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课文简介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途中的所得,不仅观察了途中听到的雨声和见到的船夫,还观察了翠鸟的外貌和捕鱼时的动作。课文开头交代了见到翠鸟的原因,接着重点描写了翠鸟美丽的外貌吸引了“我”,也引发了“我”的疑问和继续观察的兴趣。见到翠鸟捕食迅猛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翠鸟搭船的原因。
这样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食物并且仔细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在前面四个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初涉培养了观察的兴趣,积累了通过观察感受到的美好事物的句子。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创设“制作翠鸟微信名片”这一情景,鼓励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体会多种观察方法,感受观察的乐趣,并为下阶段自己的观察活动做好铺垫。
学习目标
认识“父、悄”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啦”,了解鸟字旁的形声字,会·写“搭、啦、羽、翠、嘴”5个字。
借助填写名片资本资料,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给名片选合适的照片以及制作捕鱼图这两个环节。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通过给名片加背景,温故能知新。通过体会作者对雨声的观察,联系之前学到的其他感官观察方法,体会作多感官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美文,明确目标
导语: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专注积累了不少有新鲜感的句子,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一起合作读句子。
(一)师生合作共读,感受秋韵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黏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听听,秋的声音……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二)发现作者笔下秋天的特点
师:作家笔下的秋天可真( )?
预设:美丽 、好看、五彩缤纷……
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1、从罗丹的名言引出单元的主题
出示: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设疑激趣,解读名言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预设:想要发现美,需要我们用眼睛去观察、去发现。
师:发现美必须先学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发现“观察”的秘诀。(板贴:观察)
3、出示课题,疏通“搭”字
版块二:制作微信名片第一步——提取基本信息
导语: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瞧一瞧,边阅读边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观察这只鸟。
(一)初读课文,疏通大意
预设:外貌和捕鱼这两个方面
(二)搜集信息,走进翠鸟
师:喜欢它吗?让我们给它设计一张微信名片!
学习活动(一):
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出名片对应信息。
找到后与同桌对比交流,谁找的更准确。
(三)归纳信息,疏通字词
学生按名片顺序交流反馈(教师出示对应段落)
名称(出示第5自然段)
提取信息:翠鸟
2、外貌特点(出示第2自然段)
疏通形声词:“鹦鹉”
概括信息:颜色美丽/鲜艳
3、特长(出示第4自然段)
概括信息:捕食迅猛
4、遇见地点(出示第1自然段)
疏通多音字:啦
提取段落信息:船上
借助名片,概括全文
1、学生自主概括。
2、老师带学生一起梳理概括。
板块三:制作微信名片第二步——甄选头像
导语:名片基本信息有了,现在还需要一张微信头像,让我们给它找一张合适的头像吧!
借助文本,判断照片
出示鸟类局部照片,生根据外貌描写细节判断正误。
甄选翠鸟头像
1、根据细节筛选头像,提炼观察要点——仔细
2、紧抓细节,读出“美丽”。
板块四:制作微信名片第三步——设计动态捕鱼图
导语:想不想让名片更吸引人?有一种创新叫做动感,要是让它动起来就更棒了——一起来制作翠鸟捕鱼动态图!
(一)齐读段落,划分捕鱼阶段
预设:第一阶段:冲进水里,第二阶段:衔鱼出水面,第三阶段:船头吞鱼。
(二)对比文字,体会“迅猛”
1、出示原文和修稿后的句子,师生共读,感受差别
2、小组活动(二):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原文和改过的句子那个更好?并说出理由。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师引导学生紧扣“捕鱼迅猛”这一特点评析句子)
(三)创设情景,背诵积累
导语:让我们坐着小船,慢慢靠近翠鸟,屏住呼吸,瞧!一群鱼来了,嘴鸟准备好了,读!
配合音乐,营造氛围,齐读第四段。
挖空背诵,积累第四段。
出示动态图,感受“捕食迅猛”
板块四:制作微信名片第四步——添加环境来渲染
导语:如果加上天气的衬托,微信名片就更完美了!作者还观察了什么呢?
默读课文,发现环境描写特点。
预设:下雨、雨声
聚焦雨声,体会观察新角度——听
温故知新,探寻多角度观察的方法。
师:观察除了看还可以听,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感官来观察?
预设:闻、尝、摸……
出示句子,学生判断观察的方法。
小结:观察多感官(板贴:多感官)
板块五:分组识字,关键笔画助书写
(一)分组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第一组:“翠”、“羽”
预设1:都有“羽”,但翠字中的“羽” 是横折。
预设2:翠字中的“卒”竖画只出头一点点
2、第二组:“啦”、“嘴”
预设:第二组都有“口”,且在田字格的左上格。
(二)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三)书写评价
1、教师评价(出示评价标准)
2、学生互评
3、再写一个,强化巩固
教师结语:观察不仅仅是看,它需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多感官地观察,观察还有什么秘诀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只搭船的鸟。
附板书:
教学反思:
一、基于单元特点,把握教学重点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留心观察”,以“观察”为主线,通过一系类的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的好处。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是否应该马上让孩子通过“观察”来习作呢?笔者认为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应该定位在“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并体会观察的乐趣”上,着力培养学生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主,在习得观察的方法和感受到观察的乐趣后,学生会更主动留心发现周围的事物,从而更好地在习作中表达。
二、学生在“微信名片”的情境下趣味学习
本课通过“制作微信名片”这一个大情境串联各个知识点:第一步——提取基本信息。通过寻找名片的基本信息来初读全文、疏通生字词、概括全文。第二步——甄选头像。通过添加微信头像这一环节,极富趣味性地让学生自主聚焦翠鸟颜色特点来辨析照片优劣,发现作者观察的仔细。第三步——设计动态捕鱼图。出示原文和修改过的句子,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入体会观察仔细和描写得生动。第四步——添加环境来渲染。最后通过给微信名片添加环境这一环节,引导孩子关注雨声,从而串联旧知,发现观察的视角可以非常多样。孩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趣。
三、教师深究“观察”的纬度,扎实落实观察的特点
《搭船的鸟》这一课的设计中“观察”体现了三个纬度:
第一个简单地看。通过填写翠鸟基本信息这一环节,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作者看到了什么。
第二个层次是仔细地看。通过筛选翠鸟照片和制作动态捕鱼图这两个环节。采取了多个有效且有趣的观察活动,将翠鸟的外形描写和动态的活动描写嵌入了游戏活动中,学生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的同时实践着“仔细观察”的要点。
第三个层次是观察感官的多样性。通过作者描写雨的句子,发现新的观察感官,串联之前学习过的文章,顿悟观察感官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观察的理解逐步深入,并且不断运用习得的观察方法来解决课堂里出现的问题并享受观察带来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