一种神秘的旅游地,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古冰形成时间较早,可以通过对其的研究获得当时的气候状况的相关资料,具有科研价值。冰洞内通道崎岖幽深,古冰造型独特,可以满足游客猎奇的心理需求。
在此地旅游时应注意不要对景观和游客造成损伤。由于古冰形成时间长,且较为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所以在游览时要注意不要随意碰触古冰。洞内冰水较多,地面湿滑要注意小心行走,防止游客摔伤。与其他洞穴景观相似,洞内气温较低,应让游客多添加衣物,防止着凉等。
2.(2019?全国卷Ⅱ)[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康沃尔郡在一个废弃的矿山上开发了伊甸园项目。该项目主体是温宣,由8个充满未来主义艺术风格的巨大蜂巢式穹顶建筑构成。穹顶建筑内仿造地球上不同的生态环境,汇集了不同种类的植物。作为英国最大的环境保护教育中心,该项目本身就是一个节能环保的典范。2001年开园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英国最佳休闲旅游景区。下图是该项目的景观照片。
分析该项目对旅游者吸引力大的原因。
【答案】在废弃矿山上兴建的伊甸园,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艺术建筑风格为特色,为旅游者营造优美舒适的旅游环境;以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为主题,项目建设体现环保理念,观赏性强又能寓教于乐;(作为英国最大的环境保护教育中心,)规模大,建设时间较早,具有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解析】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该项目建设在“一个废弃的矿山上”,通过项目建设使该地由荒山变为了有多种类型植物分布的山区,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项目主体由8个“充满未来主义艺术风格的巨大蜂巢式穹顶建筑构成”,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这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具有特色、观赏性的人文景观,舒适的旅游环境增强了该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该项目“是一个节能环保的典范”,以温室为主体,充分地利用了自然的光热资源培育不同种类的植物,是对环保建设理念践行的典范,使游客在观赏植物、风景的同时还受到了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的熏陶,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深受游客的喜爱;该项目规模大,为“英国最大的环境保护教育中心”,可接纳游客数量多,且可供游客观赏、游玩的场地多,规模效益好,同时该项目于2001年建设,建设时间较早,且“连续多年被评为英国最佳休闲旅游景区”,知名度高,项目品牌效应强,因而对游客吸引力大。
3.(2018?全国卷Ⅲ)[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格陵兰岛(下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在这里可以看到壮观的冰原,深邃的峡湾,珍稀的北极熊、北极狐、麝牛、鲸等动物,并能了解岛上因纽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答案】地处高纬,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稀动物的生存;适宜旅行的时间短,旅游设施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解析】读图结合格陵兰岛区域特征——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等,从生态脆弱、旅行设施维护费用、旅游接待能力、外来文化的冲击等方面作答。格陵兰岛地处高纬,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直接威胁珍稀动物的生存;适宜旅行的时间短,旅游设施维护费用高;格陵兰岛的居民少且分散,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旅游接待能力有限;外来文化对当地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干扰因纽特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
4.(2020?福建省调研试题)[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候鸟游”指老年人冬季外出避寒、夏季外出避暑导致较长时间在外旅游。有专家预言:在未来30年间,每年的老年旅游者将保持7.3%的持续增长。近些年,旅行社针对“候鸟游”开展的旅游活动愈来愈多。
结合材料简述我国“候鸟游”日渐兴旺的原因以及针对旅游者的特点,指出旅行社开展“候鸟游”项目应注意的事项。
【答案】原因:老龄人口增多;经济收入提高,旅游意愿增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交通条件改善,出行便利。注意事项:加强随团医疗保健;放慢旅游节奏(降低旅行强度)。
【解析】(1)旅游业旺盛从旅游者和旅游资源两方面叙述。我国人口发展进入现代模式,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年老人口增多,人口向老龄化发展,老年旅游者增多;经济发展快,收入增加,加强了旅游者出行意愿;旅游目的是享受当地适宜的气候条件,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形成差异较大的多样气候,能够吸引大量游客。
(2)针对旅游者多为老年人的特点在旅游项目的制定中应注意加强随团医疗保健,为旅游者提供医疗保障;放慢旅游节奏,降低旅行强度,满足老年人旅游者的旅游需要。
5.( 2019?北京卷)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琅勃拉邦自然风光优美、地域文化独特,游客多选择在1月至2月期间前往旅游。
简述游客选择该时段出行的理由。
【答案】处于旱季,降水相对少,气温相对低,湿度适宜,灾害相对少,出行安全。
【解析】游客选择该时段出行要考虑出行的安全和出行的目的两个方面,再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到该地旅游要注意旅行的安全性和景观的可观赏性。琅勃拉邦在1月到2月之间,气温较低,适宜出行;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1月到2月期间是降水较少的季节,湿度适宜,宜出行;1月到2月期间,少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出行较安全。
6.(2018?江苏卷)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流经鲁西南5市,包括8段共180余千米的河道以及15处遗址点,大运河将沿线遗址点及周边景点连接起来,形成纵贯鲁西南的旅游景观带。图24为“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及其周边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旅游资源本质属性划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属于 ,具有突出的 价值。
(2)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有 。
(3)分析鲁西南沿运河景观带的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意义。
(4)为更好地体现京杭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当地在旅游发展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答案】(1)人文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
(2)资源丰富,历史文化价值高;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交通便利;潜在的客源市场大
(3)扩大知名度,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4)做好旅游规划;控制旅游规模;配置旅游设施;保护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京杭大运河为载体,考查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价值、旅游开发条件和地理意义、旅游开发的措施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按照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划分,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是人为修建的人文旅游资源,由于其建设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2)京杭大运河山东段旅游开发的条件,主要结合图24中旅游景点的分布,从旅游资源数量和价值、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交通、客源地市场等角度作答。
(3)鲁西南沿运河景观带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意义,主要从居民就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传统文化弘扬、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作答等。
(4)旅游业发展可以采取的措施,可以从旅游规划、旅游规模、旅游设施建设、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等角度作答。
7.(2020?陕西西安中学调研)[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高铁旅游”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外出旅游的选择。清明前后,贵州各地繁花似锦,粤港澳等地游客纷纷乘坐贵广高铁入黔赏花。2016年3月25日,香港某旅行社带领1421名游客抵达贵阳北站,通过“高铁赏花”寻找“中国最美的春天”。据贵阳火车站不完全统计,2016年3月初至4月初,超过1.5万名来自粤港澳等地的游客来黔踏青赏花。
分析粤港澳游客乘坐贵广高铁入黔赏花的原因,并为当地发展“高铁旅游”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原因:贵州原生态山水景观丰富,花海连片,吸引力大;粤港澳经济发达,游客出游愿望强,客源市场广阔;贵广高铁大大缩短了粤黔间的时空距离,快捷舒适,交通便利。
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接待条件;加强培训及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景区的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知名度。
【解析】由材料可知,贵广高铁大大缩短了粤港澳到贵州的时间;贵州各地繁花似锦,优美的山水、花海吸引着游客;粤港澳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居民出游愿望强,客源市场广阔。要发展“高铁旅游”必须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景区的环保、提高知名度等方面采取措施。基础设施不足影响旅游发展,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接待条件,提高旅游品质;贵州经济落后,旅游服务质量较低,应加强培训及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景区的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旅游产品质量,使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提高吸引力。
8.(2019?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2为图1中甲、乙、丙、丁四处景点的照片。
据图2概括这四处景点吸引游客的共同原因。
9.(2018?全国卷Ⅰ)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
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答案】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可促进地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有利于增加景区内居民的收入,可减少对旅游收入的过度依赖,优化景区旅游环境;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可降低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便于地震发生时游客疏散和安置,有利于保护游客的安全、降低财产损失,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注意审题,材料从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三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方面分析其对旅游发展的意义。结合材料可知,九寨沟发生地震,地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九寨沟景区接待条件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可促进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降低当地居民收入风险;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可减轻对旅游区的压力,减轻地质灾害损失,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0.(2020?湖南省雅礼中学调研)[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内蒙古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拥有现今发现的唯一全新世有喷发的火山群,30余座大小不一、形态独特、类型多样的火山串珠状地分布在广阔的草原上,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结合该景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小明根据徒步科考和自驾观光的不同旅游需求,设计了2条旅游线路(如下图)。
指出线路①、②对应的旅游需求,并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分别简述两条线路的优点。
【答案】线路①: 自驾观光: 线路②: 徒步科考.
线路①优点 : 沿线旅游景点数量多.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类型丰富;兼具美学、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游览价值高.
线路②优点. 线路较短,徒步所用时间较短,确保科考时间;沿途火山遗迹多样,科考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科考价值高.
【解析】从旅游资源的类型、地域组合、旅游资源的价值及线路的长短对比分析①、②两条线路上相对应的旅游景点进行分析便可得出结论。通过观察发现①线路沿岸,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类型丰富,具有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且线路①距离较长,适合自驾观光;线路②以自然景观为主(多火山遗迹),科考价值突出,且线路较短,徒步所用时间较短,适合于徒步科考。
11.(2019?江苏卷) [旅游地理]黄山市某镇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处,国家5A级和4A级景区各1处,年接待游客量约110万人。图23为“某镇旅游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镇旅游资源的特点有____________。
(2)简述该镇发展旅游业所拥有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
(3)根据该地资源特点,请设计两个旅游主题。____________。
(4)说明发展旅游业对该镇产生的积极影响。____________。
【答案】(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品质高;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组合好
(2)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距客源市场近
(3)古韵风情体验游,山水养生游,农家体验游
(4)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保护历史文化遗迹
【解析】(1)由材料可知该镇,该镇既有农家田园风光、自然保护区,又具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既有5A级景区,也有4A级景区,品质较高,既有历史文化价值有兼具自然生态价值。人文旅游特色和自然旅游特色兼具。
(2)从图中可以看出通往旅游景区有主要公路和高速公路相连接,交通便利;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接待游客量较多,知名度高,市场广阔;靠近东部经济发达区,靠近市场,距离客源市场近。
(3)该题开放性较强,旅游的主题设计,一定要结合该区域的旅游特色去谈,如具有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可以体验古韵风情。具有自然保护区、还具有景观生态林与河流等地区可以发展山水养生游,靠近农田和古村落,可以发展农家体验游等。言之有理即可。
(4)发展旅游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客源,拉动消费带动该区经济的增长;同时增加更多就业岗位,进而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利于发掘该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历史文化遗迹。
12. (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福建省的武夷山景区有丹霞地貌景观和九曲溪等河流。游客乘筏沿九曲溪可观赏到“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美景。
(1)说明九曲溪适宜游客乘筏观景的主要自然原因。
当地政府按规划将景区内的村落集中安置到甲区,并将旅游服务设施统一建在乙区。
(2)说明此规划的实施对武夷山区的意义。
【答案】(1)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水量较充足,无结冰期,全年适宜游客乘筏;河道弯曲(河流落差小),流速较缓,利于游客观景安全;两岸丹霞地貌景色秀美,对游客吸引力强。
(2)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景区的污染源);保护景区的旅游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提高景区接待能力;便于景区管理。(答出3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及其旅游环保措施。(1)九曲溪适宜游客乘筏观景的主要自然原因从景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游览方式本身的特点分析。区域地处亚热带,河流水量大,无结冰期,全年适宜游览也可以全年乘筏;河道弯曲,流速较缓,游客乘筏观景较为安全;两岸丹霞地貌景色秀美,乘筏游览可以体验“人在画中游”的美感,使游客获得超级游览享受。
(2)将景区内的村落集中安置到甲区,将旅游服务设施统一建在乙区,实行村落、服务设施分离的做法可以分散游客及各类人类活动,减少各类旅游环境问题,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景区的旅游资源;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同时服务分工,也便于景区管理。
专题十六 旅游地理
一、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1.拉动经济发展
①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②发展国内旅游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2.促进文化繁荣
①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②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③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3.促进社会进步
①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
②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③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④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特征、价值
分类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景观
气象气候景观
水文地理景观
生物
景观
建筑
景观
文化艺术景观
风土
民情
举例
路南石林
吉林雾凇
黄果树瀑布
香山
红叶
丽江
古城
“三大”
石窟
傣族泼水节
特性
不同性
季节性和地域性
可创造性、可变异性、可移动性
共同性
多样性、非凡性、长存性
价值
不同性
美学价值、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共同性
经济价值
判断旅游资源的类型时,关键看吸引旅游者的主导要素,如华山之“险”,吉林“雾凇”,这三种都属于自然旅游资源;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与民族风情相关的人文活动,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三、旅游景观的欣赏
(1)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北方山水风景——夏季;北国风光——冬季
随天气或时间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观大潮;青海湖鸟岛——五月
人文景观
赛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壮时举行
(2)选择观赏位置
观赏位置
旅游景观
观赏效果
远望
高处
峰峦
雄伟、奇特
丘陵地区的梯田
高低错落、线面结合
江河、大海
旷景
宫殿
宏伟气派
近看
平视
城市中的湖泊
小巧精致
俯看
较小的湖沼、池塘
水中倒影之妙
置身其中
山水组合景观
船动山移、如游画中
(3)自然与人文和谐
人和
举例
和谐生美——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深山藏古寺
人化自然——以情观景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体会意境——抓住园林景观特点
南北方园林的建筑风格不同,构景手法不同
四、旅游景观的类型、特点及成因
类型
著名景区
景观特点
景观成因
自然旅游景观
地文景观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雄伟壮观,幽深陡峭
流水侵蚀
中国岭南溶洞
洞岩交错,变幻奇特
流水侵蚀、沉积
水域风光
美国夏威夷
层次分明,景色秀丽
火山岛
澳大利亚大堡礁
海中奇观
地壳沉降,珊瑚虫骨骼堆积
人文旅游景观
历史古迹
中国长城
埃及金字塔
雄伟壮观,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极高
城市景观
法国巴黎
历史名城,名胜古迹众多
人类建设
自然和人文双重旅游景观
中国泰山
雄伟壮丽,文物众多
断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
中国黄山
前山雄伟,后山秀丽
一、旅游景观的价值、位置以及意义
1.游览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的区别与联系
价值
含义
制约因素
两者关系
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本身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的高低及其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
资源的质量(即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是旅游开发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游览价值就不会有开发利用价值。但是,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并不意味着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就高,因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还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约
资源的集群状况
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开发利用价值
指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即在旅游市场上能获得的经济收益
游览价值
市场距离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地区接待能力
旅游地环境承载量
2.几种特殊旅游景观观赏位置的选择
(1)地貌的酷似造型,如广东肇庆的七星岩、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安徽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等,只有在特定的位置才能观赏到某种形象。
(2)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之类的景观,如长江三峡、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桂林的芦笛岩溶洞等,要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3)瀑布景观,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而黄河壶口瀑布位于晋陕大峡谷中,需从两侧俯视。
3.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与旅游规划
1.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方法
游览价值的评价要从资源本身状况考虑以下三个方面(重在语言的规范性):
①要考虑资源的质量,即考虑其“非凡性”的特点、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其评价性语言为审美价值高(低)、历史文化价值高(低)、非凡性强(弱)。
②要考虑资源的集群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资源集群状况是否优良。
③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其评价性语言为地域组合状况是否优良。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思路
评价某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通常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资源的质量与价值:质量越好,价值越高。
②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则开发条件优越。
③市场距离:越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开发条件越优越。
④地区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好、服务质量高,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⑤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2.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主要步骤
3.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
4.旅游活动设计
三、旅游业与环境保护
1.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2.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①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②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③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
④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
⑤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
3.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危害
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环境污染
旅游交通、食宿和游览活动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以及噪声等
破坏旅游环境及生态平衡,危害旅游区居民和旅游者
对生物的危害
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迁徙路线
生态结构失调、环境功能减退,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灭绝对
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
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
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河岸、湖岸等
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建筑物、索道、山区公路、停车场等人工设施的建设
破坏了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
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
使旅游地社区传统文化消亡或商业化、表演化,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可能毁于一旦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不文明的游客行为、过大的游客流量
造成文物古迹不可逆转的破坏
城市化问题
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
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密、交通拥挤
【典例1】(2020?陕西省榆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城台儿庄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1938年春,古城化为废墟;2008年台儿庄古城重建。目前融汇八大建筑风格为一体,汇集72座庙宇于一城,保留有53处战争遗迹,拥有18个汪塘和15km的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搖曳、遍游全城。台儿庄是古运河畔唯一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座二战纪念城市,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
简述台儿庄古城旅游业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古城开发的社会意义。
【答案】有利条件: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非凡性突出;旅游资源地域集群状况好;地处鲁苏两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临近经济发达地区,旅游消费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
社会意义:有利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敦育。
【解析】
旅游业开发的有利条件可从旅游资源的种类、价值、集群状况及交通、市场和接待能力说明。社会意义包括文化、教育意义。
【典例2】(2019?全国卷Ⅰ)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39千米,距大邑县城8.5千米。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公馆27座、现代博物馆30余座,在全国同类小镇中首屈一指,素有“中国博物馆小镇”之称。近年来,安仁古镇开展了以博物馆为特色的观光旅游,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存在游客很少留宿古镇的现象。
简述游客在安仁古镇很少留宿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古镇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主要原因:安仁古镇离成都市区(和大邑县城)近,大部分游客在观光旅游结束容易返回市区(县城)。古镇旅游主要以参观博物馆和公馆为主,旅游项目相对单一,游客选择余地较少。
合理建议:挖掘古镇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建立各类文创基地,)开展深度体验游。充分利用古镇周边自然环境,拓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体验游。改善古镇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等。
【解析】由材料“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39千米,距大邑县城8.5千米”可知,安仁古镇距离城市和县城较近,所以大部分游客很少在安仁古镇留宿。“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公馆27座、现代博物馆30余座”游览项目单一,需要耗费时间短,所以很少游客留宿。要想提高游客留宿数量要从当地拓展旅游项目角度分析,挖掘古镇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开展深度体验游。充分利用古镇周边自然环境,拓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体验游。改善古镇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等,以延长游览时间,促进游客留宿。
【典例3】(2018?全国卷)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
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答案】1、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可促进地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有利于增加景区内居民的收入,可减少对旅游收入的过度依赖,优化景区旅游环。
3、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可降低旅游活动对景区环境的影响,便于地震发生时游客疏散和安置,有利于保护游客的安全、降低财产损失,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注意审题,材料从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三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方面分析其对旅游发展的意义。结合材料可知,九寨沟发生地震,地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九寨沟景区接待条件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可促进震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降低当地居民收入风险;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可减轻对旅游区的压力,减轻地质灾害损失,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