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温故而知新
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原料、政策、动力、技术等
鲁尔区的前世今生
兴起
衰退
新发展
研究主线:鲁尔区发展“三部曲”
19世纪中叶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至今
鲁尔区兴盛的主要区位优势有哪些呢?
【合作探究一】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的重工业和资源对德国发动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德 国
工业的心脏
二战以后鲁尔区产煤量约占德国西部总产煤量的90%,钢产量占德国西部总量的70%,经济总量曾占到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为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做出了巨大贡献。
利珀河
鲁尔河
莱 茵 河
多 瑙 河
易 北 河
威
悉
河
地理位置优越
德国
--中西部
欧洲
--中部“十字路口”
繁荣
研究学习一 鲁尔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鲁尔区
资源优势
繁荣
鲁尔区交通图
水陆交通便利
水资源丰富
思考:鲁尔区内河网密布,还可以给鲁尔的发展提供什么有利的条件?
繁荣
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范围内加工、消费
市场广阔:区域内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劳动力丰富素质高
繁荣
欧洲的十字路口
煤炭丰富
离铁矿近
水资源丰富
水陆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劳动力丰
富素质高
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
分析某地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
地理位置
资源条件
交通条件
市场情况
劳动力资源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依据这些优势条件,鲁尔区可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探究2】
假如你是一位投资商,通过了解鲁尔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你想借此优势,发展哪些工业部门呢?
研究性学习二 鲁尔区发展的工业部门
机械工业
煤化工
电力工业
采煤工业
钢铁工业
繁荣期鲁尔区的生产链
丰富的煤
炭资源
运入铁矿石
丰富的水源
化学工业
钢铁工业
煤炭工业
电力工业
机械工业
工业结构以 为主
主导产业:
基础产业:
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
重化工业
注意箭头的方向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分析第二部分,鲁尔区有如此明显的区位优势总结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及其体现?
衰落
衰落
1、生产结构单一
①从1950年至1990年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衰落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纪50年代以后
产钢国增多
钢出口国增多
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
世界钢材消耗量减少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
钢产品的替代品广泛应用
(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
世界性钢铁过剩
衰落
3、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材料: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从70年代初开始,又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
以新技术群为基础的新兴产业群,即被西方一些学者称之为“朝阳工业”(电子工业、生物技术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新材料与新能源工业)的产业部门,将成为社会的经济支柱
据1981年统计,美国电子工业产值为1138亿美元,到1991年产值增至6000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之一。又如生物工程,预计到本世纪末,美国生物工程产品将达到160余项,产值达4000亿美元
衰落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根本原因)
5、环境污染严重,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
衰落
衰落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工业衰落;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衰落
【探究3】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下列几幅图片,探讨:鲁尔区面对产业衰落的现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分别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对症下药)
研究学习三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振兴
煤炭就业人数(万人)
钢铁就业人数(万人)
2
4
0
6
1950年
1999年
煤炭基地(个)
炼钢高炉(个)
0
40
160
80
120
1950年
1999年
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扩大大型厂矿的生产规模,增强国际竞争力。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
经济方面
振兴
大力扶持引进新兴工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读图对比两个时期的工业部门在门类和数量上发生哪些变化
经济方面
振兴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1970
1976
1980
1985
1990
1996
1999
(年)
人数(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从事三大产业的人数从1970年到1999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说明了什么问题?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振兴
经济方面
昔日生产车间变身博物馆
当年的地下矿石仓库开辟成了攀岩场所
炼钢厂车间改建成大剧院
工业旅游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经济方面
振兴
20世纪60年代末,鲁尔区才建立了自己的第一所大学。
现在鲁尔区已成为欧洲大学最集中的地区。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社会
发展教育、重视科研
1962年鲁尔区建立第一所大学——
波鸿大学
振兴
社会方面
鲁尔区杜伊斯堡大学校园
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铁路货运量占德国的40%。鲁尔区的高速公路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
完善交通
振兴
社会方面
整治河流
环境方面
振兴
今日的鲁尔河畔
经过上述调整和改造,鲁尔工业区“擦去了脸上的煤灰”,经济复苏,环境改善,社会发展,人地关系由对立走向协调,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振兴
控制大气污染
环境方面
振兴
美化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环境方面
振兴
德国经济部人士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鲁尔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心”逐步变成了一个煤钢等传统产业与信息、生物技术等“新经济”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
振兴
鲁尔区的重生
繁荣阶段
(区位优势)
煤炭资源丰富
离铁矿近
水源充沛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衰落阶段
(衰落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污染
整治阶段
(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结构
2.调整工业布局
3.发展第三产业
4.优化环境
德国鲁尔区发展“三部曲”
兴起
衰退
新发展
分析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鲁尔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鲁尔区采取的主要策略
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
分析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
了解区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课堂练习
1.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 )
A. 优质铁矿 B. 丰富的煤炭
C. 充足的水源 D. 便捷的交通
A
2.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 )
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
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
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
B
3.煤炭在能源中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A.能源消耗越来越少 B.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
C.煤炭价格不断上升 D.煤炭储量接近枯竭
B
4. 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明显的工业部门( )
A.煤炭、钢铁 B.电力、化学 C.机械、电力 D.钢铁、化学
A
5. 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鲁尔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
①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②鲁尔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低
③鲁尔区用地紧张 ④这里环境污染严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C
6.关于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而采取措施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消耗
B.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企业
7.有关鲁尔区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迁入和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
B.煤、铁企业规模普遍减小
C.经济繁荣,环境美化
D.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D
B
根据下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
A.钢铁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C.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上升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B
1、结合德国鲁尔区发展历程,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区位优势、面临问题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对策?
课后活动
2、完成新学案当堂达标部分
3、预习下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第一课时,
完成新学案自主预习部分。
课后活动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