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单元测试题(A卷)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当年大西洋上开往欧洲大陆的船只装载的每一种货物,都为一个后来的拉美国家规定了命运,疯狂的人力物力资源掠夺造成了拉美大陆上哪里越是富的不能再富,哪里就越是穷的不能再穷的人类文明惇论。”第一个切开拉丁美洲血管的西方列强是就(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答案】B
【解析】最早对拉美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西班牙,B项正确。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2、下列关于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殖民地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B.主要目的是开拓海外商品市场
C.实施《航海条例》 D.实行残暴的种族奴役政策
【答案】D
【解析】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分布在美洲,故A项错误;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开拓海外商品市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的目的,故B项错误;《航海条例》是英国颁布的,故C项错误;西班牙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在殖民地实行残暴的种族奴役政策,故D项正确。
3、“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据此观点,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 )
A.殖民扩张 B.代议制确立
C.工业革命 D.圈地运动
【答案】A
【解析】材料“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体现的是殖民扩张,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4、如图显示了1945年某地区的人口组成比例。从近代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最初造成这种人口比例形成的西方列强是( )
A.西班牙、葡萄牙 B.西班牙、英国
C.葡萄牙、意大利 D.葡萄牙、法国
【答案】A
【解析】图中的人口组成有原住民、白种人、黑种人、混血统,该图反映的是美洲人口的组成情况。这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以及奴隶贸易引起的。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故选A项。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5、在某国树立的“海外大发现纪念碑”下有一幅世界地图凡是该国航海家到达的地方,都做了标注。其中有一个标识是“澳门,1510”。该国应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吉利 D.意大利
【答案】B
【解析】葡萄牙曾占领中国的澳门,B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6、阅读下面两幅图片。导致图一到图二贸易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图一 黑奴贸易路线图
图二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A.政治文明程度 B.物质利益驱动
C.经济发展水平 D.交通工具革新
【答案】C
【解析】图一黑奴贸易是早期殖民扩张的手段,图二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以后开拓世界市场,出现这样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由手工工场阶段进入到机器大生产阶段,从殖民掠夺转向商品输出,C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政治文明程度、交通工具革新,据此排除A、D两项;物质利益的驱动是不同时期对外扩张的共同因素,排除B项。
6、有学者在论及西欧某国时说,它的造船业发达,于17世纪初“组建了东印度公司,挑战葡萄牙人在亚洲海域的统治地位;它完全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该国是( )
A.荷兰 B.德国 C.法国 D.西班牙
【答案】A
【解析】材料“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与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的特征相符,故选A项。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7、19世纪末20世纪初,取代西班牙成为非律宾的宗主国的是下列哪一国家( )
A.荷兰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答案】D
【解析】1898年美国通过美西战争打败西班牙,取代西班牙成为菲律宾的宗主国,D项正确。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8、控制了苏伊士运河、控制了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的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英国、德国 D.俄国、法国
【答案】A
【解析】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法控制了运河。英、法还利用埃及的财政危机,控制了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A项正确。其他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9、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他们各自制订了侵略计划。其中法国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 )
A.开普敦 B.索马里 C.肯尼迪 D.埃塞俄比亚
【答案】B
【解析】略
10、1884年召开的柏林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哪个问题( )
A.奴隶贸易 B.对外贸易
C.殖民扩张 D.资金短缺
【答案】C
【解析】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C项正确工业革命后,殖民者逐渐放弃了罪恶的奴隶贸易,排除A项;B、D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11、1884年召开的柏林会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这个臭名昭著的原则是( )
A. “实际占领” B. “先占先得”
C. “先占有效” D. “有效占领”
【答案】D
【解析】略
12、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随之而来,并改变了整个世界。下列不属于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的是( )
A.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 B.给殖民地造成了极大灾难
C.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D.首次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答案】D
【解析】早期的殖民扩张,为欧洲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A、B、C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首次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统治和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属于殖民统治和掠夺的影响( )
①使亚非的绝大多数地区和拉丁美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③造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④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张与争夺,也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故选D项。
14、下列属于海地独立的有利条件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C.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D.德意志统一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海地曾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大革命削弱了法国在拉了美洲的殖民统治,B项正确,A项与海地独立无关,排除:C、D两项在时间上晚于海地独立,排除
15、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
A.文艺复兴的影响 B.新教的传播
C.启蒙思想的传播 D.玻利瓦尔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的时间是14-17世纪,其核心是人文主义,与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无关,排除A项;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与新教的传播无关,排除B项;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长,为拉丁美洲的独立送动莫定了思想基础,C项正确;玻利瓦尔是领导者,但没有莫定思想基础,排除D项。
16、在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 )
A.玻利瓦尔、圣马丁 B.玻利瓦尔、甘地
C.甘地、章西女王 D.阿拉比、圣马丁
【答案】A
【解析】在玻利瓦尔、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多年征战,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A项正确。甘地是印度独立运动的代表,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者,阿拉比是领导埃及人民保卫民族独立的英雄,故排除B、C、D三项
17、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国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面临外国势力的干涉
C.颁布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两次推翻反革命政权
【答案】D
【解析】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国辛亥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都面临外国势为的干涉,都颁布市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故排除A、B、C三项;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由于美国干涉造成了革命的反复,墨西哥人民两次推翻反革命政权,这是辛亥革命所不具备的,故D项正确。
18、19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基本获得成功,而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却没有使各国获得独立,其根本原因是( )
A.两洲运动所处历史环境不同 B.亚州风暴没有启蒙思想指导
C.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没有外援 D.亚洲没有形成新的生产关系
【答案】A
【解析】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西班牙、葡萄牙衰落,为拉美独立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通;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增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且形成了侵略联盟。两洲运动所处历史环境不同使得两洲的独立运劫的结果不同,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19、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确立的斗争目标是( )
A.民族平等和自治 B.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C.推翻殖民统治,建立共和国 D.实现民族独立,争取人权平等
【答案】A
【解析】略
20、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的标志是( )
A.印度国民大会党成立 B.提拉克提出民族独立目标
C.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 D.圣雄甘地发起非暴力运动
【答案】C
【解析】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入的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这次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C项正确。其他三项不属于印度无产阶级的斗争,排除。
21、下列属于亚洲觉醒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明治维新
C.伊朗立宪革命 D.海地独立
【答案】C
【解析】亚洲觉醒,不仅指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伊朗立宪革命期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伊朗立宪革命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C项正确,A、B两项与亚洲觉醒的内涵及表现不符,排除;海地属于拉丁美洲,与亚洲觉醒无关,故排除。
22、下列关于伊朗革命和辛亥革命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
C.结束了封建制度 D.通过立法巩固革命成果
【答案】D
【解析】伊朗革命并未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成立资产阶级政党,排除A、B两项;伊朗革命和辛亥革命都没有结束封建制度,排除C项;伊朗革命期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辛亥革命胜利后,颁布了《临时约法》。这两次革命都意在通过立法巩固革命成果,D项正确。
23、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一直遇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在此时期,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
A.政治斗争 B.和平与武装并存
C.武装斗争 D.和平方式
【答案】C
【解析】略
24、下列关于马赫迪起义说法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这次反英大起义
B.起义最终成功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这次反英大起义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D.近代非洲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对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答案】D
【解析】马赫迪起义没有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排除A项;马赫迪起义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排除B项;马赫迪起义以宗教为旗帜,排除C项;马赫迪起义是近代非洲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反对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D项正确。
25、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侵略的决定性战役是( )
A.瓦尔密大捷 B.马斯顿荒原战役
C.阿杜瓦战役 D.萨拉托加大捷
【答案】C
【解析】略
二、材料解析题(26题30分,27题2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 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印度的棉纺织业原来很发达,棉纺品曾经大量出口英国。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用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落下去。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英国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工厂加工成棉布,再返销印度。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1)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有何内在联系?
(3)请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后果的认识。
【答案】(1)工业革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实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更大的商品市场和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直接动力是获取利润。(9分)
(2)印度传统棉纺织业的破产以及英国对印度市场的占领,说明印度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6分)
(3)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侵略扩张,加剧了当地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同时,客观上也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有着征服和改造世界的双重作用。(9分)
【解析】第(1)(2)题,首先从材料一、二判断历史现象,材料一是强占原料产地,材料二是抢占商品市场,然后分析;第(3)题注意辩证地分析。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深,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主要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4分)
【答案】 (1)变化:由建立据点、侵占沿海地区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6分)
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随着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贵重矿产资源的发现和经济作物种植的成功,非洲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提高,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6分)
(2)历史事件: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4分)
主要特点:主要以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4分)
(3)特点:大量输出资本;主要投资于矿业和出口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利用各种公司控制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可知,列强对非洲殖民经历了由建立据点、侵占沿海地区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而且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非洲的地位逐渐提高,激发了列强瓜分非洲的野心。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列强的不断入侵,非洲人民掀起了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非洲人民主要以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第(3)问,根据材料二中的省略号分层,归纳每层的含义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单元测试题(B卷)
1、 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16世纪后期,欧洲出现了一批女王地图,其中一幅女王地图中,女王的整体形状是欧洲,其头部的位置是西班牙,意大利和丹麦为其双臂。女王眼望非洲,脚踏亚洲,该地图象征( )
A.西班牙成为当时的欧洲霸主 B.意大利和丹麦最早从事殖民扩张
C.亚洲沦为西班牙的殖民 D.非洲尚未被殖民掠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头部的位置是西班牙”,说明西班牙是主宰,故A项正确。最旱从事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故B项错误女王“脚踏亚洲”说明当时亚洲有西班牙的殖民地,但不是整个亚洲,故C项错误;16世纪后期,非洲遭到殖民掉夺,成为西欧殖民者猎获黑奴的场所,故D项错误。
2、葡萄牙最早占据巴西,但1638年至1640年间,荷兰逐渐控制了巴西东北部的地区,并以累西膳为首府,1648年,葡萄牙在对荷兰战争的胜出后才扭转这个局势,荷兰当局其后将巴西交还给葡萄牙,这体现出葡萄牙的( )
A.重税政策导致衰落 B.封建落后拖垮国家
C.战争造成财政亏空 D.殖民扩张与殖民斗争
【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税收政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葡有战胜了荷兰,体现不出封建国家的落后,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反映了当时荷兰和葡萄牙争夺殖民地过程中的斗争,D项正确。
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猜获黑人的场……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下列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手段的是( )
①掠夺金银 ②黑奴贸易
③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 ④鸦片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实际上是早期殖民扩张时的特点,它的主要手段包括直接掠夺黄金白银,黑奴贸易,屠杀印第安人,鸦片贸易是在工业革命后才出现的。①②③正确,排除④。故选A项。
4、如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②传染性疾病的肆虑
③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图表体现了海地岛人口锐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是导致该岛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故①正确;西方殖民侵略者到达美洲大陆,带去了美洲人民无法抵抗的病毒和疾病是该岛人口减少的原因,故②正确;殖民扩张时期,被贩卖的主要是非洲黑人不是美洲人,且并未贩向欧洲,故③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故④错误。故选A项。
5、1505年,葡萄牙远征军指挥官阿尔马达率队开赴印度之前,国王亲自授旗并指示“同穆斯林作战,同其他异教徒做生意。”对此材料理解全面的是( )
A.葡萄牙仇恨穆斯林,不同他们做生意 B葡萄牙只是为了发展贸易而对外远征
C.葡萄牙远征更多的是为了改造异教徒 D.葡萄牙远征兼有经济和宗教双重目的
【答案】D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同穆斯林作战,同其他异教徒做生意”体现出葡萄牙远征兼有经济和宗教双重目的,D项正确。其他三项属于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
6、“荷兰是第一个充分发展殖民制度的国家,在1648年就已达到了它商业繁荣的顶点。”而英国则在18世纪成为拥有“最大殖民威力的国家”。导致英国后来居上的相关因素是
①独占海上航运 ②发动殖民战争
③确立君主立宪 ④完成工业革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英国并没有独占海上航运,排除①。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君主立宪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发动殖民战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③正确。18世纪英国并没有完成工业革命,排除④。故选B项。
7、在光荣革命前,英国90%的商品出口到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的贸易比重下降到30%,对美洲则增长到近58%。这一变化产生的背景是( )
A.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王权不断得到加强
C.获得大量的殖民地 D.主导世界市场运行
【答案】C
【解析】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上半期,A项错误;王权不断得到加强与光荣革命后的史实不符,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大约1788年后,英国对外商品出口已经从主要出口欧洲发展成主要出口美洲,反映了作为殖民地的美洲对于英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与英国获得大量的殖民地有关,所以C项正确;主导世界市场运行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
8、马克思曾说过:“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颜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侵略印度推动了英国殖民霸权的建立 B.印度摆脱不了被侵略的命运
C.英国的侵略客观上能促进印度的发展 D.英国征服印度合情合理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印度是一定要被征服的,只是谁来征服更好一些。同时期的英国,在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等方面优于土耳共、波斯、俄国,英国的侵略在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的发展,故选C项。A、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虽然在材料中有所体现,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9、1879年,一位西非的德国巡视员说:“我们德国从英国兄弟那里学习口口口口并与他们竞争是明智之英国兄新的德国想长久保持它新获得的国家地位,就一定要注意它的历史使命。”该巡视员话语中的口口口口可能是( )
A.君主立宪 B.启蒙思想 C.殖民扩张 D.工业技术
【答案】C
【解析】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是在187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1879年”“西非”“竞争”“如果新的德国想长久保持它新获得的国家地位,就一定要注意它的历史使命”,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德国也走上子殖民扩张的角逐道路,而英国是老牌的殖民帝国,由此可知,该巡视员话语中的口口口口可能是殖民扩张,故C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的发展领先于英国,排除D项。
10、近代以来,非洲岛国赤道几内亚首都的名称发生多次变更。1827年,英国人将其命名为“克拉伦斯城”;1843年,西班牙人以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的名字命名该地;1968年,赤道几内亚以民族英雄马拉博的名字重新命名该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英国与西班牙在地名问题上存在分歧 B.地名的变更常与殖民侵略和民族意识有关
C.欧洲国家惯于通过奴化手段对外扩张 D.不严谨的人为因素往往造成地名变化无常
【答案】B
【解析】英国人、西班牙人对该地命名,体现出殖民色彩;1968年,赤道几内亚以民族英雄马拉博的名字重新命名该地反映的本质同题是民族意识的增强,B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开辟新航路 B.早期殖民扩张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早期殖民扩张应该是在工业革命之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会导致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排除C项;在世界殖民体系下,亚非拉地区的大部分国家成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所以出现了材料所述的国际性的劳动分工基本格局,D项正确。
12、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以下表格是资本主义国家占领的殖民地情况,下面表格说明了( )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235万
德国 10 1307万
比利时 1 1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A.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B.英国开始成为“世界霸主”
C.帝国主义国家占有殖民地的不均衡 D.英国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大国
【答案】C
【解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但从表格中并不能体现出来,排除A项;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是在18世纪中期,而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国家占有殖民地的不均衡,故选C项;美国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大国是18世纪后半期,排除。
13、“各帝国主义国家向拉美倾销商品,输出资本,控制拉美各国的主要经济部门,强迫拉美各国经济符合帝国主义的需要,大力推行单一作物制,拉美各国的粮食生产都不能满足本国需要。”从以上材料中无法得出( )
A.拉美革命的主要任务 B.拉美独立运动的背景
C.拉美革命的性质 D.大地产使进社会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帝国主义对拉美地区的侵略,属于拉美独立等级提升的背景,体现了拉美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独立,由革命任务可推断革命性质,A、B、C三项可以从材料中得出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拉美各国的粮食生产都不能满足本国需要”,故不可能促进社会发展,排除D项。
14、1815年,玻利瓦尔提议:“使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依靠一种联系将各部分同整体连接起来,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1819年,他领导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6年,他又提出了:“新世界将由以一项共同法律相联结的一切独立国家组成。”上述史实说明玻利瓦尔的理想是( )
A.美洲真正获得独立 B.美洲联合建国大
C.实行资产阶级统治 D.成为拉美“解放者”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使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依靠一种联系将各部分同整体连接起来,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新世界将由以一项共同法律相联结的一切独立国家组成,”可知,玻利瓦尔的理想是美洲联合建国,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15、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 )
A.彻底铲除了大地产制度 B.粉碎了外国势力的干涉
C.推翻反动军事独裁统治 D.颁布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答案】D
【解析】这次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彻底铲除大地产制度,排除A项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后仍然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且英美等外国势力仍以“援助”为晃子进行经济侵略与政治渗透,排除B、C两项;1917年墨西哥新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因此与B、C两项相比,D项属于最重要的成果。
16、1917年墨西哥新宪法规定:“国家是所有一切土地、河流和矿藏的所有者,国家有权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土地、矿山和油田;国家采取适当方法拆散大地产。”对以上宪法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B.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C.根除了独裁统治基础 D.“外国”主要指英国
【答案】A
【解析】材料“国家有权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土地、矿山和油田”体现了反帝主张,“国家采取适当方法拆散大地产”体现了反封建主张,A项正确。1917年墨西哥新宪法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而非社会主义性质,B项错误;大地产制是独裁统治的基础,宪法虽然规定采取适当方法拆散大地产,但没有从根本上根除大地产,C项错误;“外国”主要指美国,D项错误。
17、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提拉克曾经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对提拉克主张的“自治”,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强烈要求殖民当局改革政治 B.印度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C.英国殖民当局应让国大党管理印度 D.英国应改善英印关系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提拉克的态度非常明确,“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要房子的钥匙”等明确主张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B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与题意不符,排除。
18、1905-1908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与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斗争所涉及的地域范围 B.采用武装斗争方式
C.提出民权和独立的要求 D.人民大众参与程度
【答案】C
【解析】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属于旧式的抗争;1905-1908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提出民权和独立的要求,体现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C项反映了这两次民族解放运动的本质区别,故选C项。“斗争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民大众参与程度”不属于本质区别,排除A、D两项;B项属于相同点,排除。
19、使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进入“觉醒”阶段的决定因素是( )
A.日本帝国主义对亚洲的疯狂侵略 B.亚洲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
C.亚洲革命风暴之后的必然结果 D.民族民主思想在亚洲各国的传播
【答案】B
【解析】A项发生在亚洲觉醒之后,排除;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列强把亚洲纳入世界殖民体系,客观上改变了亚洲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新兴的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而为亚洲觉醒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B项正确。亚洲革命风暴没有直接导致资本主义兴起,排除C项;D项是亚洲觉醒的思想基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
20、下列关于“亚洲觉醒”的正确理解是( )
A.亚洲各国资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
B.亚洲各国人民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是其灾难的根源
C.亚洲各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D.亚洲各国团结起来,共同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答案】C
【解析】“亚洲觉醒”包括旧式农民起义,如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从其领导阶级分析,排除A项;“亚洲觉醒”的含义不仅包括民族忧患意识的觉醒,还包括民主改革意识觉醒,B项是对“亚洲觉醒”的片面理解,排除;亚洲觉醒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指亚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时期,其革命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C项正确;各国团结反帝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不符,排除D项。
21、亚洲觉醒中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对亚洲历史发展产生的最主要作用是( )
A.唤起了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粉碎了帝国主义的瓜分计划 D.结束了亚洲各国的君主制度
【答案】A
【解析】亚洲觉醒中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如印度国大党运动从本质上来说走的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嗅起了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A项正确。亚洲觉醒中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遭到失败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有限,据此排除B、C两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22、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如图是领导阿杜瓦战役
的孟尼利克二世,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B.获得“拉丁美洲解放者”的称号
C.领导的阿杜瓦战役是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定性战役
D.率军战胜了英军,迫使英国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6年3月发生的阿杜瓦战役,是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侵路的决定性战役,故C项正确。孟尼利克二世反抗的是意大利的殖民统治,故A、D两项错误;获得“拉丁美洲解放者”称号的是玻利瓦尔,故B项错误。
23、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突出的事件,但在动员民众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埃及是通过政党动员 ②苏丹是政府组织动员
③埃塞俄比亚皇帝的号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是通过政党动员,埃塞俄比亚是皇帝的号召,①③说法正确,故选C项。苏丹采用人民起义的形式,并非政府组织动员,排除A,B、D三项。
24、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使得亚非拉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其重大意义有( )
①促进了亚非拉民主意识的觉醒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③④都是亚非拉地区反抗斗争的重大意义,故选B项。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主要是在亚洲传播,非洲主要是侧重民族意识的传播,①错误,排除A、B、C三项。
二、材料解析题(26题30分,27题20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这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即在每次出征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进口货物的销售,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体制,终归难以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于是,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1657年,它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日益困难。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垄断权。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垄断权。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
材料二 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
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全主义“(重商主义的平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三 从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在孟加拉,号称“印度的曼彻斯特“的达卡城人口曾经到过15万人,到1840年前后,只剩下3万至4万人了,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负责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兴起的背景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比,英国在殖民扩张方式上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答案】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英国荷兰、法国的海上竞争;英国政府大力支持海外贸易(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或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8分)
变化:由特许垄断经营到被终止;由“单次航海”到“多次航海”制由临时合资到建立稳定的有限责任制(6分)
(2)特点: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资本,导致两国不久都走向衰落(6分)
(3)变化:从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商品输出为主。(2分)
影响: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8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的对外扩张、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海上竞争、英国政府的态度以及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1657年,它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日益困难。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垄断权。18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垄断权”可知,由特许垄断经营到被终止;由“单次航海”到“多次航海”制;由临时合资到建立稳定的有限责任制。第(2)问,由材料二“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可知,特征为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旱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资本,导致两国不久都走向衰落。第(3)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三“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可知,和西班牙、葡萄牙相比,英国从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商品输出为主。第二小间,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积极方面: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
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消极方面: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
2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辛亥革命的一幅漫画。“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下图中却为“四(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材料一中漫画表达的思想观念是什么?请解释该思想观念形成的社会原因。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
(1)五色旗体现了各民族和平共处的观念;“民囻”体现了反专制、主权在民的观念;中华民囻屹立于地球,体现了民族独立自强的观念。(6分)
社会原因: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阶级关系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③思想上,西方民主共和等进步思想的传播;④政治上,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华民国的成立等。(8分)
(2)①以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的形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斗争中出现了新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亚、非、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6分)
【解析】第(1)间,第一小问,根据五色旗、“民囻”、中华民圆的地图及站在地球上挥舞中华民圆国旗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分析。第二小间,结合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影响分析。第(2)问,从斗争方式参与者、成果等角度概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