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渔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2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消失的渔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2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5-10 15:1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消失的渔场
寻找故事的发生地点

纽芬兰岛





撞冰山地点
材料一: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却没能到达目的地,4月14日晚于撞上冰山(41°43′N,49°56′W),两个小时40分钟后沉没于纽芬兰海域。

纽芬兰岛
材料二:1492年哥伦布第1次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共花37天的时间,1493年他第2次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却只花了20天的时间,请分析原因?





纽芬兰岛
材料三:有证据显示,早在10世纪末期,北欧维京人就曾到达过纽芬兰并探索了部分北美地区,比哥伦布登陆这片新大陆要早五百年。
人们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东岸卑尔根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还出现了不冻港,同纬度的大洋西岸拉布拉多半岛北部却呈现苔原景观。






苔原









森林

卑尔根
意外发现的大西洋宝库
材料二:1492年,意大利航海探险家约翰?卡博特横跨大西洋,经过纽芬兰岛时发现这里密集的难以置信的鱼群。他在日志中写到“只要把石头放进篮子里,把它沉到水里,篮子里马上就装满了鳕鱼,”另一位船员却则感叹:鱼群那样密集,踏着鳕鱼群的脊背就能上岸。”
材料一:纽芬兰位置,洋流示意图
材料三:纽芬兰岛附近是舒展的大陆架,水深水深15米—91米,面积宽广,约为12万平方米是著名的纽芬兰大浅滩区。
(2)根据材料,分析纽芬兰渔场什么会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纽芬兰岛
(1)结合课本P52页知识窗的材料,从生物学的角度,尝试分析形成渔场的条件。
五大湖
格陵兰岛
哈德孙湾
圣劳伦斯河
密西西比河
(3)形成秘鲁渔场的原因呢?与形成纽芬兰渔场的原因是否相同?






































































































































































































































































































































































































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
寒暖流交汇



北海道渔场
寒暖流交汇



秘鲁渔场
上升流
世界著名大渔场

大渔场
小渔场


拓展:渔场形成的条件

大陆架




阳光照射
河流入海
季节变换
(温带)
人类活动




光合作用旺盛
带来营养物质
海水对流交换
排放营养物质

海水扰动

营养物质上泛

饵料丰富


寒暖流交汇
上升流

海水上涌

渔场

浮游生物繁殖
吸引大量的欧洲渔民来此定居,渔民秉承着以家庭为主体,小船作业的传统捕捞方式

纽芬兰的鳕鱼资源异常丰富,巨型鳕鱼并不少见


伦敦博物馆收藏的19世纪油画:欧洲少女售卖鳕鱼
纽芬兰渔场的繁荣

一艘巨型拖网渔船起网后的情景
大型渔轮日以继夜的捕捞
饕餮盛宴
20世纪50年代型机械化拖网渔船成群结队驶入纽芬兰湾,日以继夜的捕捞。
渔场的覆灭
荒凉的渔村和生锈的渔船

三个纽芬兰男人在惨淡经营的小卖铺中,打发百无聊赖的时光

吃着薯片,喝着汽水,借以
20世纪50年代型机械化拖网渔船蜂拥而至不到10年,近海鱼产量减少了6成。到1978年。鳕鱼捕捞量已经不及20年前的1%。闻名世界的纽芬兰渔场几乎无鱼可补捕,在顷刻间破产。渔民失去谋生手段,被迫远走他乡,人口大量流失。
鳕鱼之殇
材料二:现代拖网渔船的捕捞量惊人:600吨/小时。渔民迈克回忆说“整个渔季打不到100吨鱼,机械化拖网渔船一小时就能捞上600吨。” 而且拖网渔船无区别捕捞,不分老幼、不加区别地一网打尽,所有需要不需要的鱼都捕捞上来。 “一条龙作业”的方式可以使渔场日以继夜的24小时连轴作业,不惧恶劣天气,不顾鱼类的生息季节,如此高效率极高。庞大的渔网兜掠过海底,除了鱼群在劫难逃,还会将海底扫荡一空,连海洋生态也被破坏殆尽。
(1)对比前后两种捕鱼方式的差别,分析鳕鱼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原因。
(2)面对渔场即将消失的困境,可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挽救?
材料一:这种小船作业的捕鱼方式,以渔民家庭为主体,补货量适中,并特意避开鳕鱼的产卵季节,保证了鱼群的繁衍和生态平衡。纽芬兰渔场产量异常丰富,大量的鳕鱼一度供养了整个欧洲长达500年的时间,成为欧洲廉价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艰难而漫长的救赎


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的措施
捕捞配额管理,休渔禁渔。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执法力度。
发展养殖产业,用海水养殖进行替代。
人工投放鱼苗,用“补鱼” 代替“捕鱼”。
人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治理水体污染。
设立鱼类保护区
宣传环保观念,改变人类消费观念和方式。
相较于后市的缝缝补补,在部分欧美国家已经开展了更为细致和长远的工作,也就是改变人们对渔业资源的消费观念和方式,根据濒危程度,把一类分为推进购买,谨慎购买和不建议购买,拒绝食用等级类,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要使渔场恢复,关键在于曾经鱼类赖以生存的海洋生态环境。在无人干扰的海域,用人工鱼礁海草船等营造适合鱼类生活的人工养殖场,低等藻类浮游动物,以此为佳,有了栖息地和饵料,便能吸引鱼虾来捕食和安家。




伤逝,看不到尽头
2013年,禁渔令已经过去了20多个年头,纽芬兰水域仍然如同死水,难见鳕鱼的身影,更致命的是鳕鱼正在发生基因变异,他们的生长和繁殖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意味着加拿大政府无论花多少钱,都不可能恢复到踩着鳕鱼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以上岸的日子了。
鳕鱼不知何处去,此地空留纽芬兰
舟山渔场过度捕捞
材料一:舟山渔场捕捞场景
2014年浙江沿海一艘拖网渔船捕捞的一网渔获,绝大部分是幼杂鱼
上世纪70年代大黄鱼收获场景




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
世界上存在第八大陆,你听说过吗?那是太平洋上一片由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万吨塑料垃圾组成的漩涡,位于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间。它的面积是英国国土面积的6倍,因此这个巨大的垃圾岛也被称作太平洋垃圾场

《蓝色星球II》刚出生的小鲸鱼
它的胃里装满了重达4公斤的塑料垃圾

吃了一肚子塑料无法消化而惨死的信天翁
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这些垃圾已经进入生物循环系统
海产品中有塑料,丢掉的垃圾已经摆上了我们的餐桌
欧洲十多个国家调查中,83%的自来水中发现塑料
食盐中有微塑料颗粒
显微镜下的一只生蚝

这些海洋里的动物的生死和我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应该保护他们,对他们富有责任
我自己还一堆事呢,哪有空保护他们?
这事太长远了,不是我们这辈子人操心的!
保护海洋,迫在眉睫
今年地球日的主题就是拒绝塑料星球,我们从自己做起吧!
海洋离云南那么远,保护海洋我们啥也做不了




保护海洋,你怎么看?

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