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二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 会写“湖、莲” 等 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教学重点】 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 会写“湖、莲” 等 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你知道那儿最有名的景点吗?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2.走进作者: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直学士等职,韩侂胄当政时,因政见不合,隐居十五年不出,最后忧愤成疾而终。有《诚斋集》。3.相关链接:西 湖杭州西湖是我国十大名胜之一,面积5.6平方公里。西湖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站在西湖岸边,胸中顿觉朗然:满眼一片烟波浩渺的湖水,环绕着绵延起伏的山峦。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周围,繁花似锦,芳草如碧,曲径风荷,树影斑驳。经过历代装点,使江湖、山林、洞壑、溪泉、春华秋实、夏荷冬雪等自然之胜与左刹、丛林及园林艺术家的雕凿融为一体。 早在南宋年间,西湖即有“十景”著名天下,它们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三潭印月。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2.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3.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4.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5.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湖:“氵”位置偏左,“古”位置最高,“月”偏窄,竖撇在竖中线右侧。莲:下边的“连”先写“车”后写“辶”,“辶”的捺舒展,托住“车”。荷:“何”字中的“可”,“口”要小,竖钩的起笔处不要写在横的末端。四、指导朗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五、品读释疑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诗意: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叶分外艳丽鲜红。 2.这首诗各描写了什么景物?(串珠问题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的美景。3.这首诗各描写了哪些景物?在诗中画出来。(串珠问题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读诗中描写景物的词句,感受景物的特点。(串珠问题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景色有独特之处,而且景中有情。5.诗人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的?(串珠问题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6.整体感知:诗的前两句:诗的前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诗的后两句: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六、本课小结1.课文主旨诗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核心问题)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2.课堂小结:这首诗作者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现景美。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七、结构图示出示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1.走进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2.相关链接:白 鹭白鹭属鹳形目,鹳科,全世界只有几种。大多数白鹭有白色的羽毛,到了繁殖季节,枕部便生出了两条狭长而柔软的矛状羽毛,长达10余厘米轻盈的飘垂着,犹如两条辫子。白鹭喜欢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森林中生活,属于涉禽类。主要以小型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浅水中的甲壳动物为食。它们把大而不大讲究的窝筑在树上、灌木丛或者地上。牛背白鹭产于非洲、南非和西南亚等地。产于我国的有黄嘴白鹭、岩鹭、白琵鹭、黑脸琵鹭,它们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识字写字1.出示会认字,引导学生识记、观察字形、读一读,并组词;2.认识多音字,掌握不同读音所对应的不同含义;3.检查识字情况:摘苹果;4.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连起来(不做重点,了解即可);5.出示会写字,引导读一读,并组词、造句;6.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观察特殊笔顺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及书写的要点,指导学生书写;教师范写部分重点字形; 绝:第四笔起笔要比“纟”起笔高。竖弯钩的底部低于“纟”底端。岭:右边“令”的起笔高于山字旁,撇从竖中线右侧起笔,伸到山字旁右下角。四、指导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品读释疑绝 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诗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雪。门外的江面上停泊着来自东吴的客船。2.整体感知:诗的前两句:诗人抓住“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这典型的景物来为我们描述了美好的春光,色彩鲜明,春光融融,令人陶醉其中。这两句诗采用了动态描写。诗的后两句:我们可以想象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内心肯定是愉快的。这两句诗采用了静态描写。3.这首诗各描写了什么景物? (串珠问题1)《绝句》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4.这首诗各描写了哪些景物?在诗中画出来。(串珠问题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5.读诗中描写景物的词句,感受景物的特点。(串珠问题3)《绝句》的景色色彩明丽,清新开阔。6.这首诗诗人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的?(串珠问题4)《绝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来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7.拓展:动物入春景,让春天增添了活力和生机,请你再积累两句,以动物入春景的诗句吧!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杜甫《绝句》8.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后第1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绝 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9.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课后第2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来说一说◇无边无际的碧绿的荷叶铺满了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显得更加的鲜红、艳丽。◇刚刚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小黄鹂在欢快地鸣叫着,远远的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10.主题延伸请把《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表达的内容画下来吧!六、本课小结1.课文主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核心问题)《绝句》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时候,黄鹂、白鹭、积雪、船只等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2.课堂小结:《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诗人居住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色。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七、结构图示出示结构图示,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八、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采莲曲》(其二)、《江南春》。六、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本中的两首古诗。板书设计: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