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4.9.2血液循环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4.9.2血液循环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0 08:0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 血液循环
学科 生物 年级 初一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初一学生对生物感兴趣是教学的优势,但不同于其他学科,不是努力就能学好的,需要较强的生活常识和操作能力,并且课本知识过于抽象,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抓住学生兴趣是教学的关键,以兴趣,生活的实例为出发点,完成生物学科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掌握成年人的血量、血型的种类,输血的原则等知识
教学方式与策略 教学中使用到的各类媒体素材、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等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新课导入 一个正常成年人血量有多少? 明确教学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1min
血量 通过问题引入知识点: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危及生命 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头晕、心跳、眼发黑 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2--3周得到补充而恢复 提出义务献血,倡导健康成年人无偿献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伤者需要输血——引出血型与输血原则 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1200毫升)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掌握血量知识点 并联系生活实际义务献血,增加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怀。 4min
血型 血型的发现者——奥地利医学家兰德斯坦纳 讲解:红细胞上有两种特异的结构(凝集原), 在血清中有这种特异性结构的抗体(凝集素) 如果它与红细胞上的特异结构相遇,就会产生凝集反应,给人输血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危险 。 思考:输血前必须要做到是什么事情呢? 讲解知识点:ABO血型以及安全的输血原则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引出安全输血关系表 把O型血成为万能供血者 AB型血成为万能受血者。 讲解血型的测定方法,以实际例子引出输血原则 5min
板书设计
教学特色与反思 本节课以输血和血型为研究对象,以模拟试验、讨论合作为研究方法,以科学史、无偿献血及输血技术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点。通过科学史及输血技术的学习,认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可持续性. 认同无偿献血的必要性。通过对血量的学习、讨论和交流,认同无偿献血制度,引导学生关爱他人生命,乐于为挽救他人生命奉献爱心的高尚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科学史以及献血有关内容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献血方面的有关报道和学生的讨论,增强了学生珍爱生命,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初步树立了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感到有待改进的是,课时安排时间较紧,应作适当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