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6.3《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6.3《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5-10 08:4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过程方法
通过调查收集信息并进行整理形成对资料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形成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价值
关注艾滋病的危害,树立关爱人类,关爱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阐明艾滋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教学难点
阐明艾滋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根据【身边事】材料,提出问题:
1.什么是艾滋病?
2.如何预防艾滋病?
(二)学习新课
探究竟?调查:有关艾滋病第调查 联想课前调查活动的有关内容,进入对艾滋病的思考。
依据课前学生调查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融入到组内,搜集交流信息。
各组将课前调查活动获得的知识内容如实地在班内汇报。
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根据各小组的发言,每位学生均应对各组的调查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展开辨论,通过辨论求得知识的真啼。
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从中评议出本次调查活动的最佳组合优胜组。
根据小组交流等各个环节掌握的反馈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
提出议题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
出示相应的议题: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生存在人体哪些部位?
?艾滋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艾滋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怎样预防艾滋病?[来
?艾滋病对人了有什么危害?
仔细阅读相关内容,研究教材中对知识内容的阐述,并结合课前的社会调查思索相应的议题。
组织各组讲出研究议题的结果
小组内择出发言人,在班内讲述对相应议题探究的结果。
独立完成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出示探究活动中的主要内容(见附表)。组织学生完成。
提出议题:
1.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患者?
2.国家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血液筛查HIV抗体,这个计划对于需要血制品的患者有何益处?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思索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对这两个议题的认识、看法和见解。通过充分的讨论,达成共识。
安排制作展览活动。 整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艾滋病的信息资料,确定一个主题,制成墙报(或图片资料、宣传画等)不同形式的内容进行展览。
(三)课堂小结
一、艾滋病的发病原因:?HIV侵入人体,对淋巴细胞进行攻击和破坏,致使体内免疫功能缺损。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感染者性接触、输入血液制品、母婴传播、使用未消毒的患者的注射器等。
三、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不接受被污染的血液制品、注射器等;遵纪守法,严肃道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五、板书设计
2.6.2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1.艾滋病
2.艾滋病存在
3.症状
4.预防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课时练习》
七、教学反思
课堂交流方式可采取多样化。交流的内容不仅仅是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的生存场所、传染途径、主要症状、预防措施,对于这次调查实践活动中的其它感受也应让学生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