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关于密码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
B. 密码子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C. 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4种
D. 一种密码子只对应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多种密码子
对如图①和②表示的生命活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以DNA的双链作为模板
B. ②的产物是氨基酸
C. ①和②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①过程有遗传信息流动,②过程没有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在核酸中的位置和碱基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遗传信息位于mRNA上,遗传密码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
B. 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tRNA或rRNA上,碱基构成相同
C. 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都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
D. 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碱基构成不同
噬菌体、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为
A. 4种、8种、4种和4种、8种、4种 B. 4种、5种、4种和4种、5种、4种
C. 4种、5种、4种和4种、8种、4种 D. 4种、8种、4种和4种、5种、4种
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 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如图表示细胞内相关的生理活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生理活动涉及图乙中的a、b、e、f、g过程
B. 图甲所示生理活动可以发生在大肠杆菌中
C. 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b、c、d、e
D. 图乙的f和g过程主要通过反馈调节实现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HIV的基因表达过程涉及逆转录酶和RNA聚合酶
B. mRNA的密码子序列直接控制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C.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均涉及碱基互补配对
D.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tRNA可携带多种氨基酸
如图为HIV侵染人体T细胞后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简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IV侵入人体后T细胞数量先增加后下降
B. HIV中存在与甲、乙、丙过程有关的酶
C. 甲、乙、丙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HIV和T细胞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
B. ②③过程可发生在被RNA病毒感染的细胞内
C. ⑤③④过程所需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 ②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A-U、U-A、C-G、G-C的原则
图中字母表示核苷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②表示转录 B. ①②中共有8种核苷酸
C. ①上有2个密码子 D. ①→②过程需要酶的催化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和RNA由核苷酸组成,都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B. 相同的核DNA分子转录出的mRNA是相同的
C.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和基因的表达都只在细胞核中进行
D. DNA双螺旋结构解旋后不能表达遗传信息
如图为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当R基因中插入一段序列后,基因突变为r,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R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a和b过程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
C. 基因型为rr的豌豆表现为皱粒
D. 此图说明基因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模式微生物。我国科学家完成了酿酒酵母体内部分染色体的人工合成,进而得到人工酵母,开启了人类“设计生命、再造生命和重塑生命”的新纪元。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与大肠杆菌相比,酵母菌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人工酵母与天然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完全相同
C. 脱氧核苷酸、氨基酸是人工合成染色体必需的原料
D. 可以用同一种酶除去酿酒酵母和大肠杆菌的细胞壁
关于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般活细胞均可发生②和③
B. 所有的病毒均可发生④和⑤
C. 人体所有细胞核均可发生①②
D. 不同基因表达的产物均是相应的蛋白质
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①能转运氨基酸;②携带遗传信息;③能与核糖体结合;④能转录产生RNA;⑤每相邻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⑥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如图所示为遗传信息的传递路径及物质B的加工与修饰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转录过程与翻译过程都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图中RNA剪切过程与RNA拼接过程需要破坏磷酸二酯键
C. 图中物质A上可能含有64种密码子,每种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
D. 图中物质B的加工与修饰依次经历的场所是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来自宿主植物的信使RNA进入根瘤菌菌体,并在菌体内翻译合成了“豆血红蛋白”。当豌豆被不同种的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相同的豆血红蛋白;当豌豆与蚕豆分别被同一种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的豆血红蛋白有差异。对于上述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A. 豌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的序列相同
B. 豌豆在受不同种根瘤菌侵染时,其控制合成豆血红蛋白的基因相同
C. 不同种根瘤菌侵染豌豆时,其影响豆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不同
D. 豌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不受根瘤菌生活状况的影响
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 ?基因1和基因2不可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 ?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催化
C. ?④⑤过程形成的结果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D. ?过程①②③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人体的全部性状
下图表示翻译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决定色氨酸和丙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CC和CGU
B. 甘氨酸和天冬氨酸对应的基因模板链中碱基序列是GGUGAC
C. 由图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往右
D. mRNA上碱基序列的改变一定会造成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下列为某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一段DNA链(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 该肽链中脯氨酸是由几种不同的转运RNA运输到该肽链所在位置的
B. ? 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
C. ? 这条多肽链中有4个“﹣CO﹣NH﹣”的结构
D. ? 若发生基因突变,则该多肽链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
如图所示为某生物细胞内正在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过程可以在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细胞核中进行
B. 图中①和②水解均可得到胞嘧啶、核糖和磷酸三种物质
C. 图中③上任意3个相邻的碱基均可构成一个密码子
D. 若④表示ATP合成酶基因,则图示过程与细胞分化无关
下图表示X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则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已知起始密码为AUG、GU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类核苷酸比例增加
B. X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
C. 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
D. 若形成的多肽中甲硫氨酸(密码子为AUG)和缬氨酸(密码子为GUG)的个数分别为1和0,则甲硫氨酸处于图中位置
PEP为油菜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某科研小组研究出产油率更高的油菜品种,基本原理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促进物质C的形成可提高产油率
B. 物质C与基因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嘧啶和五碳糖类型不同
C. 过程①和过程②所需的嘌呤碱基数量一定相同
D. 基因A和基因B位置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畸变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⑥过程中均存在嘌呤与嘧啶配对的关系
B. ③过程中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翻译出多条相同的肽链
C. ②过程发生时,至少启动1个基因片段打开双螺旋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后可发生图中的④①②③过程
图为某六肽化合物合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与③→⑤相比,①进行复制时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A-T
B. 根据图中多肽的氨基酸数可以判断出终止密码子是UCU
C. ①→②中会产生图中④代表的物质,且④中含有氢键
D. 若该多肽是一种DNA聚合酶,则它会催化物质①的复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请回答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问题:
??? (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受_____________影响,二者共同对生物的性状起作用。
??? (2)豌豆皱粒种子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子酶的基因,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填“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圆粒种子和皱粒种子的出现说明了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白化病患者因为______________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无法合成相应的酶,无法合成黑色素而表现出白化性状。老年人产生白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4)不同生物,不同细胞其遗传信息表达方式可存在显著不同,请写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
某野生型个体正常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的表达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DNA→RNA→多肽”的过程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阶段。
(2)若该基因位置①的碱基对由G—C变成了A—T,对应的密码子变为________(终止密码子)。与正常蛋白质比较,变化后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将________。
(3)若位置②插入了一个碱基对A—T,则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
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中紫花∶白花=1∶1。若将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________对基因控制的,该现象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2)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小麦的抗旱性和多颗粒均属显性遗传,且两对控制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纯合的旱敏多颗粒、纯合的抗旱少颗粒、杂合抗旱少颗粒(Rrdd)和旱敏多颗粒(rrDd)小麦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用__________________法发现了遗传学规律,才有了下面的题。
?(2)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抗旱基因与旱敏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不同;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控制_________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______实现的。
(3)纯合的旱敏多颗粒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与纯合的抗旱少颗粒植株基因型是_____杂交得到F1,F1自交:
①F2抗旱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F2抗旱少颗粒植株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
②若拔掉 F2中所有的旱敏性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F3中旱敏植株的比例是______.
农业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如下:
①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小苗→秋水仙素→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③正常育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④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筛选→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⑤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带入乙种生物体内→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1)第①种方法属于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一定要是____________。
(2)第②种方法与第①种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F1有n对杂合的基因(分别位于n对染色体上),则利用其花粉离体培养成的小苗理论上应有__________种类型。
(3)通过第③种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属于_________体,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种方法中搭载的种子应当是_________(选填“干燥的”“萌发的”或“休眠的”);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其变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全是对人类有益的”“不全是对人类有益的”或“全是对人类有害的”),所以要对其进行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种方法培育出的新类型生物可以表达出甲种生物的某基因的遗传信息,该表达过程包括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密码子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答】
A.密码子位于mRNA上,A错误;
B.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B错误;?
C.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1种,C错误;?
D.一种密码子只对应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多种密码子,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解:A、①为转录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A错误;
B、②为翻译过程,产物是多肽链,B错误;
C、①和②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
D、转录和翻译过程均有遗传信息流动,D错误。
故选:C。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间
? 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 ?
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
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 主要在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的两条链 DNA的一条链 mRNA
原料 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20种游离的氨基酸
条件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 酶(RNA聚合酶等)、ATP 酶、ATP、tRNA
产物 2个双链DNA 一个单链RNA 多肽链
特点 半保留,边解旋边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 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顺次合成多条肽链
碱基配对 A-T? T-A? C-G? G-C A-U? T-A?? C-G? G-C A-U? U-A? C-G? G-C
遗传信息传递 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
意义
? 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转录和翻译过程,要求考生识记转录和翻译的具体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列表比较,再准确解答写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答案】D
【解析】解:A、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A错误;
B、RNA分为mRNA、tRNA和rRNA,mRNA上具有密码子,tRNA具有运载氨基酸的作用,B错误;
C、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C错误;
D、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碱基构成不同,D正确。
故选:D。
遗传信息是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RNA分为mRNA、tRNA和rRNA,mRNA上具有密码子,tRNA具有运载氨基酸的作用。构成DNA的碱基是A、T、G、C,构成RNA的碱基是A、U、G、C,故它们的碱基构成不同。
本题考查了遗传信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关于核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核苷酸和碱基的种类,考生要能够识记病毒和植物的核酸种类和区别,难度容易。
【解析】
噬菌体为DNA病毒,只含DNA,故碱基只有A、T、C、G4种,核苷酸有4种;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只含有RNA,故碱基只有A、U、C、G4种,核苷酸有4种;烟草是植物,所以既有DNA也有RNA,碱基有A、G、C、T、U5种,核苷酸就有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和核糖核苷酸4种,共8种。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答案】D
【解析】【解答】
?A、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A正确;
B、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说明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B正确;
C、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其子代都是O型血(ii),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高茎豌豆是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能说明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D错误。
故选D。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考生要明确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识记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
6.【答案】A
【解析】略
7.【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HIV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涉及RNA的逆转录和DNA的转录过程,其中RNA的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DNA的转录需要R NA聚合酶的作用,A正确;
B.mRNA的密码子序列直接控制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B正确;
C.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均涉及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
D.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tRNA只能识别转运一种氨基酸,D错误。
?故选D。
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HIV侵染人体T细胞后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要求考生理解具体知识点,掌握相关的具体过程。
【解答】
A.HIV侵入人体后,首先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消灭的大量的病毒,所以T细胞的数量会增加,然后HIV攻击T细胞,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免疫系统减弱,因此T细胞会减少,所以HIV侵入人体后T细胞数量先增加后下降,A正确;
B.HIV中不存在与乙、丙过程有关的酶,它们是利用侵染宿主细胞内相关的酶来进行此过程的,甲为逆转录酶,可以存于于HIV体内,B错误;
C.过程甲为RNA的反转录过程,过程乙为DNA的转录过程,过程丙为翻译过程,所以甲、乙、丙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
D.所有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只有极少生物例外,D正确。
?故选B。
9.【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碱基互补配对法则、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解答】
A.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A正确;
B.②逆转录过程和③RNA的复制过程可发生在RNA病毒侵染的细胞中,B正确;
C.⑤为DNA的复制过程,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③为RNA的复制过程,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④为翻译过程,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氨基酸,C正确;
D.②过程为逆转录,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A-T、U-A、C-G、G-C的原则?,D错误。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转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①链中有T,②链中有U,故①→②表示转录,A正确;
B.①②中共有8种核苷酸,B正确;
C.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②上有2个密码子,C错误;
D.①→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D正确。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核酸的知识,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功能,明确基因表达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基因的表达是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解答】
A.RNA与DNA的基本单位都是核苷酸(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其中DNA是所有细胞的生物和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A正确;
B.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相同的DNA分子可能转录形成不同的mRNA分子,B错误;
C.真核细胞的DNA的复制主要在细胞核,而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其中的转录主要在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中,C错误;
D.遗传信息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因此DNA双螺旋结构解旋后能表达遗传信息,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
A.基因(R)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
B.根据题图可知,a表示转录过程,b表示翻译过程,产生淀粉分支酶(蛋白质),B正确;
C.基因型为rr的豌豆因无法合成淀粉分支酶导致淀粉含量下降,豌豆不能吸水膨胀而表现为皱粒,C正确;
D.该事实说明基因能够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掌握真核原核生物的区别以及转录翻译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
?A.与大肠杆菌相比,酵母菌为真核真菌,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正确;
B.人工酵母与天然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不完全相同,B正确;
C.脱氧核苷酸、氨基酸是人工合成染色体必需的原料,C正确;
D.酿酒酵母和大肠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不同,D错误。
?故选D。
14.【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中心法则,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由图可知,①为DNA复制,②为转录,③为翻译,④为RNA复制,⑤为逆转录过程。
【解答】
A.一般活细胞均可发生转录和翻译,A正确;? ??
B.逆转录病毒可发生⑤①②③过程,RNA复制病毒可完成④③过程,B错误;?
C.人体所有细胞核均可发生转录,细胞分裂时进行DNA复制,C错误;?
D.由于基因指导合成的终产物不都是蛋白质,故基因表达的产物不都是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和RNA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解答】
①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①错误;
②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是遗传物质,能携带遗传信息,②正确;
③信使RNA能与核糖体结合,用于合成蛋白质,③错误;
④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产生RNA,④正确;
⑤mRNA上每相邻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⑤错误;
⑥DNA分子在复制时,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⑥正确。
综上所述,②④⑥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6.【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内容,答题关键是通过对图示过程的分析对应各过程名称和特点。
【解答】
A.图中转录过程与翻译过程都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图中RNA剪切过程需要破坏磷酸二酯键,RNA拼接过程需要形成磷酸二酯键,B错误;
C.图中物质A(mRNA)上可能含有64种密码子,但只有61种密码子可以决定氨基酸,C错误;
D.图中物质B(肽链)的加工与修饰依次经历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A。
17.【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与DNA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由于豌豆与蚕豆分别被同一种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的豆血红蛋白有差异,说明豌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的序列不相同;合成豆血红蛋白的mRNA来自宿主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类无关;不同种根瘤菌中合成豆血红蛋白的mRNA的碱基序列取决于宿主植物;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在根瘤菌菌体内进行,因此受到根瘤菌生活状态的影响。
【解答】
A.当豌豆与蚕豆分别被同一种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的豆血红蛋白有差异,说明豌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的序列不同,A错误;
B.豌豆被不同种根瘤菌侵染时,形成相同的豆血红蛋白,说明控制合成豆血红蛋白的基因相同,B正确;
C.豌豆被不同种根瘤菌侵染时,合成的豆血红蛋白都相同,说明控制合成豆血红蛋白的基因相同,C错误;
D.豌豆与蚕豆的豆血红蛋白基因表达受根瘤菌生活状况的影响,代谢越旺盛,合成的豆血红蛋白越多,D错误。
故选B。
1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A.人体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相同的基因,因此基因1和基因2同时存在于人体所有的体细胞中,A错误;
B.过程①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以及mRNA加工的酶等的参与,过程②是翻译,需要tRNA转动氨基酸,B正确;
C.④、⑤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即根本原因是DNA不同,C错误;
D.?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途径:⑴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①②③,⑵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①②④,D错误。
?故选B。
19.【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的分析,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和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关键是准确识图结合知识要点回答。
【解答】
A.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故决定色氨酸和丙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UGG和GCA,A错误;
B.?甘氨酸密码子是GGU、天冬氨酸密码子GAC,而对应的基因模板链中碱基序列是CCA和CTG,B错误;
C.多肽链是从左边开始合成,故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往右, C正确;
D.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一种氨基酸有一个或多个密码子,故mRNA上碱基序列的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故不一定造成蛋白质结构的改变,D错误。
?故选C。
20.【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结合DNA碱基序列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转录和翻译过程,能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判断出模板链;还要求考生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该肽链中的脯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CCC,那只能与反密码子为GGG的转运RNA配对,所以也就只能有一种转运RNA转运,A错误;
B.据肽链氨基酸序列与起始密码子可确定①链为转录的模板,据此推断决定这段多肽链的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UA、GGG,B正确;
C.这条多肽链是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含有4个肽键(?CO?NH?),C正确;
?D.如果发生基因突变,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控制合成的多肽链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A。
2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核酸的结构组成、细胞分化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答】
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A项错误;
B.图中①表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其水解的产物中五碳糖是脱氧核糖,B项错误;
C.③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C项错误;
D.ATP合成酶基因在任何细胞(特化细胞除外)中都表达,因此该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分化无关,D项正确。
???????故选D。
2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答】
A.X基因虽然发生突变,由于基因复制时,嘌呤与嘧啶互补配对,所以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类核苷酸比例不变,A错误;?
B.X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错误;?
C.由题意可知,该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后,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所以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C正确;?
D.因为起始密码子为AUG、GUG,若形成的多肽中甲硫氨酸(密码子为AUG)和缬氨酸(密码子为GUG)的个数分别为1和0,所以起始密码子为AUG,则甲硫氨酸处于肽链中的第一个氨基酸的位置,即图中前面的位置,D错误。
故选C。
2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染色体变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A.由图可知,物质C的合成会抑制基因B的表达,进而抑制PEP转化为蛋白质,则PEP转化为油脂较多,提高产油率,A正确;
B.基因A与物质C(双链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別是前者含有胸腺嘧啶和脱氧核糖,后者含有尿嘧啶和核糖,B正确;
C.由于过程①和过程②的模板链不同,所需的嘌呤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C错误;
D.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即基因A和基因B在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基因A和基因B位置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D正确。
故选C。
2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结合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图,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并明确④、⑤和⑥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分析题图:图示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其中①是DNA的复制过程;②是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④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⑤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⑥是翻译过程,其中④、⑤和⑥过程只能发生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解答】
A.①~⑥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均存在嘌呤与嘧啶配对的关系,A正确;
B.③过程中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翻译出多条相同的肽链,B正确;
C.②过程发生时,至少启动1个基因片段打开双螺旋,C正确;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后可发生图中的⑤⑥过程,烟草花叶病毒不属于逆转录病毒,D错误。
故选D。
25.【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遗传信息转录、翻译、密码子、反密码子的了解和把握。
【解答】
A. ①是DNA自我复制,产生新的DNA分子,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A-T,③→⑤翻译过程是mRNA与tRNA之间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A-U,故A不符合题意;
B. 终止密码子是mRNA分子中终止蛋白质合成的密码子,根据图中多肽的氨基酸数可以判断出终止密码子是UAA,故B符合题意;
C.?①→②是转录过程,会产生mRNA、tRNA分子,即④代表的物质,且tRNA中含有氢键,故C不符合题意;
D.?DNA聚合酶会催化物质①的复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答案】(1)环境
(2)基因突变;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酪氨酸酶;由于细胞衰老,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进而产生白发
(4)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1)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2)豌豆皱粒种子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子酶的基因,这属于基因突变;圆粒种子和皱粒种子的出现说明了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导致无法合成相应的酶,无法合成黑色素而表现出白化性状。老年人产生白发的原因是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
(4)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是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不仅可以发生DNA的复制,也可以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即:
????
故答案为:
(1)环境
(2)基因突变;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酪氨酸酶;由于细胞衰老,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进而产生白发
(4)???????
27.【答案】(1)转录;翻译
(2)UGA;变小
(3)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均可能发生改变
【解析】【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基因表达的过程,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识图能力。
【解答】
(1)“DNA→RNA”的过程为基因表达中的转录,“RNA→多肽”的过程为基因表达中的翻译,因此“DNA→RNA→多肽”的过程包括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2)根据mRNA的碱基序列...AUG UCC GCA......UGG GAA...与DNA中的...TAC AGG CGT......ACC CTT...互补,可以确定DNA中的...TAC AGG CGT......ACC CTT...为模板链,另一条链为非模板链。若该基因位置①的碱基对由G—C变成了A—T,对应模板链位置的碱基有ACC变为ACT,因此密码子变为UGA,该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终止,因此与正常蛋白质比较,变化后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将变小。
(3)若位置②插入了一个碱基对A—T,则DNA模板链...TAC AGG CGT......ACC CTT...的AGG后增添一个碱基,对应的密码子从第二密码子全部改变,因此则该基因控制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均可能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
(1)转录;翻译
(2)UGA;变小
?(3)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均可能发生改变
28.【答案】(1)两;自由组合
(2)AaBb;aaBB、AAbb、aabb
(3)紫花∶红花∶白花=9∶3∶4
【解析】略
29.【答案】(1)假说-演绎法
(2)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碱基排列顺序;酶;性状
(3)rrDD;RRdd;①4/9;1/3;②1/6
【解析】略
30.【答案】(1)F2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纯种??????
(2)缩短育种年限;2n??
(3)多倍体;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加倍??????????
( 4)萌发;不全是对人类有益的;人工筛选?
(5)转录;翻译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
【解答】
(1)由题目可知:①为杂交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F2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一定要是纯种;
(2)由题目可知:①为杂交育种、②为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若F1有n对杂合的基因(分别位于n对染色体上),F1产生的配子类型2n种。则利用其花粉离体培养成的小苗理论上应有2n种;
(3)由题目可知:③为多倍体育种,故通过第③种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属于多倍体,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加倍;
(4)由题目可知:④为诱变育种,搭载的应当是萌发的种子,因为萌发的种子细胞分裂旺盛,由于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的特性,所以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其变异不全是对人类有益的,所以要对其进行人工筛选;
(5)由题目可知:⑤为基因工程育种,要让新类型生物可以表达出甲种生物的某基因的遗传信息,该表达过程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故答案为:
?(1)F2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纯种???????
(2)缩短育种年限;2n???
(3)多倍体;破坏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加倍??????????
(4)萌发;不全是对人类有益的;人工筛选?
(5)转录;翻译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