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历史试卷(B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 核分人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8?莱芜)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
A.实行高度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3.这是一项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这项战略举措是指( )
A. 东部大开发战略 B. 科教兴国战略 C. 人才兴国战略 D. 西部大开发战略
4.(2018?乐山)右图表明的信息是( )
A.我国在民族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援助
B.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重点工程
D.图中标注地区成为独立王国
5.下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②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③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④都在各自区域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该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洗刷了百年的耻辱????????? B.?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C.?“一国两制”的实施是成功的?????? D.?“一国两制”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
7.(2018?永州)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和平共处 D.统一战线
8.(2018?云南)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其回归与下列哪一项基本国策的实施有关( )
A.依法治国 B.和平共处五项原 C.“一国两制” D.科教兴国
9.(2018?包头)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
10.我国之所以能成功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1.(2018?泰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12.(2018?梧州)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当年的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想家”的T恤衫,在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老兵们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台胞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B.“台湾特别行政区”得到台胞普遍认同
C.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奠定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基础
13.(2018?北京)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2)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民族团结
14.(2018?潍坊)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15..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国民党集团代表成为中美共识
16.(2018?呼和浩特)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此时他们“离家”长达( )
A.38年 B.39年 C.43年 D.93年
17.(2018?宁夏)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香港、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侵占( )
A.英国、葡萄牙 B.英国,法国C.西班牙、葡萄牙 D.英国、西班牙
18.20世纪90年代初,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国共合作互访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9.(2018?广东)如表,这些措施( )
时间 措施
208年 实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台胞证)“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2013年 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
2015年 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
A.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D.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20.江泽民在接受法国记者的采访时曾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缓和两岸紧张关系?B.于1949年提出 C.台湾可以保留军队??D.实行“一国两制”
21.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矛盾,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④?????D.?③④
22.2016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在交谈中提及汪道涵先生所讲“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电文中提及的“汪辜会谈之谛”具体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23.(2018?绥化)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关系达成的共识是( )
A.解放台湾 B.坚持一国两制 C.调整“三不”政策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4.海峡两岸美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
A. 海协会成立 B. 海基会成立 C. 九二共识 D. 汪辜会谈
25.(2018?连云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其前提是必须坚持( )
A.相互尊重原则 B.互补互利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得 分 评卷人 二、史林释义 (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0分,第28题9分,共35分)
26.一张张图片,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自豪,是祖国繁荣富强的骄傲。观看下列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请回答:
(1)请你分别为这两组图片命名。要求有感染力,语言简洁。
(2)这两组图片见证了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的历史?它们分别是从哪些国家手中回归的?
(3)在这两组图片中,我们都看到一位伟人的身影,这个人是谁?他为这两个地区的回归,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4)请你发表一下自己观看这些图片的感受。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枚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台湾)
材料三: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转》。1995至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美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次。
(1)小明在北京奥运会看到材料一中两幅美丽的旗帜,它们各自代表来自哪个地方的运动员?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科学构想的出发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结合目前海峡两岸的形势,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前景的认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的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是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邓小平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997年江泽民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方针是什么?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标志?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
得 分 评卷人 三、探究空间 (第29题,共15分)
29.中国对待台湾问题上,我们多次表示,欢迎认同 “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代表性人士,同我们开展交流和对话,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
请回答:
(1)中国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大陆与台湾是怎样“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少答出三点)
(3)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但少数“台独”分子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面对这种现象,你的态度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历史试卷(B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 核分人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慧眼识真(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8?莱芜)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
A.实行高度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民族平等 D.加强民族团结
【答案】B
【解析】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针对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故选:B。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答案】B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主要实施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并非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故选B。
3.这是一项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举措。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这项战略举措是指( )
A. 东部大开发战略 B. 科教兴国战略 C. 人才兴国战略 D. 西部大开发战略
【答案】D
【解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措施。要求选出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的战略措施的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4.(2018?乐山)右图表明的信息是( )
A.我国在民族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援助
B.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重点工程
D.图中标注地区成为独立王国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选项B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故选:B。
5.下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②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③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④都在各自区域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制度,这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的制度,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都是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在各自区域内享有高度自治权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项,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共同点”,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结合排除法解答问题。
6.该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洗刷了百年的耻辱????????? B.?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C.?“一国两制”的实施是成功的?????? D.?“一国两制”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
【答案】B
【解析】上图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说明了香港、澳门的回归,说明了中国洗刷了百年的耻辱,“一国两制”的实施是成功的,“一国两制”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但我国还没有完成统一大业,因为台湾还没有回归,故选B。
7.(2018?永州)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和平共处 D.统一战线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提出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中国成功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故选:A。
8.(2018?云南)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其回归与下列哪一项基本国策的实施有关( )
A.依法治国 B.和平共处五项原 C.“一国两制” D.科教兴国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引下,我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建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的回归与“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实施有关。故选:C。
9.(2018?包头)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据“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以成功实践,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我国于1997年7月1日收回了香港,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故选:B。
10.我国之所以能成功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我国于1997年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门,中国之所以能成功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做后盾,中国就不可能取得这些成就,B项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合。故答案为B。
11.(2018?泰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答案】B
【解析】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故“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故选:B。
12.(2018?梧州)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当年的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想家”的T恤衫,在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老兵们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台胞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B.“台湾特别行政区”得到台胞普遍认同
C.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奠定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基础
【答案】A
【解析】A项,题干中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反映了他们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故A项正确。B项,题干中未体现“台湾特别行政区”相关信息,故项B错误。C项,题干不包含该信息,且1992年海峡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题干不包含该信息,且20世纪90年代港澳回归,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故选:A。
13.(2018?北京)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2)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A.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 C.军队建设 D.民族团结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涉及到的事件有三个,分别是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都是关于我国在统一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因此反映的共同主题应为祖国统一,其他各项均未涉及。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4.(2018?潍坊)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答案】B
【解析】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问题进行商谈,两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5.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这说明( )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驱逐国民党集团代表成为中美共识
【答案】B
【解析】材料中,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对此,中国政府予以坚决反对,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故B项正确。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项错误。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项错误。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了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决议,D项错误。
16.(2018?呼和浩特)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此时他们“离家”长达( )
A.38年 B.39年 C.43年 D.93年
【答案】B
【解析】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到台湾。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1988﹣1949=39年,此时他们“离家”长达39年。故选:B。
17.(2018?宁夏)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香港、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侵占( )
A.英国、葡萄牙 B.英国,法国C.西班牙、葡萄牙 D.英国、西班牙
【答案】A
【解析】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1982年,我国政府作出收回香港的决策,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政权交接仪式;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两国政府举行了澳门政权的交接仪式。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前分别处于英国和葡萄牙统治之下。故选:A。
18.20世纪90年代初,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国共合作互访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的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汪辜会谈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其中。
19.(2018?广东)如表,这些措施( )
时间 措施
208年 实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台胞证)“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2013年 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
2015年 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
A.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D.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中的这些措施方便台胞来往大陆,有利于双方的互动和互访,改善两岸关系,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0.江泽民在接受法国记者的采访时曾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缓和两岸紧张关系?B.于1949年提出 C.台湾可以保留军队??D.实行“一国两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史实的掌握。教材中提到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据此可知,中国政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故选B。
21.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矛盾,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内容。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联邦制对中国来说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因此①的说法是不对的。民族区域自治只是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言,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如此,因此②不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历史与国情决定的。所以③符合题意。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因此④也是正确的,故答案应该为D项。
22.2016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在交谈中提及汪道涵先生所讲“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电文中提及的“汪辜会谈之谛”具体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汪辜会谈”是在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的。在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汪辜会谈”就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和科技、文化、青年、新闻等领域的交流进行了协商,签署了四项协议,受到了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故选A。
23.(2018?绥化)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关系达成的共识是( )
A.解放台湾 B.坚持一国两制 C.调整“三不”政策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答案】D
【解析】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故选:D。
24.海峡两岸美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
A. 海协会成立 B. 海基会成立 C. 九二共识 D. 汪辜会谈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知识点。据题意根据所学,1993年在新加坡,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所以答案选D
25.(2018?连云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其前提是必须坚持( )
A.相互尊重原则 B.互补互利原则 C.社会主义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解析】依据“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可知,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可以保留其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我们不承诺放弃武力,但争取和平,反对一切形式的“一中一台”“两个中国”论调,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故“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其前提是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选:D。
得 分 评卷人 二、史林释义 (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0分,第28题9分,共35分)
26.一张张图片,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自豪,是祖国繁荣富强的骄傲。观看下列两组图片,回答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请回答:
(1)请你分别为这两组图片命名。要求有感染力,语言简洁。
(2)这两组图片见证了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的历史?它们分别是从哪些国家手中回归的?
(3)在这两组图片中,我们都看到一位伟人的身影,这个人是谁?他为这两个地区的回归,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4)请你发表一下自己观看这些图片的感受。
【答案】
(1)第一组:盛开的紫荆花。(或香港啊,归来的游子。)第二组:盛开的白莲花。(或澳门啊,归来的游子)符合题意均可。(2)香港和澳门。分别从英国和葡萄牙。(3)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4)这两组图片,使我感受到,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了,再也不是近代史上任人欺辱的民族,中国的强大和富强应该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改革开放。我们为祖国的今天感到自豪。(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组:紫荆花开;第二组:白莲花开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组图片见证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它们分别是从分别从英国和葡萄牙手中回归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这两组图片中,我们都看到一位伟人的身影,这个人是邓小平;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组图片,使我感受到,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了,再也不是近代史上任人欺辱的民族,中国的强大和富强应该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得益于改革开放。我们为祖国的今天感到自豪等。
点睛:抓住题眼“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感受”,是解题的关键;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不仅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中国人民洗血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这是旧中国不能也不敢解决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因此我们为祖国的今天感到自豪等。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枚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台湾)
材料三: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转》。1995至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美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次。
(1)小明在北京奥运会看到材料一中两幅美丽的旗帜,它们各自代表来自哪个地方的运动员?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科学构想的出发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结合目前海峡两岸的形势,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前景的认识。
【答案】
(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出发点: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
(3)变化:由相互隔绝到广泛交流。
(4)认识: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逆转的。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祖国统一的知识,图一是紫荆花旗,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洋紫荆的五片花瓣各含有一颗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寓意中国与香港密不可分的关系。花瓣上的五颗星,代表香港人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区旗只用红白两色,象征香港实践一国两制,图二是五星莲花绿旗,这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绿色象征和平与安宁;五颗呈弧型排列的五角星,象征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莲花、大桥和海水,是澳门自然地理和景观的代表,也寄托了澳门回归祖国后一定能保持稳定发展的美好愿望,因此本题的答案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本题考查的是一国两制的知识,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交往的知识,通过材料二中“乡愁是一枚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我们可看出海峡两岸的交往处于隔绝状态;通过材料三中“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美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次”,这反映出海峡两岸交往密切,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由相互隔绝到广泛交流。
(4)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目前海峡两岸的交往,无论是人员往来、还是贸易交往,都得到大幅度的增长,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这让我们认识到: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可逆转的等。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的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是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邓小平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1997年江泽民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的讲话。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方针是什么?香港澳门回归有什么标志?
(2)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你怎样看待台湾回归这一问题?
【答案】
(1)一国两制;标志: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要自觉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解析】
⑴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为了更好的更快的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成功的促成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澳门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⑵根据材料三的“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要自觉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得 分 评卷人 三、探究空间 (第29题,共15分)
29.中国对待台湾问题上,我们多次表示,欢迎认同 “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代表性人士,同我们开展交流和对话,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
请回答:
中国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大陆与台湾是怎样“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少答出三点)
(3)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但少数“台独”分子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面对这种现象,你的态度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答案】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2)鉴于两岸的现实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主张在实现统一之前,双方按照相互尊重、互补互利的原则,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1995年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呼吁所有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坚持统一,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交往以及新闻、科技、学术、体育、文艺等各方面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初步形成,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台独”现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包括绝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台独″分子的分裂图谋是注定不能得逞的,台湾和祖国大陆最终必将统一。(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政策。所谓一国两制,其前提是一国,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指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2)根据近些年的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实加以总结即可,如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的“九二共识”,九三年的“汪辜会谈”,1995年江泽民主席的“八项主张”,以及国共两党领导人的会面,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3)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后来,“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全国人民代表的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主观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台独”现象。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包括绝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台独″分子的分裂图谋是注定不能得逞的,台湾和祖国大陆最终必将统一。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