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 必修二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 必修二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0 07:4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检测题

一、 选择题
?1. 据《美国通史》记载:仅纽约一市,1931年记录在案的饿死街头事件,就有2000起;1932年,纽约《晚画报》报道了一系列饿死人的事件。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 ? ? ? ?)
A.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业歉收
B.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C.产业结构调整挫伤农民积极性
D.通货膨胀引发粮食价格上涨
?2. 失业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失业率也会产生相应变化。下图是美国失业率变化图,它可以用来研究当时(????????)

A.运用新的经济理论,减少国家干预
B.垄断资本发展壮大,控制国家政权
C.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趋于停滞
D.经济状况走向好转,政府权力扩大
3. 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多个国家中,保守性质的政党取代了长期执政的社会民主党,他们普遍提出了大规模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的经济政策。这说明(? ? ? ? ?)
A.凯恩斯主义在西欧遭到彻底否定
B.削减福利开支成为普遍共识
C.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遭受严重挫折
D.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政府政策
4. 对于英国福利制度的奠基性文献——《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社会主义右派认为它“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社会主义左派则认为它“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上述评价说明福利制度(? ? ? ? )
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冲突
B.有利于工人阶级参与政权
C.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5.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该政策能引起百姓就业、私人收人和消费支出的一轮又一轮的增加,从而导致国民收人的成倍增加……也必然会出现高通胀…….与“该政策”体现的思想不一致的是( )
A.里根政府控制货币发行量
B.奥巴马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C.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保持财政预算平衡”
D.罗斯福新政
6. 下表为1926~193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表(单位:%)(资料来源:【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国家 1926年 1931年
英国 4.0 10.0(1932年)
法国 12.0 38.0
德国 12.0 40.7
美国 20.0 53.0
日本 16.0 24.0

该表说明(? ? ? ? )
A.为转嫁危机,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大规模的贸易战争
B.各资本主义大国为应对经济危机纷纷实行了贸易保护政策
C.为保护本国经济利益,主要资本主义大国都大力提高关税
D.20世纪3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都较大幅度提高关税
7. 近代以来,先后出现过几种占据主流的经济思想,其中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准确的是(? ? ? ? )
①自由主义?②重商主义?③凯恩斯主义?④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等新自由主义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②④ D.③②④
8. 1954年德国奔驰公司首次使用了汽油喷射装置,取代了传统的化油器通过微电子技术对系统实行多参数控制,大幅度改进了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指标,这可以说明德国( )
A.利用先进科技发展经济
B.建立了福利国家的制度
C.对外扩张夺得的市场
D.政府支持企业的经济政策
9.下列表格中第三产业发展远远超过了物质生产部门,其意义在于(? ? ? ? )
20世纪80年代末各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百分比)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中国
第一产业 5.2 2 2 3 13.1
第二产业 24.9 38 38 40 46.2
第三产业 69.9 60 60 57 40.7

①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
②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③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
④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 表为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年份 年 年 年 年
离婚率

A.“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
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C.“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
D.“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11. 1929年末胡佛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希望资本家能够维持现有的投资规模和工资水平,工人代表能够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的出台说明胡佛( )
A.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
D.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
12.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13. 《世界史?现代卷》指出:“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 ? )
A.普遍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B.企业所有权发生本质性变化
C.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
14.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79﹣1990年在任)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改革背景的是( )
A.经济危机与“滞胀”
B.福利国家的弊端
C.通货膨胀严重
D.新经济的出现

二、 材料分析题
15. 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各地间贸易不断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20~1850年,世界贸易额以大约年均2.3%的速度增长,1850~1870年间其增长速度大约5%……19世纪中期。英国的自由贸易时代来临……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大大刺激了贸易的扩展,这种扩展的贸易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而融合成整体。
——【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贸易增长大大超出了产出。在这一“黄金时代”(1950~1973年),全球贸易额以年均5.8%的速度增长,远远快于19世纪的增长,而全球产出则以空前的年均3.9%的速度增长。
——【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获得该地位的原因。

(2)结合史实说明美国对推动材料二中的“黄金时代”所作的贡献。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佛认为1929年的股市崩溃“只是一件孤立的事件”说什么“对美国经济的前途或对美国企业经营能力哪怕有丝亳的不信任都是蠢事”,他把大危机看成“种心理现象”并用“萧条”一词代之以“恐慌”或“危机”说这样不至于“那么吓人”。
——摘编自黄安年《20世纪初的经济发展和30年代经济大危机》
材料二? 这个伟大的国家会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它会复兴和繁荣起来。因此让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种莫名其妙丧失理智的、毫无根据的恐惧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凡在我国生活阴云密布的时刻坦率而有活力的领导都得到过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为胜利准备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罗斯福

(1)材料一中胡佛认为1929年的股市崩溃“只是一件孤立的事件”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要分析。

(2)胡佛和罗斯福都对美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但是在应对危机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指出二者的主要不同之处。


(3)罗斯福为什么能够取得应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成功?请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B
2.D
20世纪30年代,由于经济大危机,失业增加,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得美国经济走向好转,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同时也扩大了政府的权力,故选D项;
3.D
4.A
材料“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说明福利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工人阶级参与政权的信息,故B项错误。福利制度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故C项错误。福利制度并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故D项错误。故选A。
5.A
依据材料可以得出材料政策主张加大政府投入,扩大就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增长,由此可以得出与材料观点一致,只有项里根政府控制货币发行量.故选.
6.B
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31年和1926年相比,主要资本主义大国都大幅度提高了关税,这主要是受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为了应对危机,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本国工业,故B项正确。故选B。
7.B
8.A
从材料首次使用了汽油喷射装置,取代了传统的化油器通过微电子技术对系统实行多参数控制,大幅度改进了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指标明显可以看出,战后德国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来促进经济发展。
9.D
第三产业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不仅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故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D。
10.C
11.D
12.B
从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再到新的变化,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在所能容纳的生产关系范围内进行自我调整,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整体上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误。故选B。
13.D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但是材料不能反映这方面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可知,企业所有者只是退出了经营的第一线,并没有放弃企业的所有权,故B错误;从材料中不能体现资本家集团有无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故C错误;由材料“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可知,资本家让企业普通职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增强了企业普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可知资本家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4.D
15.【答案】
(1)地位:主导地位。
原因:采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改善交通条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完善通信设施。
(2)贡献: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倡导关贸总协定,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制度化。
16.【答案】
(1)不正确。
1929年股市的崩溃,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经济“繁荣”背后所积累问题的总爆发;股市崩溃随之而来的是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等一系列严重后果,美国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因此它不是一件孤立事件。
(2)胡佛:采取放任自由的政策;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
(3)罗斯福认识到自由竞争的局限,重视发挥政府作用,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比如,整顿银行,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措施。罗斯福能够从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问题,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注重缓和社会矛盾。比如,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等。罗斯福抓住了经济危机的实质进行改革,努力拓宽国内外市场,拉动需求,削减工农业生产,以解决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比如,采取了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工农业生产,以工代账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