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八章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科 目
地理
班 级
初一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资料描述该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3.运用图表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虽然从地区分布上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同北非山水相连,但本区与北非的地理特征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本节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本节的主线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本节为第一部分“黑种人的故乡”,介绍本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居民状况,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人故乡及其独特又极具活力的文化。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地区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的学习既是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自我学习的提高和创新。由于本节的主线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而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教师补充资料,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通过图表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运用图片等资料,描述本区富有地理特色的黑人文化习俗。
4.通过了解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树立种族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点及突破
自然环境与居民及其文化习俗。通过读图分析活动突破。
教学难点及突破
居民及其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读图分析活动突破。
教学资源
PPT,视频,《阳光学业评价》,导学案。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活动意图
教学内容与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其它
新课导入:
展示奥巴马、安南、曼德拉、科比、麦克.杰克逊、威尔.史密斯图片,提问:你知道他们都是什么人吗?
新课讲授:
一、黑种人的故乡
你知道黑种人主要来自哪里吗?
展示“世界人种分布图”,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哪里?
(撒哈拉以南非洲,90%以上为黑种人,所以被称为“黑非洲”)
小组活动:读图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与气候
(1)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为位置组、地形组、河流组和气候组;
(2)组织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巡视各组,及时进行指导;
(3)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利用教师PPT中的地图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并及时纠正、补充、归纳和小结。
重点补充内容:
①东非大裂谷的范围、特点、形成;
②简介乞力马扎罗山;
③补充尼罗河、刚果河的介绍;
④利用热带草原湿季、干季的景观图,强调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分干湿两季的气候特点, 播放视频《非洲大草原各种动物》和展示代表性树种,让学生认识非洲的主要野生动物和植物,加深对热带草原的认识。
承转:气候不但影响了当地的景观、动物和植物,也影响了当地的民居。
展示图8.29,提问:当地人住什么房子?与当地气候有何关系?
承转:我们了解了当地人的民居,接下来我们再进一步走近黑种人,认识他们的文化习俗。
非洲文化独特而又极具活力,你们知道非洲有哪些文化习俗吗?
展示关于非洲歌舞、鼓乐、手工、艺术绘画等图片,简介非洲的文化习俗。
课堂总结
PPT展示课堂练习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分工完成以下导学案任务:
1.地理位置
读课本P 60图8.24、P61图 8.26,可知:
(1)海陆位置: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世界最大的沙漠——A___________沙漠以南,东临B______洋,西临C______洋。海岸线平直,其中大西洋沿岸最大的海湾是D__________,第一大岛是E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非洲之角”的是F________半岛,非洲南端著名的尖角是G____________。
[填图活动]①用红笔描出北非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界线;
②将上题填空中的地理事物所代表的字母标注在下图相应位置上;
③标注下图所示经纬线的经纬度。
(2)纬度位置:______穿过中部,绝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________之间,因此本区绝大部分处在五带中的______带,被称为“_______大陆”。
2.自然环境
(1)地形:读课本图8.26,可知本区的地形区主要有三大高原:____________高原、________高原和_____高原,世界最大的盆地______盆地,被誉为“地球的伤痕”的______大裂谷,非洲最高峰是______________山,所以地形以_______为主,因此被称为“_______大陆”,地势_______高,_______低。
(2)河流:读课本图8.26,可知本区有世界第一长河_______河,自_____向_____注入_____________;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_______河,自东向西注入_____________。
(3)气候:从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见学评P60)上,可以看出本区气候主要以_____带气候为主,即赤道附近的___________气候及其南北两侧的___________气候,回归线附近的___________气候,还有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气候分布上以赤道为轴南北________带状分布;其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___________气候。
[读图分析活动]
①参照教材P61图8.26,从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有什么特点?
A:热带_______气候,终年____________,所以植被茂盛;
B:热带_______气候,终年____________,分为明显的____季和____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
C:热带_______气候,终年____________,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②结合图8.28、图8.29,谈谈当地民居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关系。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学生各抒己见
完成课堂练习
以学生熟悉的名人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提取地图信息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通过读图分析活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通过填图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记忆。
通过学生的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利于学生展现自我,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借此读图分析活动,让学生认识气候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认识到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通过图片资料,加深学生对非洲文化的认识。
及时巩固新知。
板书设计
一、黑种人的故乡
1.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热带大陆”
2.自然环境
地形——三大高原(“高原大陆”)、一大盆地、一大裂谷、非洲之颠
河流——尼罗河、刚果河
气候——南北对称,热带草原气候广布
3.居民与文化习俗
课后教学自评:
自评指评
自评等级
目标能体现新教学理念(“三维度”)、全体学生达成度高。
A
B
C
D
课型把握确切,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结构清晰严谨、有节奏,教师“主导”作用明显。
媒体使用适时适事,效果显著。
学生参与面广、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好。
课后反思:
本节在教学策略设计上总体运用的是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从教学效果上看,在学习程度较好的班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好,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在学习程度较弱的班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尤其是展示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另外,小组的组建过于随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佳。
改进策略:①学案设计可以更加灵活,不一定要完整的整节课的设计,而可以针对某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②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在小组成员的构成、小组评价量规的设计、评价机制的形成方面还需要多努力,多摸索,多尝试,在不断改进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③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习程度较弱的班级,应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