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愕”交响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唱并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能够结合图形记谱听辨出主题的变奏的次数,并对学习简易的变奏方法感兴趣。
2、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法、联想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引导表现法
3、情感与价值观: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一起或独立自主选择本课“创作实践—变奏”中的旋律片段,尝试用节奏或节拍为核心的变奏手法,写作一次至两次变奏,并将乐谱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重点:
能够听辨出变奏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模仿变奏手法,完成简短的音乐旋律编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交响音乐总给人一副“古典”“高雅”和“严肃”的面孔,令人望而却步。不过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这首曲子,也许能带给大家不同的感受。
2、介绍“海顿”
说一说“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生平、家庭背景及创作经历。
讲一讲创作背后的故事,引出《惊愕交响曲》的欣赏。
《惊愕交响曲》的故事: 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传说当时伦敦的贵妇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她们经常听不懂海顿的音乐,只是在那里附庸风雅,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海顿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写了这部《惊愕交响曲》。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听众十分轻视这种催眠似的音乐,觉得和海顿以往的作品没什么区别,贵妇们又在昏昏欲睡。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地将打盹的贵妇吓了一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乐曲演奏完了,贵妇们出了丑,海顿很快活。傻了眼的贵妇被惊醒之后,也哈哈大笑。此后人们就把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
3、《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聆听作品主题部分,回答问题:
A. 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来听这首交响曲的片段,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以及音色等方面谈感受。
B.你能听出这段音乐中出现了几段不同的旋律吗?这段音乐主题为二段体结构。二段体又叫二部曲式,是乐曲形式之一,是由相对独立、结构相当、一般为同样重要的两个乐段组成的乐曲。
(2)分析音乐主题,并随琴唱一唱主题旋律。
(3)复听音乐主题,边听边用手指画出主题的旋律。
(5)完整聆听《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6)音乐知识—变奏曲: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
(7)分段播放音乐并讨论:主题的各个变奏是如何变化的?
(8)完整观赏作品演奏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在欣赏中,你体会到“惊愕”的感觉了吗?试着说一说“惊愕”效果产生的原因。
3、创作实践—变奏
(1)学习几种简单的变奏手法。
(2)尝试用喜欢的变奏手法完成教材P43中的一条至两条变奏练习,老师随堂指导。
(3)评价与交流:请2-3个学生演唱自己的作品或请老师弹奏,请学生进行点评,老师总结。
拓展:欣赏《玛依拉变奏曲》