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石潭记》同步课件(38张PPT)+同步教案+同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小石潭记》同步课件(38张PPT)+同步教案+同步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1 11:18:48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你知道这幅画是根据谁写的哪首诗的意境而创作的吗?
——柳宗元《江雪》
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能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并谈谈理由。
明确:是“孤”和“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他曾官至礼部员外郎,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这里他寄情山水,写下了一系列山水游记文章,叫《永州八记》,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语句,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他是河东人,曾任柳州刺史,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著有《柳河东集》。和韩愈并称“韩柳”。
作者介绍
第一课时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题解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寄情山水,借景抒情。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最高的应该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小石潭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预习检查
1、根据课文填空
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⑵土地平旷, 。 。
⑶ ,并怡然自乐。
⑷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不复出焉; 。
2、文学常识填空
⑴“记”是古代的一种 ,主要是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 或 ,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遂与外人隔绝
文体
记载事物
抒发作者的感情
见解

⑵柳宗元,字 ,唐代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之一。他和 是唐代“ ”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他是河东人,曾任柳州刺史,所以人称 或 。著有《柳河东集》。
3、给下列加点注音:
篁( )竹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 )然
俶( )尔? 翕( )忽? 差( )互?? 悄怆( )?? 幽邃( )? 龚( )古
子厚
唐宋八大家
韩愈
古文运动
柳河东
柳柳州
huáng
chí
kān

y?
chù

chuàng
suì
liè
ɡōnɡ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 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感知课文
1.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
2、注音或写汉字
清冽( ) 佁( )然 俶( )尔? ?
差( )互?? xī( )忽 悄chuànɡ( )幽suì( )? 寂liáo( )
《永州八记》
抒情议论
散文
柳宗元
山水游记
邃 
liè 
y ǐ  
chù
翕 
cī 
怆 
 
寥 
课堂检测
3、填写词语:
如鸣 环 水 清洌 蒙 摇 参差 拂 日光下 ___然不动 尔远逝 往来 忽 斗 蛇 神 骨 悄 幽 ___而从者
4、按课文填空: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心乐之。
⑵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
⑶日光下澈,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似与游者相乐。
⑷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
⑸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佩环,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往来翕忽,
悄怆幽邃
5、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⑵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⑶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 灭 可 见。
⑷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⑸坐 潭 上,四 面 竹 树 环 合,寂 寥 无 人,
凄 神 寒 骨,悄 怆 幽 邃。
⑹以 其 境 过 清,不 可 久 居,乃 记 之 而 去。
6、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⑴日 光 下 澈 影 布 石 上 佁 然 不 动 俶 尔 远 逝 往 来 翕 忽 似与 游 者 相 乐
⑵同 游 者 吴 武 陵 龚 古 余 弟 宗 玄
5、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潭/西 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⑷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⑸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⑹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注音或写汉字
篁( )竹 清liè( ) 卷( )石底 为chí( ) 翠蔓( ) 摇zhuì( )
参差( ) 寂寥( ) 奉yī( )
2.填写词语:
如鸣 环 水 清洌 蒙 摇 参差 拂 日光下 ___然不动 尔远逝 往来 忽 斗 蛇 神 骨 悄 幽 ___而从者
huáng
liè
ju?n
chí
màn

cēn cī
liáo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竹林
向下,往下
格外,特别
清澈
把 | 作为
遮掩、缠绕、
摇动、连接
译文:从小山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 ,听见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这声音)使我 心中快乐。砍掉竹子,开出道路,往下 走就看见了一个小水潭,潭水格外清澈。(潭)把整块的石 头作为底,靠近岸边,水底的石头翻卷着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以…为乐
向西
成为
疏通文意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从小山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 ,听见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这声音)使我心中快乐。
砍掉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走就看见了一个小水潭,潭水格外清澈。
(潭)把整块的石 头作为底,靠近岸边,水底的石头翻卷着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翻译下列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大约
在空中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译文: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太阳光向下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 敏捷,好像和游览的人相互取乐。
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那样
曲折
看见
译文: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忽现忽隐,都看得清楚 。那岸 的形状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能够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向下
指示代词,那
能够
像狗的牙齿一样


穿透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
依靠似的。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太阳光向下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
动也不动。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 敏捷,好像和游览的
人相互取乐。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
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忽现忽隐,都看得清楚。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岸 的形状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能够知道小溪的源
头(在什么地方)。
翻译下列句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环绕合抱
连词,因为
凄清
停留
于是,就
离开
跟从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于凄清,不能够久留,就记下它的情景离开了。
译文: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 玄。跟随我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 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忧伤的样子
使……凄凉
使……寒冷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
怆幽邃。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
悄的没 有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
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于凄清,不能够久留,就记下
它的情景离开了。
3.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
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 玄。
跟随我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 叫恕
己,一个叫奉壹。
翻译下列句子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课文:
2、翻译句子: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太阳光向下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忽现忽隐,都看得清楚。。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文言知识归纳
1、解释重点实词
⑴水尤清冽
⑵如鸣佩环
⑶伐竹取道
⑷青树翠蔓
⑸蒙络摇缀
⑹参差披拂
⑺潭中鱼可百许头
⑻日光下澈
⑼影布石上
格外,特别
发出声音
这里指开辟
翠绿的藤蔓
遮掩
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表示大约的数量
照射
照映
二、
⑽佁然不动
⑾俶尔远逝
⑿往来翕忽
⒀斗折蛇行
⒁明灭可见
⒂悄怆幽邃
⒃其岸势犬牙差互
⒄不可知其源
⒅以其境过清
⒆不可久居
⒇乃记之而去
愣住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
曲折
显现,看得见
寂静
相互交错
源头
凄清
停留
离开
隐去,看不见
悲伤
深远

2、一词多义
⑴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隶而从者
⑵环①如鸣佩环 ②四面竹树环合为
⑶清①水尤清洌 ②以其境过清
⑷乐①心乐之 ②似与游者相乐
⑸之①心乐之 ②乃记之而去
⑹为①全石以为底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⑺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不可知其源 ③明灭可见
⑻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同游者
⑼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⑽而①乃记之而去 ②潭西南而望 ③隶而从者
⑾见①下见小潭 ②明灭可见
文言知识归纳

跟从
玉环
环绕
清澈
凄清
逗乐
以…为乐
佩环发出的声音
代看到的情形
成为
作为
能够
大约
游览
游动


因为
表修饰
表承接
表并列
可以
发现
看见
3、古今异义:
⑴闻水声 闻:
⑵潭中鱼可许头 可:
⑶不可久居 居:
⑷乃记之而去 去:
⑸隶而从者 隶:
⑹崔氏二小生 生:
(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
(古义:停留 今义:住)
(古义:离开 今义:往)
(古义:随从 今义:奴隶,隶属)
古义:青年,后生 今义:戏
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词类活用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⑵下见小潭 下:
⑶心乐之 乐: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向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⑷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⑸俶尔远逝 远:
⑹潭西南而望 西南:
⑺斗折蛇行 斗:
蛇:
⑻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⑼凄神寒骨 凄:寒: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蛇:像长蛇爬行那样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使…感到凄凉
寒:使…感到寒冷
5、特殊句式
⑴坐潭上
⑵如明佩环
⑶全石以为底
⑷卷石底以出
省略句
(我)坐在潭边。
倒装句,如佩环鸣
好像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
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潭)把整块的石 头作为底
倒装句,石底卷以出
水底的石头翻卷着露出水面
三、文章赏析
1、概括段意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总写小石潭全貌。
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
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第二段写了潭水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潭水清澈。用的侧面描写、动静结合,用游鱼、阳光、描写潭水清澈,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4、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蜿蜒,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课堂小结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
1、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平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五、课堂检测
1、用原文句子填空。
⑴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如鸣佩环。
⑵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⑶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⑷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2006年湖北省天门市)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⑶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⑷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⑵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 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B.之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C.以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
以塞中谏之路(《出师表》)
D.其 其真无马邪(《马说》)???????????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
大约
像蛇一样
使……寒冷
离开?????????????
B
表修饰
表转折



以致
难道

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⑷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
“ ”是近。
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⑸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联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全石以为底
下见小潭
俶尔远逝


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再见
《小石潭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语句,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忆导入:
出示柳宗元的诗《江雪》(同学们熟悉这首诗吗?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多少?)齐读诗,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并谈谈理由。
明确:是“孤”和“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他曾官至礼部员外郎,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这里他寄情山水,写下了一系列山水游记文章,叫《永州八记》,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小石潭记》。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他是河东人,曾任柳州刺史,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著有《柳河东集》。和韩愈并称“韩柳”。
2、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3、题解: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寄情山水,借景抒情。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最高的应该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小石潭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预习设计
1、根据课文填空
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⑵土地平旷,▁▁▁▁▁。▁▁▁▁▁▁▁▁▁▁。
⑶▁▁▁▁▁,并怡然自乐。
⑷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
答案:⑴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⑵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黄发垂髫。⑷自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遂与外人隔绝。
2、 文学常识填空
⑴“记”是古代的一种▁▁,主要是▁▁▁▁▁,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的范畴。
答案:⑴文体 记载事物 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散文
⑵柳宗元,字 ,唐代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之一。他和 是唐代“ ”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他是河东人,曾任柳州刺史,所以人称 或 。著有《柳河东集》。
答案:子厚 唐宋八大家 韩愈 古文运动 柳河东 柳柳州
给下列加点注音:
篁( )竹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 )然俶( )尔? 翕( )忽? 差( )互?? 悄怆( )( )?? 幽邃( )? 龚( )古
答案:huánɡ liè chí yǔ kān yǐ chù xī cī qiǎo chuànɡ suì ɡōnɡ
四、感知课文
1、掌握生字的读音
2、划分课文朗读节奏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 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按课文填空。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 。
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 , , ,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答案: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 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皆若空游无所依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五、课堂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⑴《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⑵《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
答案:⑴抒情议论 散文⑵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2、注音或写汉字
清冽( ) 佁然( ) 俶尔( )? ?差( )互?? xī( )忽 qiǎo ( )chuànɡ( )?幽suì( )? 寂liáo( )
答案:liè y ǐ chù cī 翕 怆 邃 寥
3、填写词语:
如鸣 环 水 清洌 蒙 摇 参差 拂 日光下 ____然不动 尔远逝 往来 忽 斗 蛇 神 骨 悄 幽 ____而从者
答案:佩 尤 络 缀 披 澈 佁 俶 翕 折 行 凄 寒 怆 邃 隶
4、按课文填空: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心乐之。
⑵青树翠蔓, , 。
⑶日光下澈, , , ,似与游者相乐。
⑷潭西南而望, , 。
⑸四面竹树环合, , , 。
答案: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⑵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⑶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⑸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⑵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⑶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 灭 可 见。
⑷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⑸坐 潭 上,四 面 竹 树 环 合,寂 寥 无 人,
⑹凄 神 寒 骨,悄 怆 幽 邃。
⑺以 其 境 过 清,不 可 久 居,乃 记 之 而 去。
答案: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潭/西 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⑷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⑸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⑹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⑴日 光 下 澈 影 布 石 上 佁 然 不 动 俶 尔 远 逝 往 来 翕 忽 似与 游 者 相 乐
⑵同 游 者 吴 武 陵 龚 古 余 弟 宗 玄
答案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注音或写汉字
篁( )竹 清liè( ) 卷( )石底 为chí( ) 翠蔓( )摇zhuì( ) 参( )差 寂寥( ) 奉yī( )
答案:huáng liè ju?n chí màn 缀 cēn cī liáo 壹
2.填写词语:
如鸣 环 水 清洌 蒙 摇 参差 拂 日光下 ____然不动 尔远逝 往来 忽 斗 蛇 神 骨 悄 幽 ____而从者
答案:佩 尤 络 缀 披 澈 佁 俶 翕 折 行 凄 寒 怆 邃 隶
二、疏通文意
1.掌握下列字词的意思
西( ) 乐( ) 伐( ) 下( ) 尤( ) 洌( ) 以( ) 蒙( ) 络( ) 摇( )缀( ) 可( ) 许( ) 空( ) 澈( ) 佁然( ) 俶尔( )翕忽( ) 西南( ) 斗( ) 蛇( ) 见( ) 其( )
犬牙( ) 可( ) 其( )环合( ) 凄( )寒( )
怆( ) 以( )清( ) 居( ) 去( ) 隶( )
答案:向西 以…为乐 砍伐 向下 特别 清凉 把 遮掩、缠绕、摇动、连接 大约 左右 在空中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向西南 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那样 看见 它的 像狗的牙齿一样 能够 它的 环绕合抱 使……凄凉 使……寒冷 忧伤的样子 因为 凄清 停留 离开 跟从
2、翻译下列句子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山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 ,听见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这声音)使我心中快乐。
⑵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掉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走就看见了一个小水潭,潭水格外清澈。
⑶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潭)把整块的石 头作为底,靠近岸边,水底的石头翻卷着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⑷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⑸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⑹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太阳光向下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
⑺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 敏捷,好像和游览的人相互取乐。
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忽现忽隐,都看得清楚 。
⑼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岸 的形状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能够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⑽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⑾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于凄清,不能够久留,就记下它的情景离开了。
⑿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 玄。跟随我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 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四、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从小丘西( )行百二十步
⑵水尤( )清洌
⑶蒙( )络( )摇( )缀( )
⑷潭中鱼可( )百许头
⑸影布( )石上
⑹佁然( )不动
⑺俶尔( )远逝( )
⑻往来翕忽( )
⑼不可久居( )
⑽乃记之而去( )
⑾隶( )而从者
答案: ⑴名词作状语,向西⑵格外,特别⑶遮掩、缠绕、摇动、连接⑷大约⑸映⑹呆呆的样子⑺忽然 往⑻轻快敏捷的样子⑼停留⑽离开⑾跟从
2、翻译下列句子
⑴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掉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走就看见了一个小水潭,潭水格外清澈。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⑶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太阳光向下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
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忽现忽隐,都看得清楚 。
⑸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⑹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三课时
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课文:
2、翻译句子: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太阳光向下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忽现忽隐,都看得清楚。
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二、文言知识归纳
1、解释重点实词
⑴水尤( )清冽( )
⑵如鸣( ) 佩环
⑶伐竹取( ) 道
⑷青树翠蔓( )
⑸蒙络摇缀( )
⑹参差披拂( )
⑺潭中鱼可百许( ) 头
⑻日光下澈( )
⑼影布( ) 石上
⑽佁然( )不动
⑾俶尔( )远逝( )
⑿往来翕忽( )
⒀斗折( )蛇行
⒁明灭( )可见
⒂悄怆( )幽邃( )
⒃其岸势犬牙差互( )
⒄不可知其源( )
⒅以其境过清 ( )
⒆不可久居 ( )
⒇乃记之而去( )
答案:⑴格外,特别⑵发出声音⑶这里指开辟⑷翠绿的藤蔓⑸遮掩 缠绕 摇动 连接⑹参差不齐,随风飘荡⑺表示大约的数量⑻照射⑼照映⑽愣住的样子⑾忽然⑿轻快敏捷⒀曲折⒁显现,看得见⒂寂静⒃相互交错⒄源头⒅凄清⒆停留⒇离开
2、一词多义
⑴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隶而从者
⑵环①如鸣佩环 ②四面竹树环合为
⑶清①水尤清洌 ②以其境过清
⑷乐①心乐之 ②似与游者相乐
⑸之①心乐之 ②乃记之而去
⑹为①全石以为底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⑺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不可知其源 ③明灭可见
⑻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同游者
⑼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⑽而①乃记之而去 ②潭西南而望 ③隶而从者
⑾见①下见小潭 ②明灭可见
答案:⑴①自②跟从⑵①玉环②环绕⑶①清澈②凄清⑷①以…为乐②逗乐⑸①佩环发出的声音 ②代看到的情形⑹①作为②成为⑺①大约②能够③可以⑻①游动②游览⑼①把②来③因为⑽①表承接②表修饰③表并列⑾①发现②看见
3、古今异义:
⑴闻水声 闻:
⑵潭中鱼可许头 可
⑶不可久居 居
⑷乃记之而去 去:
⑸隶而从者 隶
⑹崔氏二小生 生:
答案:⑴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⑵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⑶古义:停留 今义:住⑷古义:离开 今义:往⑸古义:随从 今义:奴隶,隶属⑹古义:青年,后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词类活用
⑴从小丘西行 ⑵下见小潭
⑶心乐之 ⑷皆若空游无所依
⑸俶尔远逝 ⑹潭西南而望
⑺斗折蛇行 ⑻其岸势犬牙差互
⑼凄神寒骨
答案:⑴名词作状语,向西⑵名词作状语,向下⑶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⑷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⑸名词作状语,向远处⑹名词作状语,向西南⑺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长蛇爬行那样
⑻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⑼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使…感到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5、判断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坐潭上
省略句。(我)坐在潭边。
⑵如明佩环
倒装句,如佩环鸣。好像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
⑶全石以为底
倒装句,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的石 头作为底。
⑷卷石底以出
倒装句,石底卷以出。水底的石头翻卷着露出水面。
三、文章赏析
三、文章赏析
1、概括段意
第1段:总写小石潭全貌。
第2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3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
第4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5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第二段写了潭水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潭水清澈。用的侧面描写、动静结合,用游鱼、阳光、描写潭水清澈,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4、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蜿蜒,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课堂小结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
1、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平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五、课堂检测:
1、用原文句子填空。
⑴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⑵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⑶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⑷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答案:⑴如鸣佩环。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⑶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2006年湖北省天门市)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水尤清洌(??? )?????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④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答案:①特别 ②像蛇一样 ③使……寒冷 ④离开?????
⑵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①以其境过清???? 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为①全石以为底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C.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而①潭西南而望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答案:D(A.①凄清②清波B.①作为②对,向C.①大约②值得D.①表修饰②?表修饰)
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联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⑷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 ”是近。
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答案:①全石以为底②下见小潭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
⑸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反思]
1、《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于是我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后练习一“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游览小石潭。
2、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本文的课件,让学生分组观看。课堂上我激情满怀,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乐和忧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
3、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文章内容,养成初步的语感。但个别学生朗读不够充分,语感较差。因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
4、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形成诵读能力。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当堂背诵。
5、学生掌握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做到学以致用。但当堂没有写完,不能展示。这是因为本节的容量太大,没有学生充足的写作时间。






《小石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语句,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学习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学习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回忆导入:
出示柳宗元的诗《江雪》(同学们熟悉这首诗吗?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多少?)齐读诗,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并谈谈理由。
明确:是“孤”和“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他曾官至礼部员外郎,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这里他寄情山水,写下了一系列山水游记文章,叫《永州八记》,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小石潭记》。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他是河东人,曾任柳州刺史,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著有《柳河东集》。和韩愈并称“韩柳”。
2、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3、题解: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寄情山水,借景抒情。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最高的应该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小石潭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预习设计
1、根据课文填空
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⑵土地平旷,▁▁▁▁▁。▁▁▁▁▁▁▁▁▁▁。
⑶▁▁▁▁▁,并怡然自乐。
⑷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
答案:⑴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⑵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黄发垂髫。⑷自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遂与外人隔绝。
2、 文学常识填空
⑴“记”是古代的一种▁▁,主要是▁▁▁▁▁,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的范畴。
答案:⑴文体 记载事物 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散文
⑵柳宗元,字 ,唐代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之一。他和 是唐代“ ”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因为他是河东人,曾任柳州刺史,所以人称 或 。著有《柳河东集》。
答案:子厚 唐宋八大家 韩愈 古文运动 柳河东 柳柳州
给下列加点注音:
篁( )竹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 )然俶( )尔? 翕( )忽? 差( )互?? 悄怆( )( )?? 幽邃( )? 龚( )古
答案:huánɡ liè chí yǔ kān yǐ chù xī cī qiǎo chuànɡ suì ɡōnɡ
四、感知课文
1、掌握生字的读音
2、划分课文朗读节奏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 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按课文填空。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 。
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 , , ,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答案: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 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皆若空游无所依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五、课堂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⑴《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⑵《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
答案:⑴抒情议论 散文⑵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2、注音或写汉字
清冽( ) 佁然( ) 俶尔( )? ?差( )互?? xī( )忽 qiǎo ( )chuànɡ( )?幽suì( )? 寂liáo( )
答案:liè y ǐ chù cī 翕 怆 邃 寥
3、填写词语:
如鸣 环 水 清洌 蒙 摇 参差 拂 日光下 ____然不动 尔远逝 往来 忽 斗 蛇 神 骨 悄 幽 ____而从者
答案:佩 尤 络 缀 披 澈 佁 俶 翕 折 行 凄 寒 怆 邃 隶
4、按课文填空: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心乐之。
⑵青树翠蔓, , 。
⑶日光下澈, , , ,似与游者相乐。
⑷潭西南而望, , 。
⑸四面竹树环合, , , 。
答案: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⑵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⑶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⑸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⑵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⑶潭 西 南 而 望,斗 折 蛇 行,明 灭 可 见。
⑷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 其 源。
⑸坐 潭 上,四 面 竹 树 环 合,寂 寥 无 人,
⑹凄 神 寒 骨,悄 怆 幽 邃。
⑺以 其 境 过 清,不 可 久 居,乃 记 之 而 去。
答案: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潭/西 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⑷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⑸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⑹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⑴日 光 下 澈 影 布 石 上 佁 然 不 动 俶 尔 远 逝 往 来 翕 忽 似与 游 者 相 乐
⑵同 游 者 吴 武 陵 龚 古 余 弟 宗 玄
答案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注音或写汉字
篁( )竹 清liè( ) 卷( )石底 为chí( ) 翠蔓( )摇zhuì( ) 参( )差 寂寥( ) 奉yī( )
答案:huáng liè ju?n chí màn 缀 cēn cī liáo 壹
2.填写词语:
如鸣 环 水 清洌 蒙 摇 参差 拂 日光下 ____然不动 尔远逝 往来 忽 斗 蛇 神 骨 悄 幽 ____而从者
答案:佩 尤 络 缀 披 澈 佁 俶 翕 折 行 凄 寒 怆 邃 隶
二、疏通文意
1.掌握下列字词的意思
西( ) 乐( ) 伐( ) 下( ) 尤( ) 洌( ) 以( ) 蒙( ) 络( ) 摇( )缀( ) 可( ) 许( ) 空( ) 澈( ) 佁然( ) 俶尔( )翕忽( ) 西南( ) 斗( ) 蛇( ) 见( ) 其( )
犬牙( ) 可( ) 其( )环合( ) 凄( )寒( )
怆( ) 以( )清( ) 居( ) 去( ) 隶( )
答案:向西 以…为乐 砍伐 向下 特别 清凉 把 遮掩、缠绕、摇动、连接 大约 左右 在空中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 轻快敏捷的样子 向西南 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那样 看见 它的 像狗的牙齿一样 能够 它的 环绕合抱 使……凄凉 使……寒冷 忧伤的样子 因为 凄清 停留 离开 跟从
2、翻译下列句子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山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 ,听见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这声音)使我心中快乐。
⑵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掉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走就看见了一个小水潭,潭水格外清澈。
⑶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潭)把整块的石 头作为底,靠近岸边,水底的石头翻卷着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⑷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⑸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⑹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太阳光向下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
⑺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 敏捷,好像和游览的人相互取乐。
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忽现忽隐,都看得清楚 。
⑼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岸 的形状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能够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⑽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⑾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于凄清,不能够久留,就记下它的情景离开了。
⑿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 玄。跟随我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 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四、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从小丘西( )行百二十步
⑵水尤( )清洌
⑶蒙( )络( )摇( )缀( )
⑷潭中鱼可( )百许头
⑸影布( )石上
⑹佁然( )不动
⑺俶尔( )远逝( )
⑻往来翕忽( )
⑼不可久居( )
⑽乃记之而去( )
⑾隶( )而从者
答案: ⑴名词作状语,向西⑵格外,特别⑶遮掩、缠绕、摇动、连接⑷大约⑸映⑹呆呆的样子⑺忽然 往⑻轻快敏捷的样子⑼停留⑽离开⑾跟从
2、翻译下列句子
⑴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掉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走就看见了一个小水潭,潭水格外清澈。
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⑶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太阳光向下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
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忽现忽隐,都看得清楚 。
⑸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⑹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三课时
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课文:
2、翻译句子: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⑵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太阳光向下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溪身忽现忽隐,都看得清楚。
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二、文言知识归纳
1、解释重点实词
⑴水尤( )清冽( )
⑵如鸣( ) 佩环
⑶伐竹取( ) 道
⑷青树翠蔓( )
⑸蒙络摇缀( )
⑹参差披拂( )
⑺潭中鱼可百许( ) 头
⑻日光下澈( )
⑼影布( ) 石上
⑽佁然( )不动
⑾俶尔( )远逝( )
⑿往来翕忽( )
⒀斗折( )蛇行
⒁明灭( )可见
⒂悄怆( )幽邃( )
⒃其岸势犬牙差互( )
⒄不可知其源( )
⒅以其境过清 ( )
⒆不可久居 ( )
⒇乃记之而去( )
答案:⑴格外,特别⑵发出声音⑶这里指开辟⑷翠绿的藤蔓⑸遮掩 缠绕 摇动 连接⑹参差不齐,随风飘荡⑺表示大约的数量⑻照射⑼照映⑽愣住的样子⑾忽然⑿轻快敏捷⒀曲折⒁显现,看得见⒂寂静⒃相互交错⒄源头⒅凄清⒆停留⒇离开
2、一词多义
⑴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隶而从者
⑵环①如鸣佩环 ②四面竹树环合为
⑶清①水尤清洌 ②以其境过清
⑷乐①心乐之 ②似与游者相乐
⑸之①心乐之 ②乃记之而去
⑹为①全石以为底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⑺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不可知其源 ③明灭可见
⑻游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同游者
⑼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⑽而①乃记之而去 ②潭西南而望 ③隶而从者
⑾见①下见小潭 ②明灭可见
答案:⑴①自②跟从⑵①玉环②环绕⑶①清澈②凄清⑷①以…为乐②逗乐⑸①佩环发出的声音 ②代看到的情形⑹①作为②成为⑺①大约②能够③可以⑻①游动②游览⑼①把②来③因为⑽①表承接②表修饰③表并列⑾①发现②看见
3、古今异义:
⑴闻水声 闻:
⑵潭中鱼可许头 可
⑶不可久居 居
⑷乃记之而去 去:
⑸隶而从者 隶
⑹崔氏二小生 生:
答案:⑴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⑵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⑶古义:停留 今义:住⑷古义:离开 今义:往⑸古义:随从 今义:奴隶,隶属⑹古义:青年,后生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词类活用
⑴从小丘西行 ⑵下见小潭
⑶心乐之 ⑷皆若空游无所依
⑸俶尔远逝 ⑹潭西南而望
⑺斗折蛇行 ⑻其岸势犬牙差互
⑼凄神寒骨
答案:⑴名词作状语,向西⑵名词作状语,向下⑶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⑷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⑸名词作状语,向远处⑹名词作状语,向西南⑺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长蛇爬行那样
⑻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⑼形容词使动用法 凄:使…感到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5、判断下列特殊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坐潭上
省略句。(我)坐在潭边。
⑵如明佩环
倒装句,如佩环鸣。好像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
⑶全石以为底
倒装句,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的石 头作为底。
⑷卷石底以出
倒装句,石底卷以出。水底的石头翻卷着露出水面。
三、文章赏析
三、文章赏析
1、概括段意
第1段:总写小石潭全貌。
第2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3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
第4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5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第二段写了潭水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潭水清澈。用的侧面描写、动静结合,用游鱼、阳光、描写潭水清澈,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4、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蜿蜒,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课堂小结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
1、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平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五、课堂检测:
1、用原文句子填空。
⑴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⑵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⑶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⑷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答案:⑴如鸣佩环。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⑶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2006年湖北省天门市)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水尤清洌(??? )?????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④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答案:①特别 ②像蛇一样 ③使……寒冷 ④离开?????
⑵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清①以其境过清???? 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为①全石以为底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C.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而①潭西南而望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答案:D(A.①凄清②清波B.①作为②对,向C.①大约②值得D.①表修饰②?表修饰)
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联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⑷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 ”是近。
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
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答案:①全石以为底②下见小潭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
⑸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