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二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3 画杨桃【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0个词语。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教学重点】 1.认识“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0个词语。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见过杨桃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能够尝试画一下杨桃的模样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主人公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吧!2.走进作者:岑桑:广东顺德人,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岭南文库》丛书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97年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首届伯乐奖。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2.练一练,巩固学生字音的识记情况;3.认识多音字,掌握不同读音所对应的不同含义;4.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5.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6.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7.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课:“果”字注意笔顺,最后写“木”,“木”的撇穿插到言字旁下。座:“广”的撇稍长。“坐”上面两个“人”的捺变点,最后写“土”。页:起笔横在田字格上格中间。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末笔是点。抢:右边“仓”上面的“人”要盖住下部。最后两笔是横折钩、竖弯钩。嘻:左小右大。“喜”各部分写紧凑,下部的“口”比上面的“口”大。8.练一练,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能够正确书写。四、指导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对话的语气。五、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初读课文后,我感受到了看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的道理。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复习导入:用摘苹果的方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二、品读释疑1.随文讲解,理解文意:(1)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串珠问题1)课文讲了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我们实事求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故事。(2)同学们和老师看到我的画后表现有什么不同? (串珠问题2)(课后第2题)①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a. “哈哈大笑”是同学们看到我的画后的表现。 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我”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十分熟悉。b.仿写:像“哈哈大笑”类似结构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示例:洋洋自得、孜孜不倦、恋恋不舍、勃勃生机②“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a.朗读指导: 要读出同学们反问、指责的语气,语调稍高。b.用一个问句 和一个感叹句,写出了这几个同学对“我”的画的质疑和嘲笑。③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看、坐、审视” 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老师并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实物。④“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朗读指导:读同学们的话,要读得果断、有力。⑤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a.“严肃” 说明是因为,老师在审视之后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了他的沉思,他意识到孩子还不懂得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从客观实际出发。b.老师的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同学们却说不像,老师意识到同学们不懂得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还盲目地嘲笑别人。⑥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半晌”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进行了认真的思考。⑦“好——笑!”“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调,嘲笑我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表现出几个同学的幼稚可笑。⑧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嘻嘻的笑声”写出了这几个同学的自以为是、得意洋洋,为后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做铺垫。(3)老师让同学们做了什么?同学们的态度有什么变化?①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a. 老师让学生在亲自观察中感受事物,接受教育,认识错误。b. 朗读指导:朗读时语调稍低,读出同学们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语气,读出同学们难为情的心理。c. 老师为什么不把问题告诉学生,而要反复提出问题?老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在亲自观察中认识事物、感受事物,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②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和颜悦色”是对老师的神态描写,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神情发生了变化。老师的话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强调了绘画时必须实事求是的道理。③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a.朗读指导:用亲切、诚恳的语气朗读,表现出这位老师耐心的态度。b.老师的话告诉我们:( AB )A.做事或看问题应该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只要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无论何时,无论何事,都能受益!C.画画应该画出大家都熟知的样子。(4)感悟老师的话,说说老师的话有几层意思?(串珠问题4)老师的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讲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二是讲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是讲应该实事求是。2.阅读方法解密:神态描写3.主题延伸如果生活中遇到同样的事情, 我们该怎么面对别人的嘲笑和不解呢?示例:如果自己认真、诚实地做好了事情,就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果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就要及时改正,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4.一课一法一练:运用好神态描写①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描写,其作用往往是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或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本文中“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和颜悦色地说”写出了老师的神态变化,表现了老师的实事求是。②练一练:运用神态描写的手法写一段话,介绍一位你熟悉的同学或朋友。示例:我有一个同学叫王晓光。他长着一张圆圆的脸,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王晓光学习不错,就是不爱干活儿。偶尔让他干点活儿,他就噘着嘴,耷拉着脑袋,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脸上没有一点神采,走起路来也懒洋洋的,所以,他爸爸总是喊他“小懒猫”。三、本课小结1.本课小结:这篇课文作者记叙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由于观察角度不同,把杨桃画成五角星而遭到了同学的嘲笑,最后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篇课文,对话语气丰富,寓意深刻,让我们懂得了实事求是、不轻易下结论的深刻道理。2.课文主旨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通过记叙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告诉我们看问题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的道理。四、结构图示出示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复述故事。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盲人摸象》。六、作业布置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把它分享给爸爸妈妈吧。板书设计: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