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入门四问》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入门四问》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9 22:3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中国现在流行什么文化?
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语汉字、传统中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四大雅戏、古玩器物、饮食厨艺、传说神话、传统音乐、中国对联、名山大川。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经典文化?
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读到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读到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取心――在孔、孟、墨、韩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智慧。
——易中天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入门四问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
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
有普遍性的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
中国有哪
些传统文
化典籍
中国传统
文化典籍
在各个历
史阶段的
产生与传
播状况
中国文化
典籍的现
实意义
介绍本书
的结构、
编排思路
以及学习
本书的方

自学(一)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主要思考题:“经、史、子、集”各是
指的什么?)
经部:
指儒家的经典
史部:
指记载历史兴
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
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

四书五经
十三经
二十四史
古史、野史、法典、
地志、职官、政书、
时令等
子部:
指记录先秦
诸子百家及其学说
的书籍
集部:
泛指诗词
文赋专集等著作
哲学、名学、法学、医学、
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
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
据学等14类
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
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
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1.
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
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前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

三通”:
中国古代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历
史著作
《通典》
(唐代杜佑)、
《通志》
(宋代
郑樵)
《文献通考
》(元代马端临)。
编写体例:
“国别体”、“纪传体”、“编年
体”等。
2.
何谓“前四史”
?
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
写体例有哪些
?

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
著作?

三教”:
儒家、道教、释(佛教)。

九流”:
指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
期出现的九家学术流派:儒家、道家、
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
杂家、法家。
3.
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
什么?
以年代(皇帝年号)命名。长庆是中唐
唐肃宗的年号。
别集
4.
《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
“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现存
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哪部书?

学(三)“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
设中有什么意义?”
要点
相关论述
现代意义




诵诗三百,授
之以政,不达;使于
四方,不能专对;虽
多,亦奚以为?”
“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
积极入世,求
真务实,是中
国文化经典的
底蕴,也是中
国文化经典至
今仍然有启发
性的重要原
因。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成
要点
相关论述
现代意义





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天下为主,君
为客。”
可以给我
们今天的国家
治理提供借
鉴,有助于我
们理解“情为
民所系,权为
民所用,利为
民所谋”的治
国思想。
一名西班牙医生拍摄了一段视频,含泪讲述了西班牙医院令人绝望的现状:“在马德里,65岁以上的人们正在被摘下呼吸机,关闭它,然后让他们死去。因为没有呼吸机给所有人,只能给那些更年轻的人。”医护人员只能通过给老人注射镇定剂减轻他们的痛苦。
要点
相关论述
现代意义




礼之用,和为
贵。”
“和也者,天下
之大道也。”
“和而不同。”
“天下一致而百
虑,同归而殊途。”
这个“和”包含和
谐、和善、合作等
多方面的意义。古
人认为,自由、和衷
共济,同心同德,
才能推动社会的前
进。这样的思想与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
开放趋势是一致
的。中国文化经典
中对“和”的提
倡,可以成为促进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
文明和谐共存局面
形成的思想资源。
和谐共存
以和为贵,但不是退缩
要点
相关论述









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
木不可胜用
也”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
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
一部分,所以,中国古
代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
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
矛盾,主张合理地利用
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
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
供理论源泉。
现代意义
前有亚马孙热带雨林大火,后有澳大利亚山火,环境保护不能总是表现在口头上,不敬畏自然,没有防患于未然的脚踏实地,大自然报复起来,买单的只能是人类。
积极
消极
要点
相关论述
现代意义


……
对道德的提倡;
对科学规律的提倡;
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
等。

学(二)
“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
完成下列表格,按
历史发展的顺序
,纵
向梳理我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发展,也基本
把握全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春秋
战国
中国历史上
一次重大的
变革时代。
礼坏乐崩,
群雄争霸,
社会动荡,
“百家争
鸣”。
《老子》
《论语》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荀子》等
第二
单元
儒道
互补





春秋
战国

两汉
产生了中国最早
的一批历史著
作,奠定了中国
史学的基本精
神。两汉大一统
的政治局面下,
出现了具有宏大
规模的纪传体通
史和皇朝史格
局。
第三
单元
春秋
笔法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尚书》
《春秋》
《左传》
《史记》
《汉书》等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西汉
中国古代重视
礼法,礼书在
历史上也层出
不穷。
《礼记》
第四
单元
修齐
治平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两汉

隋唐
佛教传入中
国,并且开
始了中国化
的进程。
《百喻经》
《坛经》
第五
单元
佛理
禅趣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唐代

清代
与历史著作的发
达相关,史学的
研究也出现了一
批重要的著作,
它们不仅总结了
中国古代的史学
传统,对研究其
他相关学术,也
有启发意义。
《史通》
《文史通义》
第三
单元
春秋
笔法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唐代
唐代社会空前
繁荣,而唐太
宗李世民在位
的贞观时期又
是历史上著名
的“盛世”,
号称“贞观之
治”。
《贞观政要》
第六
单元
家国
天下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宋代
宋代是中国古代
社会的一个转型
期,从文化上
看,中唐以后禅
宗的盛行、古文
运动的开展和理
学的兴起,构成
了文化的新动
向。
《朱子语类》



第七
单元
天理
人欲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明代
随着商品经
济的发展,
孕育出中国
的早期启蒙
思潮。
《焚书》
第七
单元
天理
人欲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先秦

明代
在中国历史上,
科学技术自成体
系,出现了一批
杰出的科学家,
也产生了科技类
著作。明代则出
现了一批集大成
的科技著作。
《水经注》
《齐民要术》
《九章算术》
《伤寒论》
《营造法式》
《农政全书》
《本草纲目》
《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
第八
单元
科技
之光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明清
之际
明清易代,社会
剧变,促使了早
期启蒙思潮向纵
深发展,一是出
现对封建专制体
制的批判和反
思,一是提倡
“经世致用”成
为学界思潮。
《明夷待访录》
《日知录》
《文史通义》
第六
单元



第九
单元




经世
致用
家国
天下
近代
近代是中国社会
的又一个转型
期。在文化领
域,比较突出的
现象是西方理论
的引进,如何将
西方理论与中国
传统的学术思想
结合起来,是这
一转型期突出的
任务。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人间词话》
《红楼梦评论》
《摩罗诗力说》
《人境庐诗草》
第十
单元
人文
心声




1.
准备文化经典学习的主要工具书:《汉语大词
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
2.
梳理初高中所学习的文化经典,按“经”
“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列出你自己的
阅读书目。
3.
课后阅读相关读物之《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
典?》,可以用做眉批或标注的形式,写下你的
思考与感悟。
4.
课外自学叶圣陶先生的《读〈经典常谈〉》,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到《经典常谈》原著来阅
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