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与适应
一、教学目标:
1、能对游戏中出现的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产生“反应时”现象的原因。
3、能用比较法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适应现象”。
4、能举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适应现象的实例。
5、能举实例说明什么是“错觉”。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科学常识普遍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接近大自然,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合作意识不强。
三、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活动感悟人的心理感觉、思维等功能
四、教学过程:
第( 1 )学时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首先来玩一组游戏。这组游戏包括快速打手游戏、快速抓棒游戏和快速指认五官的游戏。(可简单介绍游戏的规则:打手游戏三局两胜,避免打手两次为胜。抓棒游戏以抓住棒用的次数少的为胜。指认五官游戏以最快最准确的为胜。)要求各小组全员参与,每一个游戏都要决出优胜者,然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开始分组游戏。老师巡视指导。
二、活动探究:
师:我看到很多小组都完成了这组游戏,那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游戏完成的情况。(三到四个组)
师:同学们完成的都很好。其实刚才的这组游戏叫做刺激—反应游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并且会对这些刺激做出必要的反应。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从刺激出现到做出反应,都会间隔一段时间?”(学生回答)再继续追问:“同一游戏中,不同的人做出的反应为什么会有差别?”
从而引出“反应时”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并由此来解释一个刺激—反应游戏的心理加工过程。(三到五个学生回答)
师:在刚才的刺激—反应游戏中,是什么刺激引起了反应?这些刺激是通过哪种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同学们把不同游戏中的刺激、感觉和反应情况记录在表格中。(老师出示书中表格)
三、探究延伸:
师: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要适应这样的变化的环境就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体会水凉到后来不凉的现象。
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适应现象”并尝试的分析“适应现象”的共同特点。
四、拓展:
下面我给各小组一些图片,看看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回答)
总结: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刺激的真实情况是一致的,但在特殊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的情况并不相同,这就是错觉。错觉的现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见,我们可以在课下搜集一些相关的内容,下次我们一起进行交流。(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