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观察身边的动物 教学设计
观察身边的动物
一、教材分析
本课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两种动物—猫和鸡,意图是在学生对常见的动物有了广泛了解之后,以两个典型动物为载体,训练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环境,从中提取动物的特征,并加以描述的能力。猫和鸡大多由人工饲养,会让学生感到熟悉与亲切,也兼顾了城市与乡村两种地域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他们分别属于哺乳动物与鸟类,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各有特点,互不相同。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可看可说。除了展现两种动物完整的身体外形的图片外,还分别提供了4幅插图,主要展现了获取食物与水、运动的生活情形。而鸡的4幅插图中还展现了公鸡、母鸡、小鸡仔的图片,体现了鸡的繁殖特征。在学生看图寻找两种动物特征的过程中,就会对它们的运动、吃喝,乃至繁殖有所发现和表述。当然,学生对两种动物的特征把握不只限于教材的几幅插图,“关于猫和鸡,你还知道些什么”旨在继续丰富对两种动物的认识,积累关于它们的更多特征。最后,将找寻常见动物的特征的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鼓励学生找更多不同的动物,关注它们的特征及有趣之处,并及时加以记录。
上述活动的推进,将为后续一系列的学习和活动奠定基础;为日后探究动物的秘密做最基础的准备;为抓动物特征并模仿动物活动做准备;为归纳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做准备;为将动物按照运动方式或食性分类做准备;为中年级学习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如鸟类、哺乳类)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但是好奇心很强,对身边的动物很感兴趣。在课前了解到几乎人人家里都有喂鸡,大部分学生家里有养猫,这于他们对本课的学习非常有利,他们对猫和鸡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已经了解到鸡和猫许多特征,诸如,鸡有尖尖的嘴巴和鸡爪,这些特征已经知道只是不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出来,不理解什么是特征。所以,课堂上应注重帮助学生梳理各项概念,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渗透对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指导。此外,在课前布置学生回家再仔细观察,“猫和鸡喜欢做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就能积累更多的直观经验为深化本课的学习构建知识的框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猫和鸡等常见动物的外部主要特征。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发现猫和鸡的主要特征,并能进行简单的描述。
3.科学态度
对常见动物有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和分享。
4.STSE? 认识到要保护身边的动物。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猫和鸡的外部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用观察猫的方法来观察鸡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在家观察猫和鸡
教师准备:猫和鸡外形与典型生活状态的PPT。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猜一猜:让学生们听动物的叫声,猜猜是什么动物呢?(猫的叫声、公鸡打鸣的声音)
二、新课学习
(一)观察猫
1观察猫的外形
出示猫的图片,让学生观看。提问:找找猫长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爱的地方呢?或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呢?(学生自由地开始观察活动)
2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补充。师生总结猫的主要外形特征。(头、颈、躯干、四肢、尾)
3巩固学习:(师生一起边圈边读、学生代表圈读、去提示教师圈指名学生读)
4观察猫的进食、捕食以及猫的运动特点
(1)观看猫进食、捕食的视频,带领学生观察猫的进食、捕食运动特点。
(2)出示猫爬树、捉老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并描述爪子在猫捕食和运动中起到的作用。
(3)出示猫与众不同的身体部分的图片(脂肪质肉垫),让学生观看。引导学生发现并描述猫有脂肪质肉垫能帮助它捕食。
3观察猫的生活习性
(1)提问:猫平时喜欢做什么?或是经常做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2)提问:你家里或邻居家有猫吗?关于猫,你还知道些什么?
(3)师生交流
(4)教师小结:猫经常做的事,喜欢做的事,我们就说是它的生活习性。
(二)观察鸡1观察鸡的外形
过渡:现在让我们用观察猫的方法来观察鸡吧
(1)出示鸡的图片,供学生观察。
提问:找找鸡的外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学生分组自由地开始观察活动。学生代表发言。
(3)教师引导,师生总结鸡的主要外形特征。(头、颈、躯干、四肢、尾)
(4)提问:猫和鸡的外形有什么不同?
师生交流(引导发现主要区别:毛和羽毛、四肢的差异)
2小组讨论说一说鸡的进食、觅食以及鸡的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
(1)小组讨论,代表发言(2)师生交流
3看图分项梳理鸡的进食、觅食以及鸡的运动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游戏:拼一拼(拼出漂亮的大公鸡)
四、总结:我们发现的鸡和猫的可爱之处、有趣之处、印象深刻的地方,都可以算作是它们的特征。
五、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像这节课观察猫和鸡一样,课后再观察观察更多常见的动物,记录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