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中国现在流行什么文化?
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语汉字、传统中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四大雅戏、古玩器物、饮食厨艺、传说神话、传统音乐、中国对联、名山大川。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经典文化?
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读到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读到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取心――在孔、孟、墨、韩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智慧。
——易中天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入门四问
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
主要探讨有关文化经典的具
有普遍性的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
中国有哪
些传统文
化典籍
中国传统
文化典籍
在各个历
史阶段的
产生与传
播状况
中国文化
典籍的现
实意义
介绍本书
的结构、
编排思路
以及学习
本书的方
法
自学(一)
“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
?
(主要思考题:“经、史、子、集”各是
指的什么?)
经部:
指儒家的经典
史部:
指记载历史兴
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
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
书
四书五经
十三经
二十四史
古史、野史、法典、
地志、职官、政书、
时令等
子部:
指记录先秦
诸子百家及其学说
的书籍
集部:
泛指诗词
文赋专集等著作
哲学、名学、法学、医学、
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
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
据学等14类
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
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
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1.
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最初是由谁编辑并进
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
前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
“
三通”:
中国古代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历
史著作
《通典》
(唐代杜佑)、
《通志》
(宋代
郑樵)
《文献通考
》(元代马端临)。
编写体例:
“国别体”、“纪传体”、“编年
体”等。
2.
何谓“前四史”
?
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
写体例有哪些
?
“
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
著作?
“
三教”:
儒家、道教、释(佛教)。
“
九流”:
指的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
期出现的九家学术流派:儒家、道家、
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
杂家、法家。
3.
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教九流”指的是
什么?
以年代(皇帝年号)命名。长庆是中唐
唐肃宗的年号。
别集
4.
《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
“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现存
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哪部书?
自
学(三)“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
设中有什么意义?”
要点
相关论述
现代意义
现
实
性
“
诵诗三百,授
之以政,不达;使于
四方,不能专对;虽
多,亦奚以为?”
“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
积极入世,求
真务实,是中
国文化经典的
底蕴,也是中
国文化经典至
今仍然有启发
性的重要原
因。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成
要点
相关论述
现代意义
民
本
思
想
“
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天下为主,君
为客。”
可以给我
们今天的国家
治理提供借
鉴,有助于我
们理解“情为
民所系,权为
民所用,利为
民所谋”的治
国思想。
一名西班牙医生拍摄了一段视频,含泪讲述了西班牙医院令人绝望的现状:“在马德里,65岁以上的人们正在被摘下呼吸机,关闭它,然后让他们死去。因为没有呼吸机给所有人,只能给那些更年轻的人。”医护人员只能通过给老人注射镇定剂减轻他们的痛苦。
要点
相关论述
现代意义
包
容
性
“
礼之用,和为
贵。”
“和也者,天下
之大道也。”
“和而不同。”
“天下一致而百
虑,同归而殊途。”
这个“和”包含和
谐、和善、合作等
多方面的意义。古
人认为,自由、和衷
共济,同心同德,
才能推动社会的前
进。这样的思想与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
开放趋势是一致
的。中国文化经典
中对“和”的提
倡,可以成为促进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
文明和谐共存局面
形成的思想资源。
和谐共存
以和为贵,但不是退缩
要点
相关论述
对
自
然
的
亲
和
态
度
“
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
木不可胜用
也”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
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
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
一部分,所以,中国古
代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
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
矛盾,主张合理地利用
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
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
供理论源泉。
现代意义
前有亚马孙热带雨林大火,后有澳大利亚山火,环境保护不能总是表现在口头上,不敬畏自然,没有防患于未然的脚踏实地,大自然报复起来,买单的只能是人类。
积极
消极
要点
相关论述
现代意义
其
他
……
对道德的提倡;
对科学规律的提倡;
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
等。
自
学(二)
“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
完成下列表格,按
历史发展的顺序
,纵
向梳理我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发展,也基本
把握全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专
题
春秋
战国
中国历史上
一次重大的
变革时代。
礼坏乐崩,
群雄争霸,
社会动荡,
“百家争
鸣”。
《老子》
《论语》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荀子》等
第二
单元
儒道
互补
哲
学
一
专
题
春秋
战国
至
两汉
产生了中国最早
的一批历史著
作,奠定了中国
史学的基本精
神。两汉大一统
的政治局面下,
出现了具有宏大
规模的纪传体通
史和皇朝史格
局。
第三
单元
春秋
笔法
史
学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尚书》
《春秋》
《左传》
《史记》
《汉书》等
专
题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西汉
中国古代重视
礼法,礼书在
历史上也层出
不穷。
《礼记》
第四
单元
修齐
治平
哲
学
二
专
题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两汉
至
隋唐
佛教传入中
国,并且开
始了中国化
的进程。
《百喻经》
《坛经》
第五
单元
佛理
禅趣
哲
学
与
宗
教
专
题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唐代
至
清代
与历史著作的发
达相关,史学的
研究也出现了一
批重要的著作,
它们不仅总结了
中国古代的史学
传统,对研究其
他相关学术,也
有启发意义。
《史通》
《文史通义》
第三
单元
春秋
笔法
史
学
专
题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唐代
唐代社会空前
繁荣,而唐太
宗李世民在位
的贞观时期又
是历史上著名
的“盛世”,
号称“贞观之
治”。
《贞观政要》
第六
单元
家国
天下
政
治
学
专
题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宋代
宋代是中国古代
社会的一个转型
期,从文化上
看,中唐以后禅
宗的盛行、古文
运动的开展和理
学的兴起,构成
了文化的新动
向。
《朱子语类》
哲
学
三
第七
单元
天理
人欲
专
题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明代
随着商品经
济的发展,
孕育出中国
的早期启蒙
思潮。
《焚书》
第七
单元
天理
人欲
哲
学
三
专
题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先秦
至
明代
在中国历史上,
科学技术自成体
系,出现了一批
杰出的科学家,
也产生了科技类
著作。明代则出
现了一批集大成
的科技著作。
《水经注》
《齐民要术》
《九章算术》
《伤寒论》
《营造法式》
《农政全书》
《本草纲目》
《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
第八
单元
科技
之光
科
技
专
题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明清
之际
明清易代,社会
剧变,促使了早
期启蒙思潮向纵
深发展,一是出
现对封建专制体
制的批判和反
思,一是提倡
“经世致用”成
为学界思潮。
《明夷待访录》
《日知录》
《文史通义》
第六
单元
政
治
学
第九
单元
学
术
思
想
经世
致用
家国
天下
近代
近代是中国社会
的又一个转型
期。在文化领
域,比较突出的
现象是西方理论
的引进,如何将
西方理论与中国
传统的学术思想
结合起来,是这
一转型期突出的
任务。
专
题
时期
文化背景
文化经典
代表作品
对应
单元
《人间词话》
《红楼梦评论》
《摩罗诗力说》
《人境庐诗草》
第十
单元
人文
心声
文
学
思
想
1.
准备文化经典学习的主要工具书:《汉语大词
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
2.
梳理初高中所学习的文化经典,按“经”
“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列出你自己的
阅读书目。
3.
课后阅读相关读物之《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
典?》,可以用做眉批或标注的形式,写下你的
思考与感悟。
4.
课外自学叶圣陶先生的《读〈经典常谈〉》,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到《经典常谈》原著来阅
读,并做好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