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古诗二首【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教学重点】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教学难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观看图片:夏日情趣让我们走进古诗,感受夏日荷塘的无限情趣。2.走进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2.认识多音字,掌握不同读音所对应的不同含义;3.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4.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5.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6.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 自”里两横间距均匀。采:上小下大。“木” 的横位于横中线上,撇、捺舒展。四、品读释疑1.诗意: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小船把水面的浮萍荡开,留下一道清晰的水路痕迹。2.《池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串珠问题1)《池上》描绘了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采白莲,不会掩藏踪迹,小船荡开浮萍,留下一道清晰的水痕的画面。3.整体感知: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五、本课小结1.课文主旨诗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核心问题)《池上》描写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诗中天真可爱、活泼淘气的小主人公的喜爱之情。2.课堂小结:《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诗人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全诗细腻传神,把小孩儿的天真无邪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表现了童心的可爱。六、结构图示出示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走进作者: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技歌》等写出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疾苦,《歌四时词》、《播秧歌》等 写出农民艰辛和欢乐。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2.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3.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4.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5.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无:两横上短下长,第二横起笔于横中线上。树:要写得紧凑,中间低,两边高。“木”和“又”的捺要变成点。角:短撇从竖中线起笔。“用”内两横不能碰到左右两边,竖在竖中线上。四、指导朗读1.自由读一读课文;2.朗读指导:这两首古诗描绘的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景物。我们在朗读时要体现层次性。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正确断句,读出古诗的节奏。然后再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意境与情趣。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五、品读释疑1.诗意:泉眼悄然无声是因为爱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照在水面是因为绿树喜欢晴日里柔和的风光。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2.《小池》描写了小池中的哪些景物?(串珠问题2)《小池》通过描写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写出了初夏小池景色的美丽。3.整体感知:诗的前两句: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诗的后两句: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4.主题延伸:诗中的小朋友夏天去偷采莲藕,你夏天做过哪些有趣的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示例:我很喜欢吃雪糕,一次我在看动画片是听到一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话,我拿起铲子就在土地上挖了一个坑, “种”了一个雪糕,下午,我挖开土,竟然发现我的雪糕不见了,周围的土却是湿的,我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大哭起来,我的哭声引来了妈妈,妈妈看到小坑里的雪糕棍和周围的湿土,笑得前仰后俯。六、本课小结1.课文主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核心问题)《小池》这首诗通过对小池美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夏天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2.课堂小结:这首诗描述了初夏小池的美丽、和谐、充满“爱”的景象。它以泉眼、树阴、小荷、蜻蜓为意象,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勾勒了一幅充满活力与和谐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初夏的情趣、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七、结构图示出示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八、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村居》。九、作业布置 把这两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