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 :种树郭橐驼传
一、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既然已 “已”通“矣”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孳”通“滋”
3.早缫而绪 “而”通“尔”
(二)古今异义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暗中观察
2.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来实现
3.不抑耗其实而已 他的果实
4.既然已 这样以后
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小百姓
6.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把……作为
7.故乡人号之“驼” 乡里人
8.若不过焉则不及 不是过紧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名我固当 本来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坚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顽固
④蔺相如固止之 坚决
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险要的地势
⑥今日固决死,愿与诸君快战 当然
⑦君子固穷 安守
2.当
①名我固当 恰当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在……的时候
③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在……的时候
④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应当
⑤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担当
⑥人君当神器之重 执掌,主持
⑦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应当
⑧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遮挡,遮蔽
⑨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会,将会
3.故
①故不我若也 所以
②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旧的,熟的
③暮去朝来颜色故 衰退,衰老
④大人故嫌迟 还是,仍然
4.伏
①隆然伏行 趴着
②惧有伏焉 埋伏
③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佩服,敬佩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俯伏
⑤伏清白以死直兮 保持,怀
5.致
①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实现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到达
6.若
①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好像
②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你的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如果
④曾不若孀妻弱子 比得上
⑤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的样子
⑥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这样的,这
7.病
①故病且怠 困苦不堪
②君之病在肠胃 大病
8.顾
①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回头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看
9.怜
①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担心
②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爱戴
③可怜体无比 喜爱
10.实
①不抑耗其实而已 果实
②其实仇之 实际上
③早实以蕃 结果实
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诚实
11.且
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并且
②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尚且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 将要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暂且,暂时
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
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即使,即或
(四)词类活用
1、名我固当 命名 名作动
2、早实以蕃 结果实 名作动
3、根拳而土易 伸展不开 名作动
4、其筑欲密 夯土 动作名
5、病偻,隆然伏行 患……病 名作动
6、故乡人号之“驼” 称呼 名作动
7、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用手抓 名作动
8、旦视而暮抚 在早上,;在晚上 名作状
9、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仇恨 名作动
10、驼业种树 把……作职业 名词的意动用法
11、鸣鼓而聚之 使……聚集 动词的使动用法
12、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保全,使……全 副词的使动用法
13、非有能硕茂之也 使……大;使……茂盛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4、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使……早结果;使……繁多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使……繁衍;使……安定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五、文言句式
1.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判断句
2.故不我若也 宾语前置
3.吾又何能为哉? 宾语前置
4.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宾语前置
5.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定语后置
6..传其事以为官戒。
二、课内精读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1——4题。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善。名我固当 固:本来。
B.故病且怠 病:穷困。
C.根拳而土易 拳:拳曲,伸展不开。
D.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字:写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
B.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便一生长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管班
C.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D. 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传其事以为官戒
3.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的“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C.驼所种树,无不活,且硕茂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8.如果把郭橐驼种树的道理运用到教育少年儿童上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要关怀身体成长,又要关心思想成长,不能放任自流。
B.既要抓好关键环节,又要顺其自然,不要揠苗助长。
C.既要搞好家庭教育,又要做好学校教育,不要只重视-一面。
D.既要教会做事,又要教会做人,不要急功近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3)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穷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潃瀡①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已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注]①潞髓(xiu suU):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B.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C.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D.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B.贞元,是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秦始皇即位后首创年号。
C.尚书郎,古官名,东汉始置,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政务,通称为尚书郎。
D.祝融,是三皇五帝时夏官火正的官名,与大司马是同义词。历史上有多位著名的祝融被后世祭祀为火神灶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中“骇”“疑”“喜”三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后文叙议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
B.作者认为王参元很有才华,但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人生疑,这是王参元遭到世人猜疑的主要原因。
C.作者在贞元十五年就读到王参元的文章,在读后的六七年中一直没有对王参元的文章作 出应有的评价。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针砭了当时诋毁人才的恶劣的社会风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⑵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3)黔其庐者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 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
阅读题参考答案
课内精读
1.D [A本性/方法;B生长/治理;C因采连词,所以形容词,E.这里指旧的土;D作为。]
2.C [A将要;B尚且;C与题干中“且”均为“而且”义;D尚且。
3.B [根据文中“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尽”一句可知。]
4.(1)其他种树的人虽然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2)橐驼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面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更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
(3)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这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而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
课外拓展
1. A [正确的标点为: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管相系。许不易灾,君于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2.B [年号是汉武帝首创的。]
3.B [“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人生疑”等内容不是作者的看法。]
4.(1)我刚听到这个消息时很吃惊,接着又怀疑起来,最后却非常高兴,原本打算慰问您,现在却改成祝贺您了。
(2)但我偶尔在同事中称道您几句,还是有人挤眉弄眼,暗暗讥笑。
(3)烧黑了房屋,烧红了墙壁,来表示您家已经一无所有了,这样您本身的才能就能够自然显露出来而不受玷污了。
[参考译文]
收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了火灾,家里什么也没有留存下来。我刚听说大吃- -惊,接着又产生一些疑问,最后竟然感到非常高兴。原本打算慰问您,现在却改成祝贺您了。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言辞又简略,因此还不能详尽地了解您受灾的情况。如果真的烧得精光而一无所有,那正是我要特别祝贺您的原因。
您殷勤奉养父母,生活得很安乐,只希望过恬静舒适、平安无事的日子。现在竞遭受到烈火焚烧的意外事情,而使您震惊恐惧,甚至连油脂、淀粉这样的东西,也许都供应不上了,我因此起初感到大为吃惊。
人们的言谈之中都说:事物的圆满或空缺,灾祸或幸福,都是相互依存转化,来去无定的。有的人将要大有作为的时候,开始总会经历一个困苦动荡、担惊受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就有水火的灾害,就有小人的怨恨毁谤。历经劳苦变动的磨难之后,才能奔上光明的前途,古时候的人都是这样。但是,这些说法不仅大而无当而且荒诞不稽,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因此就一定相信,所以我接着便对它产生了疑问。
凭着您读了不少古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又精通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所作所为都显示出您的多才多能,然而做官却不能超出众人之上,从而未取得显赫尊贵的地位,这里并没有其他原因。京城的人都说您家里积存着许多财物,爱慕廉洁名声的人都怀有顾虑畏惧心理,因而不敢称道您的好处,尽管自己内心明白,但却藏在心里、含在嘴里不敢说出口来。这是因为公道难以显扬,而世人又多猜忌的缘故啊!谁要一开口,那些爱叽叽咕咕嘲笑别人的人,就认为他得了许多贿赂。
我从贞元十五年(799)看到您的文章以后,藏在心里没敢讲出的赞赏的话大约五六年了,这是我只顾个人得失而长时间有负于公道,不仅是有负于您啊!等到作了见习监察御史和礼部员外郎以后,我自认为有幸当了皇帝身边的大臣,能够畅所欲言了,并想借此机会荐举您,消除您胸中的郁闷。但是当我在适当机会向同僚们称道您的时候,还是有人挤眉弄眼,暗暗讥笑。我深恨自己道德修养还不突出,清白的名声还未确立,而被世人强加上许多罪名,与好友孟几道每谈及此都感到十分痛心。如今您的家幸好被天火烧得精光,众人的疑忌也随之而全部化为灰烬。烧黑了房屋,烧红了墙壁,表明您家已经一无所有了,这样您本身的才能就自然显露出来而不致辱没。您的真实情况完全表现出来,这真是火神所给予您的莫大资助啊!那么,我和孟几道几十年对您的了解,还不如这把火一个晚上给您带来的荣誉大呢。从此您不仅被人谅解,而且会得到公开的赞扬,使那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开口为您说话了。出题考试,决定录取的主考官们,也都敢任命您官职而不再胆战心惊了。这样一来,即使想像过去那样屈已受辱,难道还能办到吗?在这方面,我对您抱有很大的期望,因此,我最后才特别高兴起来。
古时候各国有了灾祸,同等地位的国家都要向受灾国表示慰问。春秋时许国不去慰问受灾国,有识之士都憎恨它。现在我说的这些情况,与古代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在正打算慰问您的时候又转而向您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